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28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结构包括中梁挂钩组、中梁索具、索具固定钩、轮轴索具和轮轴复位支撑器,中梁挂钩组由两个相同的中梁挂钩组成,两个中梁挂钩的底部分别与中梁索具的两端固定连接,轮轴索具的一端与中梁索具的中点固定连接,索具固定钩与中梁索具的中点固定连接,从而使索具固定钩与轮轴索具实现固定连接,轮轴索具与轮轴复位支撑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功能强大,效果显著,安装快捷方便,可极大的缩短救援时间,有利于工人快速安全的进行救援作业。

Automatic reset device of bogie side tor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铁路救援设备领域,特别是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机车车辆脱线事故是铁路事故中较为常见的事故原因,一旦发生铁路机车车辆脱线事故,对铁路交通运输会产生极大的障碍和影响,需要快速安全的抢救事故现场,恢复铁路正常的交通秩序。在铁路机车车辆脱线救援过程中,无论是起复救援还是吊复救援作业过程,都需对转向架与车体进行捆绑,在救援时转向架才能随车体一并进行复轨。但是实际情况是,机车车辆脱线后,转向架与车体之间大多会发生较大的扭转,导致传统的捆绑设备在捆绑后,只能保证转向架随车体进行升起,而不能自行扭转恢复至与车体脱线前的相对位置;如果需要转向架恢复到与车体原来的对应位置,则需额外借助外力或其他补助设备(如顶轮器)专门进行对转向架复位矫正,或者需采用多次横移作业等手段,其救援过程复杂繁琐,救援时间延长,且救援安全性低。急需开发一种在救援作业过程中,转向架随车体起升后可将转向架快速自动复位的装置,从而可极大的缩短救援时间,并保证整个救援过程高效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结构包括中梁挂钩组、中梁索具、索具固定钩、轮轴索具和轮轴复位支撑器,所述中梁挂钩组由两个相同的中梁挂钩组成,两个中梁挂钩的底部分别与中梁索具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索具的一端与中梁索具的中点固定连接,所述索具固定钩与中梁索具的中点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索具与轮轴复位支撑器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轴复位支撑器由横梁、索具定位槽和支杆固定装置构成,其中索具定位槽位于横梁的前端,支杆固定装置位于横梁的后半部分。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杆固定装置由四个凹槽和四个强磁力块构成,四个凹槽分为两组,每组两个凹槽,并对称安装在横梁的两侧,四个强磁力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凹槽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轴索具与索具定位槽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轮轴索具与轮轴复位支撑器之间的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利用本技术只需一次捆绑作业,就可实现在就救援过程中对转向架起升及自动复位功能,实现转向架随车体的起升复位而快速准确的自动复位,无需额外的实施复位救援,从而极大的缩短了救援时间,更保证了整个救援过程的高效及安全。2.本技术结构简单,功能强大,效果显著,安装快捷方便,有利于工人快速安全的进行救援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结构5沿A方向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与1车轴连接时的实际使用效果图;图4为本技术与2车轴连接时的实际使用效果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中梁挂钩,2-中梁索具,3-索具固定钩,4-轮轴索具,5-轮轴复位支撑器,6-索具固定槽,7-凹槽,8-强磁力块,9-横梁,10-车体,11-中梁,12-1轴,13-2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结构包括中梁挂钩组、中梁索具2、索具固定钩3、轮轴索具4和轮轴复位支撑器5,中梁挂钩组由两个相同的中梁挂钩1组成,两个中梁挂钩1的底部分别与中梁索具2的两端固定连接,轮轴索具3的一端与中梁索具2的中点固定连接,索具固定钩3与中梁索具2的中点固定连接,从而使索具固定钩3与轮轴索具4实现固定连接,轮轴索具4与轮轴复位支撑器5固定连接。其中,如图2所示,轮轴复位支撑器5由横梁9、索具定位槽6和支杆固定装置构成,其中索具定位槽6位于横梁9的前端,支杆固定装置位于横梁9的后半部分。其中,支杆固定装置由四个凹槽7和四个强磁力块8构成,四个凹槽7分为两组,每组两个凹槽7,并对称安装在横梁9的两侧,四个强磁力块8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凹槽7内。其中,轮轴索具4与索具定位槽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轮轴索具4与轮轴复位支撑器5之间的固定连接。其中,支杆固定装置通过四个强磁力块8与车轴固定连接,从而将支杆固定装置与车轴固定连接,进而将轮轴复位支撑器5与车轴固定连接。安装时,使轮轴复位支撑器5设有索具定位槽6的一端位于车轴的中点。其中,车体中梁11的两侧对应着两个车轴,即1轴12和2轴13,复位救援时,中梁挂钩1、中梁索具2、索具固定钩3、轮轴索具4及轮轴复位支撑器5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轮轴复位支撑器5在车轴上的安装方向不同。实施例车体中梁11下方的两侧对应两个车轴,即1轴12和2轴13,每一个车轴对应安装一套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轮轴复位支撑器5利用支杆固定装置中的四个强磁力块8,实现与相应的车轴固定连接,并使轮轴复位支撑器5设有索具定位槽6的一端位于相应车轴的中点处,将中梁索具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中梁挂钩1固定连接,轮轴索具4的一端与中梁索具2的中点固定连接,索具固定钩3的顶部与中梁索具2的中点固定连接,轮轴索具的另一端牵引轮轴索具4穿过轮轴复位支撑器5前端的索具定位槽6,并使轮轴索具4的中点处与索具定位槽6嵌入连接,轮轴索具4的另一端与索具固定钩3固定连接;将两个中梁挂钩1与中梁1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中梁11、中梁索具2、轮轴索具4、轮轴复位支撑器5和车轴之间的固定连接;1轴12和2轴13与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的安装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轮轴复位支撑器5与1轴12和2轴13的连接方向相反,根据转向架脱线后,转向架扭转的方向不同,轮轴复位支撑器5与1轴12或2轴13的安装方向不同;如图3和图4所示;如果转向架脱线后1轴中点位于车体中梁11中心线的左侧,2轴13中点位于车体中梁11中心线的右侧,则轮轴复位支撑器5固定安装于1轴12底部右半部分,轮轴复位支撑器5固定安装于2轴13底部左半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中梁挂钩组、中梁索具、索具固定钩、轮轴索具和轮轴复位支撑器,所述中梁挂钩组由两个相同的中梁挂钩组成,两个中梁挂钩的底部分别与中梁索具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索具的一端与中梁索具的中点固定连接,所述索具固定钩与中梁索具的中点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索具与轮轴复位支撑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中梁挂钩组、中梁索具、索具固定钩、轮轴索具和轮轴复位支撑器,所述中梁挂钩组由两个相同的中梁挂钩组成,两个中梁挂钩的底部分别与中梁索具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索具的一端与中梁索具的中点固定连接,所述索具固定钩与中梁索具的中点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索具与轮轴复位支撑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侧扭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复位支撑器由横梁、索具定位槽和支杆固定装置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立军赵磊李丽宽高良浩岳先强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市祥隆铁路救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