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69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连接钢板预加工及钢筋构架的绑扎和支模;第二步,梁模板组装;第三步,浇筑及养护;第四步,拆除模板并再次养护;第五步,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及移梁存放;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对混凝土预制梁进行多次养护,保证混凝土预制梁成品的质量;增强了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与外部结构件的连接和整体稳定性,提高建筑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梁,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属于建筑预制件

技术介绍
国家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和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推动建筑结构体系、建筑设计、部品构配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现有的预制梁重量大,给运输和吊装造成很大的压力,且现场支模量大,现场手工作业多,施工效率低,工业化程度低,梁柱之间的叠合面积小,结构整体性能差;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亟待设计一种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对混凝土预制梁进行多次养护,保证混凝土预制梁成品的质量;增强了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与外部结构件的连接和整体稳定性,提高建筑整体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连接钢板预加工及钢筋构架的绑扎和支模;选用槽型钢作为连接钢板,并在连接钢板一侧表面钻取至少4个螺栓孔;在预制场地的台座上支立梁模板的外侧模板,将钢筋构架各组成件在钢筋棚中进行集中加工,并在台座上绑扎成型;然后,将绑扎固定后的钢筋构架利用吊具吊送至梁模板的外侧模板中安装定位;第二步,梁模板组装,安装梁模板的上、下端模板和连接槽口处的槽口模板,上端模板其下端与下端模板其上端衔接,且上端模板和下端模板接缝平整,连接缝采用胶带粘结防止跑浆;下端模板垂直固定于台座上方;上端模板其内侧与槽口模板侧面贴合;第三步,浇筑及养护,依次浇筑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两侧及中心处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其连接槽口处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其收浆后尽快在连接槽口内部表面覆盖泡泡膜;同时在除去连接槽口处的混凝土预制梁本体表面覆盖透明薄膜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第四步,拆除模板并再次养护,依次拆除外侧模板、下端模板、上端模板和槽口模板,清理连接槽口中的泡泡膜;之后,采用蒸汽布覆盖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并进行蒸汽养护;第五步,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及移梁存放,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要求,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80%后,施加预应力,穿预应力筋并张拉,并在孔道中灌浆;压浆完毕后,混凝土浆达到设计规定强度的92%以上方可移梁。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预制梁本体由钢筋构架及通过梁模板浇筑于钢筋构架外围的混凝土层组成;所述钢筋构架包括多个沿混凝土预制梁本体高度方向贯穿安装的钢筋框,及多根沿混凝土预制梁本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长条钢筋,及固定设置于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下端部的连接钢板,及多根用于固定钢筋框、长条钢筋和连接钢板的钢筋条;多个所述钢筋框互相平行,且其上端延伸至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外部;多根所述长条钢筋均布于钢筋框其侧边和底边,且长条钢筋垂直插装于钢筋框中;所述长条钢筋与钢筋框通过钢筋条绑扎固定;所述连接钢板其一端与钢筋框通过钢筋条绑扎固定,其另一端穿过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并露出;所述连接钢板其露出于凝土预制梁本体一端开设有多个螺栓孔,沿混凝土预制梁本体高度方向贯穿安装多个相互平行的钢筋框,并将沿混凝土预制梁本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钢筋贯穿插装于钢筋框中,再利用钢筋条将长条钢筋与钢筋框绑扎固定,初步形成钢筋构架结构;然后将一端带有螺栓孔的连接钢板通过钢筋条与端部的钢筋框绑扎固定,具体地,将背离螺栓孔一侧的连接钢板依次穿过混凝土预制梁本体端部的钢筋框,且连接钢板的底板边架设在钢筋框的底边上,连接钢板的侧边与钢筋框的侧边紧贴;接着,利用钢筋条将连接钢板与多个钢筋框绑扎固定,形成完整的稳定的钢筋构架;之后,采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利用梁模具在钢筋构架外围浇筑混凝土层,浇筑时,将带有螺栓孔一侧的连接钢板露出于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外侧;经养护后形成结构稳定的且至少一端带有连接槽口的混凝土预制梁本体;还可将连接钢板与钢筋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钢板可以是现有的槽钢或角钢等。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其两端上方至少一侧留设有连接槽口,在混凝土预制梁本体端部预留U型结构的连接槽口,且对连接槽口内壁进行粗糙处理,以保证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和现浇混凝土之间的整体性,增强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与外部结构件的连接和整体稳定性能;设置连接槽口还可减轻混凝土预制梁本体的整体重量,减轻运输及吊装压力。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口内侧经泡泡膜界面粗糙工艺加工形成有粗糙表面,增加了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与现浇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咬合力,使得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与其他建筑部件(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更加可靠紧密。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框由第一封闭矩形箍筋、第一开口矩形箍筋和第二开口矩形箍筋组成;所述第一封闭矩形箍筋和第一开口矩形箍筋其底边平行,且其底边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开口矩形钢筋和第二开口矩形钢筋均匀分布于混凝土预制梁本体的连接槽口处,在连接槽口处设置第一开口矩形箍筋和第二开口矩形箍筋,便于后续的钢筋施工及现场浇筑,且第一开口矩形钢筋其侧边与连接钢板通过钢筋条绑扎固定,第二开口矩形钢筋位于连接钢板上方。再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二开口矩形箍筋其底边中央还固定有至少一层连接底筋组,每一连接底筋组由至少三根连接底筋组成;所述连接底筋两端穿过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且其端部向上弯曲形成J型连接结构,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与混凝土预制柱组装时,将露出于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外侧的连接底筋伸入至混凝土预制柱预留的开口中,并将连接底筋与混凝土预制柱预留开口中的纵筋绑扎固定,增加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和混凝土预制柱的连接整体性,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稳定牢固;所述连接底筋与第一封闭矩形箍筋和第一开口矩形箍筋通过钢筋条绑扎固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连接槽口中,位于相邻两第二开口矩形钢筋之间还安装有第二封闭矩形箍筋;所述连接底筋穿过连接槽口并露出于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外部;所述第二封闭矩形箍筋环绕设置于位于连接槽口中的连接底筋外围,将连接槽口中的连接底筋通过第二封闭矩形箍筋进行紧固,加强钢筋构架的整体连接性,提高建筑整体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预制梁本体通过连接钢板与混凝土预制柱上预留的带有螺栓孔的钢板经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将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吊装到位后,使得混凝土预制梁本体的连接钢板上设有的螺栓孔与混凝土预制柱预留的钢板上设有的螺栓孔正对;再利用固定螺栓将连接钢板与钢板固定连接;之后,采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在连接钢板和钢板外侧现场浇筑混凝土层,使得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层能够将固定螺栓包裹在内部,且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层与混凝土预制梁本体表面的混凝土层位于同一平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对混凝土预制梁进行多次养护,保证混凝土预制梁成品的质量;增强了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与外部结构件的连接和整体稳定性,提高建筑整体稳定性;在混凝土预制梁本体端部预留U型结构的连接槽口,且对连接槽口内壁进行粗糙处理,以保证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和现浇混凝土之间的整体性,增强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与外部结构件的连接和整体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连接钢板预加工及钢筋构架的绑扎和支模;/n选用槽型钢作为连接钢板,并在连接钢板一侧表面钻取至少4个螺栓孔;在预制场地的台座上支立梁模板的外侧模板,将钢筋构架各组成件在钢筋棚中进行集中加工,并在台座上绑扎成型;然后,将绑扎固定后的钢筋构架利用吊具吊送至梁模板的外侧模板中安装定位;/n第二步,梁模板组装,/n安装梁模板的上、下端模板和连接槽口处的槽口模板,上端模板其下端与下端模板其上端衔接,且上端模板和下端模板接缝平整,连接缝采用胶带粘结防止跑浆;下端模板垂直固定于台座上方;上端模板其内侧与槽口模板侧面贴合;/n第三步,浇筑及养护,/n依次浇筑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两侧及中心处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其连接槽口处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其收浆后尽快在连接槽口内部表面覆盖泡泡膜;同时在除去连接槽口处的混凝土预制梁本体表面覆盖透明薄膜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n第四步,拆除模板并再次养护,/n依次拆除外侧模板、下端模板、上端模板和槽口模板,清理连接槽口中的泡泡膜;之后,采用蒸汽布覆盖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并进行蒸汽养护;/n第五步,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及移梁存放,/n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要求,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80%后,施加预应力,穿预应力筋并张拉,并在孔道中灌浆;压浆完毕后,混凝土浆达到设计规定强度的92%以上方可移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连接钢板预加工及钢筋构架的绑扎和支模;
选用槽型钢作为连接钢板,并在连接钢板一侧表面钻取至少4个螺栓孔;在预制场地的台座上支立梁模板的外侧模板,将钢筋构架各组成件在钢筋棚中进行集中加工,并在台座上绑扎成型;然后,将绑扎固定后的钢筋构架利用吊具吊送至梁模板的外侧模板中安装定位;
第二步,梁模板组装,
安装梁模板的上、下端模板和连接槽口处的槽口模板,上端模板其下端与下端模板其上端衔接,且上端模板和下端模板接缝平整,连接缝采用胶带粘结防止跑浆;下端模板垂直固定于台座上方;上端模板其内侧与槽口模板侧面贴合;
第三步,浇筑及养护,
依次浇筑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两侧及中心处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其连接槽口处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其收浆后尽快在连接槽口内部表面覆盖泡泡膜;同时在除去连接槽口处的混凝土预制梁本体表面覆盖透明薄膜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第四步,拆除模板并再次养护,
依次拆除外侧模板、下端模板、上端模板和槽口模板,清理连接槽口中的泡泡膜;之后,采用蒸汽布覆盖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并进行蒸汽养护;
第五步,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及移梁存放,
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要求,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80%后,施加预应力,穿预应力筋并张拉,并在孔道中灌浆;压浆完毕后,混凝土浆达到设计规定强度的92%以上方可移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预制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梁本体由钢筋构架及通过梁模板浇筑于钢筋构架外围的混凝土层组成;所述钢筋构架包括多个沿混凝土预制梁本体高度方向贯穿安装的钢筋框,及多根沿混凝土预制梁本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长条钢筋,及固定设置于混凝土预制梁本体下端部的连接钢板,及多根用于固定钢筋框、长条钢筋和连接钢板的钢筋条;多个所述钢筋框互相平行,且其上端延伸至混凝土预制梁本体外部;多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晗赵志国王培然国爱文唐志军宋欣张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汇富建设集团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