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408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0: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方法和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固定物上的底板、用于固定T梁或箱梁下端的顶板、第一铰接座、转轴、第二铰接座和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第一铰接座固定在顶板的下端面,第二铰接座固定在底板的上端面,转轴分别套接在第一铰接座的下端和第二铰接座的上端,当第一铰接座环绕转轴相对第二铰接座旋转时,以使顶板与底板存在夹角或平行;转轴位于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之间,每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的下端均固定在底座上,上端固定在顶板上。本申请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过程中钢板固定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slope of T-beam prefabricated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涉及路桥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公路行业的发展,桥梁项目日益增多,预制T梁广泛用于公路行业,T梁分为20m、30m、40m梁等较多长度,T梁结构形式也较多,由于T梁马蹄位置底面与支座安装时有时存在纵坡,因此在T梁预制台座上需设置相应坡度调节装置,保证T梁预制完成后具有相应的坡度,进而确保后期桥梁工程运营实用安全。相关技术中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是通过在混凝土位置预留凹10cm深度的槽口,调节坡度时候采用沙土进行填充进行坡度控制,由于坡度调节与填充物密实度关系较大,坡度调整精确度不高,而且,坡度调节板采用相应填充垫(沙土)好后铺设调节钢板,导致钢板固定不稳定,在预制过程中钢板易于松动,不利于坡度质量控制。针对相关技术中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过程中钢板固定不稳定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过程中钢板固定不稳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固定物上的底板、用于固定T梁或箱梁下端的顶板、第一铰接座、转轴、第二铰接座和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所述第一铰接座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铰接座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转轴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座的下端和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上端,当所述第一铰接座环绕所述转轴相对所述第二铰接座旋转时,以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存在夹角或平行;所述转轴位于所述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之间,每个所述高度调节支撑组件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上端固定在所述顶板上。可选地,所述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侧。可选地,每个所述高度调节支撑组件包括N个调节螺栓装置,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个调节螺栓装置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一端的两侧。可选地,N的取值为2。可选地,所述调节螺栓装置包括基座、螺杆和螺母;所述基座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基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下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所述螺杆的上端焊接在所述顶板的下端,所述螺母连接在所述螺杆上。可选地,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铰接座、所述转轴、所述第二铰接座、所述基座、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的表面上均设有防锈漆涂层。可选地,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铰接座、所述转轴、所述第二铰接座、所述基座、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的材料均包括经防锈处理的钢材。可选地,所述第一铰接座位于所述顶板的中部,所述第二铰接座均位于所述底板的中部。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上述的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应用于现场预制梁底座坡度调整。可选地,该方法包括上述的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应用于现场预制梁底座坡度调整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进行预压,确定所述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的刚度及强度是否满足现场预制梁底座坡度调整的要求刚度及强度;当所述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的刚度及强度满足现场预制梁底座坡度调整的要求刚度及强度时,执行将所述的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应用于现场预制梁底座坡度调整的步骤。在本申请提供的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中,通过设置:用于固定在固定物上的底板、用于固定T梁或箱梁下端的顶板、第一铰接座、转轴、第二铰接座和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所述第一铰接座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铰接座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转轴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座的下端和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上端,当所述第一铰接座环绕所述转轴相对所述第二铰接座旋转时,以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存在夹角或平行;所述转轴位于所述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之间,每个所述高度调节支撑组件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上端固定在所述顶板上。这样,通过第一铰接座、转轴、第二铰接座调整顶板相当于底板的坡度,再通过高度调节支撑组件对调节后的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保证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过程中顶板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坡度调整精确度,而且,也利于坡度质量控制。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过程中钢板固定不稳定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的坡度调整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的去除底板、基座、螺杆、第二铰接座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粘接”、“设有”、“连接”、“覆盖”、“固定”、“插接”、“套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固定物上的底板、用于固定T梁或箱梁下端的顶板、第一铰接座、转轴、第二铰接座和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n所述第一铰接座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铰接座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转轴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座的下端和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上端,当所述第一铰接座环绕所述转轴相对所述第二铰接座旋转时,以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存在夹角或平行;/n所述转轴位于所述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之间,每个所述高度调节支撑组件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上端固定在所述顶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固定物上的底板、用于固定T梁或箱梁下端的顶板、第一铰接座、转轴、第二铰接座和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铰接座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铰接座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转轴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座的下端和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上端,当所述第一铰接座环绕所述转轴相对所述第二铰接座旋转时,以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存在夹角或平行;
所述转轴位于所述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之间,每个所述高度调节支撑组件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上端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高度调节支撑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高度调节支撑组件包括N个调节螺栓装置,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N个调节螺栓装置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一端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N的取值为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T梁预制底座坡度调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装置包括基座、螺杆和螺母;
所述基座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基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下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所述螺杆的上端焊接在所述顶板的下端,所述螺母连接在所述螺杆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伟超包迎春吴树广吕岩程林超朱丹丹卫小略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