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料模及料板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52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料模,还提供一种具有落料模的料板加工工艺,其中落料模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上底板的底侧设置有凹模安装板,凹模安装板的底侧设置有凹模镶块,下底板的顶侧设置有凸模安装板,凸模安装板的顶侧设置有凸模镶块,下底板的顶侧设置有若干个导柱,上底板的底侧设置有若干个衬套,所有的导柱一对一地插入所有的衬套内,凸模镶块的外侧面包括外成型面,外成型面包括第一成型面、第二成型面、圆弧面,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呈钝角设置,圆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凹模镶块正对外成型面的内侧面为内成型面,外成型面与内成型面的形状相互适配,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料板加工质量的同时,不会提高生产成本。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blanking die and blank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料模及料板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落料模及料板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传统落料模对料板进行加工,使所需材料从料板上分离出来,产品中转角处的应力较为集中,在制取产品时产品的转角处容易开裂,传统的方法使转角处的倒圆角加大,但用料较多,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落料模,能够提高制取产品的质量。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落料模的料板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落料模,包括上底板、位于所述上底板下方的下底板,所述上底板的底侧设置有凹模安装板,所述凹模安装板的底侧设置有凹模镶块,所述下底板的顶侧设置有凸模安装板,所述凸模安装板的顶侧设置有凸模镶块,所述下底板的顶侧设置有若干个导柱,所述上底板的底侧设置有若干个衬套,所有的所述导柱一对一地插入所有的所述衬套内,所述凸模镶块的外侧面包括外成型面,所述外成型面包括第一成型面、第二成型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之间的圆弧面,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呈钝角设置,所述圆弧面的开口向外,所述圆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模镶块正对所述外成型面的内侧面为内成型面,所述外成型面与所述内成型面的形状相互适配。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落料模,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上底板的凹模安装板上设置有凹模镶块,在下底板的凸模安装板上设置有凸模镶块,下底板上的导柱插入到上底板上的衬套内,可对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的相互靠近或远离活动进行限位,其中,在凸模镶块的外成型面内包括有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呈钝角设置,形成一个转角,转角处为一个圆弧面,并在圆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凹模镶块正对外成型面的内成型面与其形状相互适配,在上底板与下底板合模对料板进行加工时,料板流动有避让的位置,使得在拉延工序中料板不会开裂,在保证料板加工质量的同时,不会提高生产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槽为弧形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槽设置有两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模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上底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模镶块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孔与第一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模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下底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模镶块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孔与第二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料板的加工工艺,包括冲压成型,在冲压成型中使用上述落料模。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料板的加工工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从而提高生产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落料模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凸模镶块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凹模镶块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0-上底板、110-凹模安装板、120-凹模镶块、121-凹槽、122-第一螺孔、123-第一通孔、130-导柱、200-下底板、210-凸模安装板、220-凸模镶块、221-第二螺孔、222-第二通孔、230-衬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2、图3,一种落料模,包括上底板100、位于所述上底板100下方的下底板200,所述上底板100的底侧设置有凹模安装板110,所述凹模安装板110的底侧设置有凹模镶块120,所述下底板200的顶侧设置有凸模安装板210,所述凸模安装板210的顶侧设置有凸模镶块220,所述下底板200的顶侧设置有若干个导柱130,所述上底板100的底侧设置有若干个衬套230,所有的所述导柱130一对一地插入所有的所述衬套230内,所述凸模镶块220的外侧面包括外成型面,所述外成型面包括第一成型面、第二成型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之间的圆弧面,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呈钝角设置,所述圆弧面的开口向外,所述圆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121,所述凹模镶块120正对所述外成型面的内侧面为内成型面,所述外成型面与所述内成型面的形状相互适配。由上述可知,在上底板100的凹模安装板110上设置有凹模镶块120,在下底板200的凸模安装板210上设置有凸模镶块220,下底板200上的导柱130插入到上底板100上的衬套230内,可对上底板100与下底板200之间的相互靠近或远离活动进行限位,其中,在凸模镶块220的外成型面内包括有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呈钝角设置,形成一个转角,转角处为一个圆弧面,并在圆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121,凹模镶块120正对外成型面的内成型面与其形状相互适配,在上底板100与下底板200合模对料板进行加工时,料板流动有避让的位置,使得在拉延工序中料板不会开裂,在保证料板加工质量的同时,不会提高生产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21为弧形结构。更容易加工,并且可使得料板的流动性更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21设置有两个。使料板流动有充足的避让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模安装板11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上底板100上,所述凹模镶块120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孔122与第一通孔123,所述凸模安装板21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下底板200上,所述凸模镶块220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孔221与第二通孔222。凹模安装板110与上底板100、凹模镶块120为可拆卸连接,螺钉可穿过第一螺孔122将凹模镶块120紧固在凹模安装板110上,第一通孔123内可打入销钉进一步紧固连接,同样的,凸模安装板210与下底板200、凸模镶块220为可拆卸连接,螺钉可穿过第二螺孔221将凸模镶块220紧固在凸模安装板210上,第二通孔222内可打入销钉进一步紧固连接。一种料板的加工工艺,包括冲压成型,在冲压成型中使用上述落料模。使用上述加工工艺可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从而提高生产经济效益。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料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板(100)、位于所述上底板(100)下方的下底板(200),所述上底板(100)的底侧设置有凹模安装板(110),所述凹模安装板(110)的底侧设置有凹模镶块(120),所述下底板(200)的顶侧设置有凸模安装板(210),所述凸模安装板(210)的顶侧设置有凸模镶块(220),所述下底板(200)的顶侧设置有若干个导柱(130),所述上底板(100)的底侧设置有若干个衬套(230),所有的所述导柱(130)一对一地插入所有的所述衬套(230)内,所述凸模镶块(220)的外侧面包括外成型面,所述外成型面包括第一成型面、第二成型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之间的圆弧面,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呈钝角设置,所述圆弧面的开口向外,所述圆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121),所述凹模镶块(120)正对所述外成型面的内侧面为内成型面,所述外成型面与所述内成型面的形状相互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料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板(100)、位于所述上底板(100)下方的下底板(200),所述上底板(100)的底侧设置有凹模安装板(110),所述凹模安装板(110)的底侧设置有凹模镶块(120),所述下底板(200)的顶侧设置有凸模安装板(210),所述凸模安装板(210)的顶侧设置有凸模镶块(220),所述下底板(200)的顶侧设置有若干个导柱(130),所述上底板(100)的底侧设置有若干个衬套(230),所有的所述导柱(130)一对一地插入所有的所述衬套(230)内,所述凸模镶块(220)的外侧面包括外成型面,所述外成型面包括第一成型面、第二成型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之间的圆弧面,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呈钝角设置,所述圆弧面的开口向外,所述圆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121),所述凹模镶块(120)正对所述外成型面的内侧面为内成型面,所述外成型面与所述内成型面的形状相互适配。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三友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