一种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8772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及制备方法。所述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包括油相和酸相;以油相和酸相按总体积份数为100份计,油相:20~40份,酸相:80~20份;以油相总重为100重量份计,油相中含有3~5重量份的高效乳化剂;所述酸相为低黏度纳米胶凝酸。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乳化酸内相中加入纳米材料和高分子稠化剂形成新型的纳米高温乳化酸体系。新型的纳米乳化胶凝酸体系高温具有粒径小,表观黏度高,高温稳定性好、缓速效果好的优点,并且制备过程与普通乳化酸体系类似。该纳米乳化胶凝酸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能、稳定性和抗高温性能,室温稳定48h以上且能在150℃下稳定2h以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 nano high temperature emulsion gelling aci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酸盐岩储层酸压增产领域,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高温碳酸盐岩储层的开发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然而常规酸化改造却有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产能的提高,随着酸化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了乳化酸和稠化酸两种体系。乳化酸组成包括外相:油相(原油、原油馏分)和内相(酸液),内外两相在乳化剂作用下形成油包酸型乳状液。具有缓速性能好、滤失量小、腐蚀速度低等优点。胶凝酸(又称稠化酸)是在酸液中加入稠化剂以此来提高酸液的黏度。酸液黏度的大幅增加能对流体对流产生影响从而限制H+的传递扩散,能够有效地降低酸岩反应速率和减少酸液的滤失,大大提高酸液在地层中的穿透距离,从而能够完成深度酸化的要求。中国专利CN104194767A一种乳化酸,乳化酸液的油相和酸相按总质量份数为100份计,包括:油相:30~50份,酸相:50~70份;油相按总质量份为100份计,包括:乳化剂:8~21份,缓蚀剂:2~8份,余量为柴油;酸相按总质量份为100份计,包括:铁离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其特征在于:/n所述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包括油相和酸相;以油相和酸相按总体积份数为100份计,油相:20~40份,酸相:80~20份;/n以油相总重为100重量份计,油相中含有3~5重量份的高效乳化剂;/n所述酸相为低黏度纳米胶凝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包括油相和酸相;以油相和酸相按总体积份数为100份计,油相:20~40份,酸相:80~20份;
以油相总重为100重量份计,油相中含有3~5重量份的高效乳化剂;
所述酸相为低黏度纳米胶凝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其特征在于:
以油相和酸相按总体积份数为100份计,
油相:25~35份,酸相:75~6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黏度纳米胶凝酸的黏度小于40mPa.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黏度纳米胶凝酸,以总质量为100份计,包括:
盐酸或氢氟酸95.8~96.7份;
缓蚀剂1.5~2份;
铁离子稳定剂1~1.5份;
酸用稠化剂0.3~0.6份;
水溶性纳米二氧化硅0.2~0.5份;
所述盐酸或氢氟酸的浓度为15%~30%;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范围为20-150n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高温乳化胶凝酸,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范围为10-50n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文峰王旭姚奕明蒋廷学魏娟明吴峙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