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的机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119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1)的机翼(2),所述机翼包括:主机翼(4),所述主机翼具有:限定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8)的外蒙皮(6);缝翼(10);以及连接组件(12),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缝翼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主机翼,使得所述缝翼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之间以预定运动可移动,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长形并且弯曲的缝翼轨道(18),其中,所述缝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20)连接至所述缝翼,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承件(16),所述第一支承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之外,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支承件(14),所述第二支承件与所述第一支承件间隔开、并且布置在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内,并且其中,所述缝翼轨道由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可移动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主机翼上,使得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支持所述预定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机翼(2)的飞行器,并且涉及连接组件本身。

Wings of airc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飞行器的机翼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的机翼。
技术介绍
机翼包括主机翼、缝翼、以及连接组件,该主机翼具有限定主机翼的内部空间的外蒙皮,该连接组件用于将缝翼可移动地连接至主机翼,使得缝翼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之间以预定运动可移动。缩回位置优选地是缝翼的用于巡航飞行的位置。在实例中,缝翼的一个伸展位置可以指代缝翼的用于起飞的位置。在更进一步的实例中,缝翼的至少一个伸展位置可以是缝翼的用于着陆的位置。连接组件可以被配置成使得缝翼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之间以预定运动可移动,反之亦然。机翼经常采用缝翼轨道来将缝翼可移动地连接至主机翼。缝翼通常连接至缝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使得缝翼轨道的移动引起缝翼相应的移动(优选地沿预定路径)。例如在起飞或着陆时,为了实现机翼更高的升力效应,缝翼将移动到伸展位置。特别地,在巡航飞行期间,缝翼移回到缩回位置。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之间的移动由连接组件支持和/或确保。然而,连接组件可能需要主机翼的前缘部分中相当大的空间,使得当缝翼移动到缩回位置时,缝翼轨道通常不得不穿透主机翼的前翼梁。为了允许缝翼轨道穿透主机翼的前翼梁,可能需要前翼梁中的开口。然而,主机翼的前翼梁后方的区域通常用作燃料箱的区域。结果是,可能从前翼梁中的开口开始设置单侧开放的管状空间。当缝翼处于缩回位置时,此空间于是可以用于接纳缝翼轨道的穿透前翼梁的部分。结果是,具有缝翼轨道穿透主机翼的前翼梁的可能性的主机翼的构造可能是复杂的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是提供一种具有更紧凑的连接组件的飞行器的机翼,该连接组件被配置成用于将缝翼可移动地连接至主机翼。特别地,连接组件被配置成使得在缝翼处于缩回位置时缝翼轨道不会穿透前翼梁可以是先进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得以解决。因此,该目的通过飞行器的机翼得以实现,其中,所述机翼包括:主机翼,所述主机翼具有限定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的外蒙皮;缝翼;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缝翼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主机翼,使得所述缝翼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之间以预定运动可移动。所述连接组件进一步包括长形并且弯曲的缝翼轨道。所述缝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连接至所述缝翼。连接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承件,该第一支承件布置在主机翼的内部空间内。所述连接组件更进一步地包括第二支承件,所述第二支承件与所述第一支承件间隔开、并且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之外。所述缝翼轨道由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可移动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主机翼上,使得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支持所述预定运动。结果是,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用于将缝翼至少间接地支撑在主机翼上,使得缝翼相对于主机翼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一支承件布置在主机翼的内部空间内、尤其是完全布置在其内。然而,第二支承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主机翼的内部空间之外。效果是,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两者都可以被布置成靠近主机翼的前向前缘。另外,缝翼轨道被配置为弯曲的缝翼轨道。效果是,缝翼轨道可以被设计成具有其沿弯曲的形状的短的长度和/或具有小的外部尺寸。换言之,缝翼轨道可以是紧凑的。因此,缝翼轨道可以包括弯曲的外部形状和/或弯曲的中心线。缝翼轨道的曲率可以与整个缝翼轨道本身有关或至少与缝翼轨道的一个部分或一个部段有关。例如,缝翼轨道可以包括弯曲形状的部段,该弯曲形状的部段被配置成与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接合。缝翼轨道的其余部段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缝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和/或中间部段可以包括弯曲的外部形状和/或弯曲的中心线。然而,缝翼轨道还可以是完全弯曲的,从而产生完全弯曲的外部形状和/或完全弯曲的中心线。作为缝翼轨道的曲率以及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的布置的结果,缝翼可以从伸展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而不需要主机翼的前缘部分中的用于缝翼轨道的大空间。特别地,即使在缩回位置中,也可能不需要缝翼轨道穿透主机翼的前翼梁。相反,缝翼轨道以及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可以被配置成使得缝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在主机翼的内部空间内以弯曲的轨迹被引导,而不穿透前翼梁。在这种情况下,主机翼的前翼梁可以具有减小的复杂性和/或甚至可以确保主机翼的更高硬度。支持缝翼的预定运动可以指代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在缝翼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之间进行预定运动期间(反之亦然)引导缝翼轨道和/或保持缝翼轨道可移动/可旋转地连接至主机翼的能力和/或构型。特别地,支持缝翼的预定运动可以是指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的使得预定运动可以得以确保的构型。在另一个实例中,缝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可以牢固地连接至缝翼。结果是,缝翼可以是固定至缝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的静止件。然而,缝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与缝翼之间的其他连接也是可以的。根据机翼的优选的实施例,缝翼轨道包括第二端部部段,该第二端部部段可以与第一端部部段相反。在实例中,缝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可移动并且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二支承件,使得缝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沿第二支承件所限定的预定路径可移动、同时经由引导件连接至主机翼。在实例中,第二支承件可以被配置成沿预定弯曲的路径可移动、并且可旋转地连接缝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例如,第二支承件可以被配置为滑动引导件、滚轮引导件、或者被配置成用于实现如以上优选地描述的相应的功能另一种引导件。根据机翼的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缝翼轨道的中间部段由所述第一支承件可移动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主机翼上。缝翼轨道的中间部段可以指代缝翼轨道的布置在缝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与缝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之间的部段。然而,缝翼轨道的中间部段不一定附接至第一端部部段和/或第二端部部段。根据机翼的优选的实施例,缝翼轨道的中间部段包括恒定的剖面。因此,缝翼轨道的中间部段可以沿中间部段的弯曲轮廓包括恒定的外部尺寸、尤其是恒定的外直径和/或内直径。在实例中,缝翼轨道的中间部段包括缝翼轨道的径向方向上的恒定高度。由于弯曲的形状、优选的恒定的外直径和/或恒定的高度,第一支承件可以被配置成用于确保与缝翼轨道的中间部段持续接合。结果是,在第一支承件与缝翼轨道之间可以设置无反向间隙的连接。根据机翼的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主机翼包括前翼梁,使得所述前翼梁和所述主机翼的外蒙皮限定所述内部空间的前部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支承件完全布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前部部分内。效果是,第二支承件(尤其被配置为滚轮引导件)不会穿透主机翼的外蒙皮和/或主机翼的前翼梁。因此,第二支承件将不需要主机翼的前翼梁的增大的复杂性或外蒙皮的更高的复杂性。更进一步的效果是,可以通过较小复杂性来构建主机翼的在前部分。根据机翼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缝翼轨道被配置成使得在所述缝翼移动到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缝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保持在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的前部部分中。缝翼可以借助于连接组件而相对于主机翼从伸展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结果是,缝翼轨道朝向主机翼的内部空间缩回和/或缩回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中。如介绍中所描述的,在现有技术中这已经导致前翼梁被穿透。然而,本专利技术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行器(1)的机翼(2),所述机翼包括:/n主机翼(4),所述主机翼具有限定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8)的外蒙皮(6),/n缝翼(10),以及/n连接组件(12),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缝翼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主机翼,使得所述缝翼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之间以预定运动可移动,/n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长形并且弯曲的缝翼轨道(18),/n其中,所述缝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20)连接至所述缝翼,/n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承件(16),所述第一支承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之外,/n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支承件(14),所述第二支承件与所述第一支承件间隔开、并且被布置在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内,并且/n其中,所述缝翼轨道由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可移动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主机翼上,使得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支持所述预定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28 DE 102017004090.7;20171024 DE 102017124791.一种飞行器(1)的机翼(2),所述机翼包括:
主机翼(4),所述主机翼具有限定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8)的外蒙皮(6),
缝翼(10),以及
连接组件(12),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缝翼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主机翼,使得所述缝翼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之间以预定运动可移动,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长形并且弯曲的缝翼轨道(18),
其中,所述缝翼轨道的第一端部部段(20)连接至所述缝翼,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承件(16),所述第一支承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之外,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支承件(14),所述第二支承件与所述第一支承件间隔开、并且被布置在所述主机翼的内部空间内,并且
其中,所述缝翼轨道由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可移动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主机翼上,使得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支持所述预定运动。


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缝翼轨道的中间部段(24)由所述第一支承件可移动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主机翼上。


3.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缝翼轨道的中间部段包括恒定的剖面。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主机翼包括前翼梁(28),使得所述前翼梁和所述主机翼的外蒙皮限定所述内部空间的前部部分(30),其中,所述第二支承件完全布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前部部分内。


5.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弯曲的缝翼轨道被配置成使得在所述缝翼移动到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缝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保持在所述内部空间的前部部分中。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机翼,其中,所述第二支承件被配置为布置在所述主机翼内的长形引导件,其中,所述缝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可移动并且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引导件,使得所述缝翼轨道的第二端部部段沿所述引导件所限定的预定路径可移动、同时经由所述引导件连接至所述主机翼。


7.根据前一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蒂芬·本斯曼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