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驱动襟翼安排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864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41
一种襟翼系统包括前缘襟翼、致动器、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连杆,第一和第二连接连杆及辅助连杆,第一至第三固定连杆包括分别将其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至第三结构性固定点上的第一至第三支撑接头,第一固定连杆包括与第一连接连杆的端部(其另一端部与第一襟翼接头联接)联接的第一连接接头,第二固定连杆包括与第一连接连杆的中心区域可旋转地联接的第二连接接头,第三固定连杆包括与第二连接连杆的端部(其另一端部与第二襟翼接头联接)可旋转地联接的第三连接接头,第二连接与第一固定连杆在相应端部内的位置由辅助连杆相联,固定、连接及辅助连杆安排成将前缘缝翼从缩回位置主动地放置到伸出位置。本申请还提供包括该襟翼系统的机翼和飞行器。

System for driving flap arrangement between retracted and extended pos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在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驱动襟翼安排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驱动襟翼安排的系统,一种具有这种系统的机翼,以及一种飞行器。
技术介绍
在商用飞行器中,通常所谓的高升力系统设置在机翼上,从而允许增加机翼的升力产生面积及其弯度。这些高升力系统主要包括后缘襟翼安排和前缘襟翼安排。例如,前缘襟翼安排包括从机翼下侧处的凹部延伸至机翼上游的位置的襟翼。对于这种所谓的克鲁格襟翼,存在许多不同的致动机构。克鲁格襟翼通常位于机翼下侧处、后缘指向向前方向且前缘指向向后。在襟翼展开过程中,该襟翼大致遵循旋转运动,以到达机翼前缘前方的位置并与其产生间隙,其中,襟翼前缘指向飞行方向,并且其中,后缘指向后向方向。DE102011018906A1示例性地示出了具有克鲁格襟翼的前缘襟翼系统。此处,附加的保持元件附接到襟翼的后缘,以影响襟翼与机翼前缘之间的间隙。EP2509859B1示出了一种高升力系统,该高升力系统也可以包括克鲁格襟翼,该克鲁格襟翼具有一定的设计以将襟翼与机翼的前缘之间的所得间隙成形为严格收敛。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使呈克鲁格襟翼形式的前缘缝翼伸出的普通运动学通常提供附接至杠杆的前缘襟翼的严格运动,该杠杆绕旋转轴转动。因此,襟翼的翼弦轴线与机翼的翼弦轴线之间的角度基本上与所述杠杆的位置成比例。然而,提供不同的运动来优化前缘襟翼和机翼前缘之间的间隙以及襟翼和机翼上的气流可以是有利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提供前缘襟翼的运动的改进的襟翼系统,该襟翼系统改善了襟翼区域中的流动,同时该系统应尽可能简单。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襟翼系统来实现。有利的实施例和进一步的改进可以从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中获得。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驱动前缘襟翼的襟翼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前缘襟翼,致动器,第一固定连杆,第二固定连杆,第三固定连杆,第一连接连杆,第二连接连杆,以及辅助连杆,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杆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连杆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结构性固定点上的第一支撑接头,其中,所述第二固定连杆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固定连杆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二结构性固定点上的第二支撑接头,其中,所述第三固定连杆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三固定连杆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三结构性固定点上的第三支撑接头,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杆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的端部联接的第一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连杆在另一端部处与第一襟翼接头联接,其中,所述第二固定连杆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的中心区域可旋转地联接的第二连接接头,其中,所述第三固定连杆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连杆的端部可旋转地联接的第三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连杆在另一端部处与第二襟翼接头联接,其中,所述致动器、所述第二连接连杆与所述第一固定连杆各自在相应端部内的位置处通过辅助连杆相联接,并且其中,所述固定连杆、所述连接连杆、以及所述辅助连杆被安排成用于将所述前缘缝翼从缩回位置主动地放置到伸出位置。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襟翼系统,可以到达某些空气动力襟翼位置,这些位置引起更高的高升力性能。主要优点在于,直到具有局部机翼翼弦和前缘襟翼翼弦之间测得的大约117°的展开角的中间位置,克鲁格襟翼的后缘都保持在机翼前缘点以下。襟翼的后缘与机翼的前缘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局部机翼翼弦的2%或更小。这防止了克鲁格襟翼展开期间主机翼上的气流分离。在随后的运动中,可以到达伸出位置,该伸出位置可以包括局部襟翼翼弦与局部机翼翼弦之间的大约130°的角度,同时维持间隙的尺寸。总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襟翼系统能够提供前缘襟翼的更复杂的运动,该运动优化至少前缘区域中的流动。消除了角度调节和襟翼展开状态的直接联接。联接三个结构性固定点的连杆的安排将使襟翼与机翼翼弦之间的角度改变直到某个状态。此后,襟翼角度可以保持基本恒定,或者可以仅略微增加。这意味着,在襟翼完全展开之前并且仍然在局部机翼翼弦之下时,可以几乎在中间位置达到襟翼的期望的展开角度。之后,襟翼可以提供基本平移的运动,即在随后的基本平行的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前缘襟翼可以是具有细长形状、并且具有前缘和后缘的流动本体。它可以以类似于普通克鲁格襟翼或影响飞行器的另一种流动影响操纵面的方式弯曲。主襟翼是旨在相对于机翼前缘移动的前缘襟翼。在缩回状态下,襟翼安排在当襟翼系统安装在机翼中时处于机翼下侧的凹部中。本申请中所提及的运动涉及从所述凹部到机翼前缘前方的位置的展开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襟翼系统基于第一实施例中六个连杆的安排。三个固定连杆可旋转地可支撑在三个单独的结构性固定点上。两个连接连杆可旋转地支撑在两个单独的襟翼接头上,这两个襟翼接头在前缘襟翼上被安排为彼此相距一定距离。通过固定连杆和连接连杆的互连(这种连接还包括使用辅助连杆),确定了襟翼接头的空间位置,并且因此确定襟翼的空间位置。为了驱动连杆的安排,致动器可以与固定连杆中的一个固定连杆联接。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这些组件。致动器可以是旋转致动器,该旋转致动器示例性地与固定连杆中的一个固定连杆直接联接。在安装在机翼上的状态下,致动器还可以与结构性固定点连接。通过旋转致动器,相应的固定连杆围绕相应的结构性固定点旋转,并且从而使与其直接或间接联接的所有连杆移动。第一固定连杆和第二固定连杆各自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单独的结构性固定点上的端部和与第一连接连杆可旋转地联接的相反的端部。通过使第一固定连杆和第二固定连杆围绕它们各自的支撑接头(在安装状态下,这些支撑接头与结构性固定点联接)转动,第一连接连杆被迫使进行由第一结构性固定点和第二结构性固定点的位置、第一固定连杆和第二固定连杆的长度、以及第一连接连杆上的联接位置确定的运动。示例性地,第一连接连杆可以沿其主延伸分成两个半部。在一个半部的外端部处,第一连接连杆与第一襟翼接头连接。在另一个半部处,它可以联接至第一固定连杆和第二固定连杆。可以优选的是将第一固定连杆与第一连接连杆的外端部联接,而第二固定连杆与第一连接连杆上的朝向第一连接连杆的中心偏移的位置联接。在缩回位置,第一固定连杆和第二固定连杆可以基本上彼此平行安排,而第一固定连杆可以包括比第二固定杆更长的长度。因此,在缩回位置,第一连接连杆相对于第一固定连杆和第二固定连杆明显倾斜。结果,在展开过程的第一部分中,第一连接连杆将保持其取向,并且第一连接连杆的外端部由此沿基本圆形的路径移动。根据第一固定连杆和第二固定连杆的长度关系以及第一结构性固定点和第二结构性固定点的位置,第一连接连杆的取向将沿展开过程改变,使得在展开过程的第一部分之后,第一连接连杆的外端部的运动路径的半径越来越小。同时,第三固定连杆以及辅助连杆迫使第二连接连杆进行某个运动。在辅助连杆直接根据第一固定连杆移动的同时,辅助连杆和第三固定连杆确定第二连接连杆的取向。可以优选的是,第二襟翼接头进行与第一襟翼接头类似的运动,即进行具有在展开的第一部分之后半径减小的旋转运动。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襟翼系统使得即使在襟翼的后缘在襟翼系统可附接的机翼翼弦线之下的情况下,襟翼的前缘也处于相对远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驱动前缘襟翼的襟翼系统(2,72),所述系统包括:/n-前缘襟翼(54,73),/n-致动器,/n-第一固定连杆(8),/n-第二固定连杆(18),/n-第三固定连杆(34),/n-第一连接连杆(24),/n-第二连接连杆(42),以及/n-辅助连杆(48),/n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杆(8)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连杆(8)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结构性固定点(10)上的第一支撑接头(14),/n其中,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8)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8)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二结构性固定点(20)上的第二支撑接头(22),/n其中,所述第三固定连杆(34)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三固定连杆(34)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三结构性固定点上的第三支撑接头(38),/n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杆(8)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24)的端部联接的第一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连杆在另一端部处与第一襟翼接头(28)联接,/n其中,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8)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24)的中心区域可旋转地联接的第二连接接头,/n其中,所述第三固定连杆(34)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连杆(42)的端部可旋转地联接的第三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连杆在另一端部处与第二襟翼接头(44)联接,/n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连杆(42)与所述第一固定连杆(8)各自在相应端部内的位置处通过辅助连杆(48)相联接,并且/n其中,所述固定连杆(8,18,34)、所述连接连杆(24,42)、以及所述辅助连杆(48)被安排成用于将所述前缘襟翼(54,73)从缩回位置主动地放置到伸出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6 DE 102018117095.51.一种用于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驱动前缘襟翼的襟翼系统(2,72),所述系统包括:
-前缘襟翼(54,73),
-致动器,
-第一固定连杆(8),
-第二固定连杆(18),
-第三固定连杆(34),
-第一连接连杆(24),
-第二连接连杆(42),以及
-辅助连杆(48),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杆(8)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连杆(8)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结构性固定点(10)上的第一支撑接头(14),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8)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8)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二结构性固定点(20)上的第二支撑接头(22),
其中,所述第三固定连杆(34)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三固定连杆(34)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三结构性固定点上的第三支撑接头(38),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杆(8)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24)的端部联接的第一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连杆在另一端部处与第一襟翼接头(28)联接,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8)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24)的中心区域可旋转地联接的第二连接接头,
其中,所述第三固定连杆(34)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连杆(42)的端部可旋转地联接的第三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连杆在另一端部处与第二襟翼接头(44)联接,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连杆(42)与所述第一固定连杆(8)各自在相应端部内的位置处通过辅助连杆(48)相联接,并且
其中,所述固定连杆(8,18,34)、所述连接连杆(24,42)、以及所述辅助连杆(48)被安排成用于将所述前缘襟翼(54,73)从缩回位置主动地放置到伸出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2,72),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杆(8)具有大于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8)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2,72),
其中,在所述缩回位置,所述第一固定连杆(8)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8)围成小于10°的角度。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2,72),
其中,在所述缩回位置,所述第一连接连杆(24)和所述第一固定连杆(8)围成25°至45°范围内的角度。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2,72),
其中,所述第三固定连杆(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库斯·吉贝特布拉任科·科斯科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