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公路标线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591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装配式公路标线及其加工方法,包括基层和功能层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基层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以及硬质细粒三种材料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功能层包括反光块和面层。反光块主要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反光块,由玻璃珠和透明基体组成,夜间具有良好的反光效果。面层采用白色面胶和防滑骨料组成,具有优良的防滑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断面形式包含弧形和矩形,规格多样。弧形断面适用于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采用室内制作,现场施工方式为装配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洁,反光块和基层材料可回收循环利用,属环境好型产品,性能优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An assembly highway marking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公路标线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交通安全领域的一种新型公路标线,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公路标线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夜间行车安全问题是公路交通安全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公路标线作为交通设置的主要内容,也是保障行车安全主要组成措施。按照标线用途,可分为非反光标线、反光标线、突起振动标线、防滑标线、雨夜标线、其他标线。按形式分,公路行业应用最广泛的为纵向标线和横向标线。标线的材料主要包括溶剂型和热熔型,水性涂料和双组份涂料等,其中常规热熔型道路交通标线以其耐磨使用寿命长,夜间反光性能好,施工干燥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双组份标线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标线材料,其特点是固化后坚固耐用。其他标线均在这两种标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或增加新的功能。目前,公路行业的标线均以现场施工为主。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施工厚度不均匀;易磨损;玻璃微珠撒布不均或数量不足,反光效果差,耐久性差;标线受施工机械或人为因素影响大而造成其质量不稳定,影响使用效果。由于传统的标线表面水平,故易积尘,从而影响清晰度;表面水平,易积水,存在行车安全隐患。同时,作为路面的交通设施,标线并非永久性附着物。设计使用周期内,路面会多次面临预防性养护、罩面维修、路面大修等工程,国家对路面旧路材料回收利用率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养护设计常用的方法一是在旧路上直接加铺罩面,而是铣刨一定厚度后加铺新的结构层。无论哪种方式,均涉及到旧路面标线的处理问题。路面养护时需用专门的机械进行打磨清理,而无法回收,形成永久垃圾,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公路标线存在尺寸厚度不均匀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公路标线及其加工方法,解决现有传统标线施工厚度不均匀、效果不稳定、不易清理和回收、排水困难导致雨天表面易形成较厚的积水膜,影响行车安全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公路标线,包括能够锚固和/或胶粘在路面上的标线装配单元,所述标线装配单元由上至下包括功能层和基层,所述的功能层包括反光块和面层,所述的基层上设置有若干横向槽,反光块设置在基层上的横向槽内;面层设置在基层上除反光块以外的区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块包括玻璃珠和透明基体,玻璃珠均布在透明基体上,且玻璃珠突出透明基体上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玻璃珠直径为1~2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面层包括白色的面胶和防滑骨料,防滑骨料均与填充在面胶中,且防滑骨料突出面胶上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基层是复合材料薄层,复合材料薄层包括90~95%高分子聚合物、3~9%纤维以及1~4%硬质细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标线装配单元的形状为矩形、三角形箭头或矩形与三角形的组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标线装配单元的断面为矩形或弓形,所述弓形对应圆心角为1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标线装配单元通过拼接的方式连接以适用不同等级公路标线尺寸要求。所述的装配式公路标线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基层进行挤压成型;并在基层上预制横向槽;将反光块底面均匀涂刷热熔胶后,放置于基层预留横向槽内;将预粘有反光块的基层板放入真空袋中,抽真空;连同真空袋一同放入保温炉中,使热熔胶的粘固充分固化;对反光块之外的基层上敷设面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反光块的加工方法为:预制1~2mm粒径的玻璃珠;将玻璃珠放入反光块模具中,所述反光块模具中有预制的玻璃珠坑槽,成型后玻璃珠凸出模具0.3~0.5mm;向反光块模具中加入透明基体原料,进行透明基体注塑成型,透明基体厚1.0~1.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装配式反光块和防滑面层为功能层,将以复合材料作为基层,制成一种的装配式标线装配单元。标线装配单元实现工厂模块化生产,品质均匀稳定;现场装配式施工,简单高效;后期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绿色循环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反光块主要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反光块,由玻璃珠和透明基体组成,夜间具有良好的反光效果。面层采用白色面胶和防滑骨料组成,具有优良的防滑功能。解决现有传统标线施工厚度不均匀、效果不稳定、不易清理和回收、排水困难导致雨天表面易形成较厚的积水膜,影响行车安全等问题。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断面形式包含弧形和矩形,规格多样。弧形断面适用于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本专利技术的采用室内制作,现场施工方式为装配式。本专利技术结构简洁,反光块和基层材料可回收循环利用,属环境好型产品,性能优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公路标线的加工方法通过分步制备功能层和基层,首先对基层进行高温挤压成型;将高分子聚合物、纤维材料以及硬质细粒高温充分混合,并在不同规格的模具中高温挤压成型,形成基层板,具体温度由不同的聚合物软化温度而定。装配式标线是工厂化生产的,并非现场撒铺;生产过程基层一次成型,功能层分层制备,可精确控制结构层厚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现场施工尺寸难易控制的问题。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曲面条状标线切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平面条状标线切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曲面三角形箭头标线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平面三角形箭头标线立体示意图;图5为条状箭头装配图;图6为反光块结构图;图7为条状标线切面局部结构图;图8为条状标线表面俯视图;图9为三角形箭头表面俯视图。其中,1-功能层1、2-基层2、3-玻璃珠3、4-透明基体4、5-面层5、6-防滑骨料6、7-反光块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公路标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锚固和/或胶粘在路面上的标线装配单元,所述标线装配单元由上至下包括功能层(1)和基层(2),所述的功能层(1)包括反光块(7)和面层(5),所述的基层(2)上设置有若干横向槽,反光块(7)设置在基层(2)上的横向槽内;面层(5)设置在基层(2)上除反光块(7)以外的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公路标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锚固和/或胶粘在路面上的标线装配单元,所述标线装配单元由上至下包括功能层(1)和基层(2),所述的功能层(1)包括反光块(7)和面层(5),所述的基层(2)上设置有若干横向槽,反光块(7)设置在基层(2)上的横向槽内;面层(5)设置在基层(2)上除反光块(7)以外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块(7)包括玻璃珠(3)和透明基体(4),玻璃珠(3)均布在透明基体(4)上,且玻璃珠(3)突出透明基体(4)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珠(3)直径为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层(5)包括白色的面胶和防滑骨料(6),防滑骨料(6)均与填充在面胶中,且防滑骨料(6)突出面胶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公路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层(2)是复合材料薄层,复合材料薄层包括90~95%高分子聚合物、3~9%纤维以及1~4%硬质细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公路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线装配单元的形状为矩形、三角形箭头或矩形与三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