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及电容器直向引出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3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及电容器直向引出端盖。该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包括具有电缆线的引出管的端面;该端面上的引出管上具有连通端面内外的通孔;该引出管一侧具有一缺口,该缺口内配置一自锁结构件;该自锁结构件内端具有自下而上逐渐向内靠近的锥形面;该自锁结构件内端上部还具有一V形槽。该电容器直向引出端盖为非金属材料的直向引出端盖,其上端面具有如上所述的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非金属材质的铝电容器引出端盖,可自锁压紧引出电缆线,避免引出端盖上端的引出电缆线发生窜动。

Self-locking structure of capacitor end outgoing line and capacitor straight outgoing end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及电容器直向引出端盖
本技术涉及电缆线引出形式的电容器结构,特别是一种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及电容器直向引出端盖。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全铝外壳的电缆线直向引出电容器的结构如图1、2所示,它包括一设置于下方的金属外壳电容器本体1及设置于上方的铝防护帽3,引出电缆线4从穿线管304中侧向引出。请参阅图2,该铝防护帽3由压接部301、防护部302、穿线管304和穿线孔305构成;该穿线管304设置于铝防护帽3外部的上部。具体实施时:先将引出电缆线4从设置于铝防护帽3上的穿线管304中反向穿入铝防护帽3,将引出电缆线4焊接在电容器本体1上端引出端盖的引出焊片上,再将铝防护帽3压接在电容器本体1的上端,最后挤压穿线管304,将引出电缆线4卡固在穿线管304中,以防止电缆线4在穿线管304中窜动。目前,为了实现产品成本降低,业者提出需要采用非金属材质(如:塑料材质)的防护帽以替换铝防护帽。若采用非金属材质防护帽,则无法加工挤压穿线管以卡紧引出电缆线的结构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及电容器直向引出端盖,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它主要适用于非金属材质的铝电容器引出端盖,可自锁压紧引出电缆线,避免引出端盖上端的引出电缆线发生窜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它包括具有电缆线的引出管的端面;其特征在于:该端面上的引出管上具有连通端面内外的通孔;该引出管一侧具有一缺口,该缺口内配置一自锁结构件;该自锁结构件内端具有自下而上逐渐向内靠近的锥形面;该自锁结构件内端上部还具有一V形槽。所述的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V形槽是从自锁结构件上端延伸到锥形面的上端,其深度为由上往下逐渐减小。所述的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自锁结构件外侧具有卡槽,该自锁结构件通过卡槽卡在缺口处。所述的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锥形面呈贴合电缆线的弧形凹面。所述的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锥形面呈连续多面体凹面。所述的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自锁结构件内端的锥形面上一体形成挡缘部,该挡缘部位于缺口形成完整的环形引出管部;该挡缘部内端具有V形槽。一种电容器直向引出端盖,其特征在于:该非金属材料的直向引出端盖的上端面具有如上所述的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鉴于上述技术特征,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本技术通过自锁结构件,该自锁结构件内端具有的锥形面(即楔形面),可以楔住穿入引出管部的电缆线的绝缘外套,以锁住电缆线,避免其窜动。2、本技术通过该自锁结构件内端上部还具有一V形槽,可以卡住电缆线在引出管内的上端部位,与锥形面协同作用,进一步避免电缆线窜动。3、本技术的电容器直向引出端盖,具有如上所述的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它可配合铝外壳的电缆线直向引出电容器,该非金属材料的电容器直向引出端盖可采用塑料,与铝防护帽相比,就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全铝外壳的电缆线直向引出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是现有的全铝外壳的电缆线直向引出电容器的铝防护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组合状态剖视图。图6是图5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请参阅图3至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它包括具有电缆线A3的引出管A12的端面A11;该端面A11上的引出管A12上具有连通端面A11内外的通孔;该引出管A12一侧具有一缺口A121,该缺口A121内配置一自锁结构件A2;该自锁结构件A2内端具有自下而上逐渐向内靠近的锥形面A21,也就是说,该锥形面A21形成一楔形面,该自锁结构件A2就是一个具有楔形面的块状体,该块状体恰可填入引出管A12的缺口A121。该自锁结构件A2内端上部还具有一V形槽A23。使用时,如图5、6所示,通过自锁结构件A2内端的锥形面A21可以楔住穿入引出管部的电缆线3的绝缘外套,以锁住电缆线3,避免其窜动。同时,通过该自锁结构件A2内端上部还具有一V形槽A23,可以卡住电缆线3在引出管A12内的上端部位,与锥形面A21协同作用,进一步避免电缆线3窜动。作为一种优选结构,该V形槽A23是从自锁结构件A2上端延伸到锥形面A21的上端,其深度为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因此,如图6所示,在V形槽A23与锥形面A21的交界处的卡紧作用尤其明显。为了使自锁结构件A2实现稳固安装定位,该自锁结构件A2外侧具有卡槽A22,该自锁结构件A2通过卡槽A22卡在缺口A121处。作为一种优选结构,该锥形面A21呈贴合电缆线A3的弧形。当然,该锥形面A21也可以采用平面,但是其效果不如弧形。另外,该锥形面A21还可以是呈连续多面体凹面(如连续三面体凹面)。作为一种优选结构,该自锁结构件A2内端的锥形面A21上一体形成挡缘部A20,该挡缘部A20位于缺口A121形成完整的环形引出管部。更优选的,该挡缘部A20内端具有V形槽A23。如图3、4,本技术还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电容器直向引出端盖,可配合铝外壳的电缆线直向引出电容器,该非金属材料的电容器直向引出端盖可采用塑料,与铝防护帽相比,就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该直向引出端盖A1的上端面A11具有如上所述的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技术的技术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它包括具有电缆线(A3)的引出管(A12)的端面(A11);其特征在于:该端面(A11)上的引出管(A12)上具有连通端面(A11)内外的通孔;该引出管(A12)一侧具有一缺口(A121),该缺口(A121)内配置一自锁结构件(A2);该自锁结构件(A2)内端具有自下而上逐渐向内靠近的锥形面(A21);该自锁结构件(A2)内端上部还具有一V形槽(A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它包括具有电缆线(A3)的引出管(A12)的端面(A11);其特征在于:该端面(A11)上的引出管(A12)上具有连通端面(A11)内外的通孔;该引出管(A12)一侧具有一缺口(A121),该缺口(A121)内配置一自锁结构件(A2);该自锁结构件(A2)内端具有自下而上逐渐向内靠近的锥形面(A21);该自锁结构件(A2)内端上部还具有一V形槽(A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V形槽(A23)是从自锁结构件(A2)上端延伸到锥形面(A21)的上端,其深度为由上往下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端面出线的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自锁结构件(A2)外侧具有卡槽(A22),该自锁结构件(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礼英许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皓月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