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的机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575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1,参见图1)的机翼(3,参见图1),所述机翼包括主机翼(5,参见图1)、缝翼(7,参见图1)、以及连接组件(9,参见图1),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缝翼(7,参见图1)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主机翼(5,参见图1),其中,所述连接组件(9,参见图1)包括长形缝翼轨道(17),其中,所述缝翼轨道(17)的前端部(21)安装至所述缝翼(7,参见图1),其中,所述缝翼轨道(17)的后端部(23)和所述中间部分(25)通过滚轮支承件(27)安装至所述主机翼(5,参见图1),所述滚轮支承件包括安装至所述主机翼(5,参见图1)的引导导轨(29)以及第一滚轮单元(31),所述第一滚轮单元安装至所述缝翼轨道(17)的后端部(23)、并且与所述引导导轨(29)相接合,并且其中,所述滚轮支承件(27)包括第二滚轮单元(33),所述第二滚轮单元安装至所述主机翼(5,参见图1)、并且与所述缝翼轨道(17)的中间部分(25)处的接合表面相接合。提供可能地简单、质量轻、以及成本有效的机翼设计的目的的实现在于:所述缝翼轨道(17)所具有的轮廓(37)包括上凸缘部分(39)、下凸缘部分(41)、以及连接所述上和下凸缘部分(39,41)的至少一个连接板部分(43),并且在于所述第二滚轮单元(33)布置在所述上和下凸缘部分(39,41)之间的凹部(45)中,并且与设于所述上凸缘部分(39)和/或所述下凸缘部分(41)的接合表面(35)相接合。

Wings of aircraf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ing (3, see Fig. 1) of an aircraft (1, see Fig. 1). The wing comprises a main wing (5, see Fig. 1), a slat (7, see Fig. 1), and a connecting assembly (9, see Fig. 1), which is used to connect the slat (7, see Fig. 1) to the main wing (5, see Fig. 1) movably, wherein the connecting assembly (9, see Fig. 1) comprises a long shape The slat track (17), wherein the front end part (21) of the slat track (17) is installed to the slat (7, see Fig. 1), wherein the rear end part (23) and the middle part (25) of the slat track (17) are installed to the main wing (5, see Fig. 1) through the roller support (27), and the roller support includes the guide rail (29) installed to the main wing (5, see Fig. 1) and the first roll The first roller unit is installed on the rear end part (23) of the slat track (17)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rail (29), wherein the roller support (27) comprises a second roller unit (33), the second roller unit is installed on the main wing (5, see Fig. 1)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joint surface at the middle part (25) of the slat track (17 \u3002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a wing design that is simple, light in weight and cost-effective is that the contour (37) of the slat track (17) includes an upper flange part (39), a lower flange part (41), and at least one connecting plate part (43) connec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flange parts (39, 41), and that the second roller unit (33)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flange parts The concave part (45) between the two parts (39, 41) is connected with the joint surface (35) arranged on the upper flange part (39) and / or the lower flange part (4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飞行器的机翼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的机翼,该机翼包括主机翼、缝翼、以及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将缝翼可移动地连接至主机翼,使得缝翼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之间可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方面涉及一种包括这种机翼的飞行器,并且涉及一种在这种机翼中使用的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该连接组件包括长形缝翼轨道,该长形缝翼轨道沿轨道纵向轴线在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延伸、并且具有在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缝翼轨道的前端部优选地例如通过两个球形支承件固定地安装至缝翼,这两个球形支承件被布置成在横过翼展方向的机翼轮廓平面中具有偏移。缝翼轨道的后端部和中间部分通过滚轮支承件可移动地安装至主机翼,使得所述缝翼轨道沿轨道纵向轴线可移动,即沿预定路径、优选的圆形路径可移动。滚轮支承件包括固定地安装至主机翼的引导导轨以及安装至缝翼轨道的后端部并且与该引导导轨相接合的第一滚轮单元。优选地,引导导轨例如被形成为c形,使得该引导导轨的表面与第一滚轮单元的周向表面相对,其中,引导导轨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滚轮单元的直径,使得第一滚轮单元可以同时仅与引导导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相接合。即,引导导轨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被选择成使得在第一滚轮单元与引导导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之间设有间隙,使得第一滚轮单元不能同时与引导导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接合并且由此阻塞第一滚轮单元。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滚轮单元具有第一旋转轴线,该第一旋转轴线与翼展方向、主机翼的前缘、或缝翼的前缘的平行地延伸。滚轮支承件包括第二滚轮单元,该第二滚轮单元固定地安装至主机翼、并且与设于缝翼轨道的中间部分处的接合表面相接合。优选地,第二滚轮单元具有第二旋转轴线,该第二旋转轴线与翼展方向、主机翼的前缘、或缝翼的前缘的平行地延伸。本领域(例如从GB404,149)已知这种机翼,其中,连接组件包括由两个滚轮元件构成的、与缝翼轨道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接合的第二滚轮单元。然而,本领域一直需要减小连接组件的、以及因此整个机翼的尺寸、重量、以及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能地简单、轻质、并且成本有效的机翼设计。此目的的实现在于:缝翼轨道所具有的轮廓(即,在纵向轴线上的截面)包括上凸缘部分、下凸缘部分、以及连接上凸缘部分和下凸缘部分的至少一个连接板部分。这种轮廓可能例如是C形轮廓、双C形轮廓、I形轮廓、H形轮廓、或П形轮廓。第二滚轮单元布置在上凸缘部分与下凸缘部分之间的凹部中、并且与设于上凸缘部分和/或下凸缘部分的接合表面相接合,优选地是以相继的方式与上凸缘部分或下凸缘部分或两个凸缘部分相接合。以这种方式,第二滚轮单元不会占据缝翼轨道上方和下方的空间,并且缝翼轨道可以仅由单个滚轮元件固持。这简化了连接组件、节省了空间、并且减轻了重量,并且因此增大了机翼的效率。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可以被形成为使得该连接组件完全布置在关联机翼的前翼梁前方并且不会穿入前翼梁。根据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缝翼轨道所具有的轮廓(尤其是I形轮廓或双C形轮廓)使得在所述上凸缘部分与所述下凸缘部分之间、在所述连接板部分的第一侧处形成第一凹部,并且在所述上凸缘部分与所述下凸缘部分之间、在所述连接板部分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处形成第二凹部。以这种方式,两个滚轮元件可以接纳在两个凹部中。特别地,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滚轮单元包括第一滚轮元件和第二滚轮元件。所述第一滚轮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凹部中,并且所述第二滚轮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凹部中。第一滚轮元件和第二滚轮元件同轴布置、即两者都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具有相同的半径。通过第一滚轮元件和第二滚轮元件可以吸收较高的载荷,并且使得对称布置或具有两条分隔开的载荷路径的布置成为可能。进一步地,优选的是,缝翼轨道的连接板部分包括槽缝,该槽缝从连接板部分的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并且沿轨道纵向轴线呈长形地延伸。优选地,槽缝沿轨道纵向轴线延伸过至少与缝翼在缩回位置与完全伸展位置之间移动的距离一样长。所述第一滚轮元件和所述第二滚轮元件安装在一个共用轴上以共同旋转。所述共用轴通过所述槽缝从所述连接板部分的第一侧行进到所述第二侧。优选地,共用轴的相反两端支撑在主机翼上。通过使用一个共用轴来支撑第一滚轮元件和第二滚轮元件,引入到主机翼结构中的弯曲载荷被最小化。根据替代性实施例,所述第一滚轮元件安装在第一轴上并且所述第二滚轮元件安装在与所述第一轴分隔开的第二轴上。优选地,第一轴和第二轴被独立地支撑在主机翼上。通过使用分隔开的轴来支撑第一滚轮元件和第二滚轮元件,不需要穿过缝翼轨道的槽缝。根据优选的实施例,第一滚轮单元包括单个第三滚轮元件,该单个第三滚轮元件优选地通过缝翼轨道的轭形后端部安装至缝翼轨道,该轭形后端部从相反两侧固持第三滚轮元件。仅使用单个第三滚轮元件表示非常简单的设计。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单元包括第三滚轮元件和第四滚轮元件。第三滚轮元件和第四滚轮元件同轴布置、即两者都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具有相同的半径。优选地,第三滚轮元件布置在连接板部分的第一侧,并且第四滚轮元件布置在连接板部分的第二侧。以这种方式,提供了备用的滚轮元件。根据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缝翼轨道包括彼此分隔开地形成的第一轨道部分和第二轨道部分。所述第一轨道部分和所述第二轨道部分中的每一个轨道部分均是一体地形成的、并且沿所述轨道纵向轴线从所述后端部延伸至所述前端部。第一轨道部分和第二轨道部分沿由轨道纵向轴线和机翼厚度方向张成的接触平面(该平面可以是竖直对称平面)、优选地沿整个纵向延伸例如通过螺栓安装至彼此并且抵靠彼此搁置。通过第一轨道部分和第二轨道部分,引入了两个分隔开的、可以被设计为冗余载荷路径的载荷路径,使得当一个载荷路径失效时,另一载荷路径仍能够承载正在发生的、经由缝翼施加的空气载荷。特别地,优选的是第三滚轮元件安装至第一轨道部分和第二轨道部分两者。以这种方式,在第一轨道部分和第二轨道部分中的一者失效的情况下,第三滚轮元件将仍然足以由第一轨道部分和第二轨道部分中的另一者支撑,使得轨道部分将仍然由第三滚轮元件引导。可替代地,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滚轮元件安装至所述第一轨道部分,并且所述第四滚轮元件安装至所述第二轨道部分。以这种方式,在第一轨道部分和第二轨道部分中的一者失效的情况下,第一轨道部分和第二轨道部分中的另一者将仍然由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中的相关的滚轮引导。根据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缝翼轨道的上凸缘部分与下凸缘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滚轮单元的直径,使得在所述第二滚轮单元与所述上凸缘部分处的接合表面之间、或在所述第二滚轮单元与所述下凸缘部分处的接合表面之间设有间隙。具体地,间隙在沿缝翼轨道的门限位置处较小、优选地降至最小,这些门限位置是当缝翼处于缩回位置、和/或完全伸展位置、和/或所限定的部分伸展位置(例如起飞位置)时第二滚轮单元所在的位置。同时,间隙在门限位置之间的区域中较大。这种具有最小间隙的门限位置简化了对缝翼在缩回位置与伸展位置之间的移动的控制。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滚轮支承件包括第三滚轮单元,所述第三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行器(1)的机翼(3),所述机翼包括:/n主机翼(5),/n缝翼(7),以及/n连接组件(9),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缝翼(7)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主机翼(5),使得所述缝翼(7)在缩回位置(11)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13,15)之间可移动,/n其中,所述连接组件(9)包括长形缝翼轨道(17),所述长形缝翼轨道沿轨道纵向轴线(19)在前端部(21)与后端部(23)之间延伸,并且具有在所述前端部(21)与所述后端部(23)之间的中间部分(25),/n其中,所述缝翼轨道(17)的前端部(21)安装至所述缝翼(7),/n其中,所述缝翼轨道(17)的后端部(23)和中间部分(25)通过滚轮支承件(27)安装至所述主机翼(5),使得所述缝翼轨道(17)沿所述轨道纵向轴线(19)可移动,/n其中,所述滚轮支承件(27)包括安装至所述主机翼(5)的引导导轨(29)以及第一滚轮单元(31),所述第一滚轮单元安装至所述缝翼轨道(17)的后端部(23)、并且与所述引导导轨(29)相接合,并且/n其中,所述滚轮支承件(27)包括第二滚轮单元(33),所述第二滚轮单元安装至所述主机翼(5)、并且与设于所述缝翼轨道(17)的中间部分(25)的接合表面(35)相接合,/n其特征在于,/n所述缝翼轨道(17)所具有的轮廓(37)包括上凸缘部分(39)、下凸缘部分(41)、以及连接所述上凸缘部分(39)和所述下凸缘部分(41)的至少一个连接板部分(43),并且/n所述第二滚轮单元(33)布置在所述上凸缘部分(39)与所述下凸缘部分(41)之间的凹部(45)中,并且与设于所述上凸缘部分(39)和/或所述下凸缘部分(41)的接合表面(35)相接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28 DE 102017004090.7;20171011 DE 102017123701.一种飞行器(1)的机翼(3),所述机翼包括:
主机翼(5),
缝翼(7),以及
连接组件(9),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缝翼(7)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主机翼(5),使得所述缝翼(7)在缩回位置(11)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13,15)之间可移动,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9)包括长形缝翼轨道(17),所述长形缝翼轨道沿轨道纵向轴线(19)在前端部(21)与后端部(23)之间延伸,并且具有在所述前端部(21)与所述后端部(23)之间的中间部分(25),
其中,所述缝翼轨道(17)的前端部(21)安装至所述缝翼(7),
其中,所述缝翼轨道(17)的后端部(23)和中间部分(25)通过滚轮支承件(27)安装至所述主机翼(5),使得所述缝翼轨道(17)沿所述轨道纵向轴线(19)可移动,
其中,所述滚轮支承件(27)包括安装至所述主机翼(5)的引导导轨(29)以及第一滚轮单元(31),所述第一滚轮单元安装至所述缝翼轨道(17)的后端部(23)、并且与所述引导导轨(29)相接合,并且
其中,所述滚轮支承件(27)包括第二滚轮单元(33),所述第二滚轮单元安装至所述主机翼(5)、并且与设于所述缝翼轨道(17)的中间部分(25)的接合表面(35)相接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翼轨道(17)所具有的轮廓(37)包括上凸缘部分(39)、下凸缘部分(41)、以及连接所述上凸缘部分(39)和所述下凸缘部分(41)的至少一个连接板部分(43),并且
所述第二滚轮单元(33)布置在所述上凸缘部分(39)与所述下凸缘部分(41)之间的凹部(45)中,并且与设于所述上凸缘部分(39)和/或所述下凸缘部分(41)的接合表面(35)相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缝翼轨道(17)所具有的轮廓(37)使得在所述上凸缘部分(39)与所述下凸缘部分(41)之间、在所述连接板部分(43)的第一侧(47)处形成第一凹部(45a),并且在所述上凸缘部分(39)与所述下凸缘部分(41)之间、在所述连接板部分(43)的与所述第一侧(47)相反的第二侧(49)处形成第二凹部(45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第二滚轮单元(33)包括第一滚轮元件(51)和第二滚轮元件(53),
其中,所述第一滚轮元件(51)布置在所述第一凹部(45a)中,并且所述第二滚轮元件(53)布置在所述第二凹部(45b)中,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滚轮元件(51)和所述第二滚轮元件(53)同轴布置并且具有相同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缝翼轨道(17)的连接板部分(43)包括槽缝(73)、所述槽缝从所述连接板部分(43)的第一侧(47)延伸至所述第二侧(49)、并且沿所述轨道纵向轴线(19)呈长形地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滚轮元件(51)和所述第二滚轮元件(53)安装在一个共用轴(75)上以共同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共用轴(75)通过所述槽缝(73)从所述连接板部分(43)的第一侧(47)行进到所述第二侧(4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第一滚轮元件(51)安装在第一轴(55)上,并且所述第二滚轮元件(53)安装在与所述第一轴(55)分隔开的第二轴(5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第一滚轮单元(31)包括单个第三滚轮元件(69)。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第一滚轮单元(31)包括第三滚轮元件(69)和第四滚轮元件(71),
其中,所述第三滚轮元件(69)和所述第四滚轮元件(71)同轴布置并且具有相同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缝翼轨道(17)包括彼此分隔开地形成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伯恩哈德·施利普夫弗洛里安·洛伦兹斯蒂芬·本斯曼达斯汀·沙皮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