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542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5:25
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通路(P1)、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和供气通路(P3),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连通,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包含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的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室外空气释放,所述室内空气在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所述供气通路(P3)具有与室外空间(O)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

venti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换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气系统。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进行室内换气的换气系统已为人所知。作为这种换气系统,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边使室内空气循环边去除二氧化碳的换气系统。如同一文献的图2所示,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通路,所述室内空气通路取入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并且使该室内空气再次朝室内空间循环。在室内空气通路中设置有二氧化碳去除装置。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具有用于吸收或吸附对象气体的药剂(例如,液体胺类、固体胺类或者活性碳等)。当室内空气通过二氧化碳去除装置时,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药剂吸收或吸附,从而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被去除。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室内空间的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能够减少室内空间的换气量。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2754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换气系统中,为了去除对象气体而使用了药剂。因此,若要利用该药剂连续去除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药剂的吸收能力或吸附能力就会马上下降。其结果是,需要更换药剂或者恢复药剂的能力,这将会增加运行成本和初期成本。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又能够长期去除室内空气中的对象气体的换气系统。-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通路P1、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和供气通路P3,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连通,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室外空气释放,其中,所述对象气体包含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室内空气在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所述供气通路P3具有与所述室外空间O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在第一方面中,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中的室内空气由室内空气用风扇21取入室内空气通路P1。在渗透膜单元30中,对象气体(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移动,所述室内空气在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具体而言,室内空间R中的室内空气的对象气体的浓度大于室外空间O中的室外空气的对象气体的浓度。这是因为受存在于室内空间R中的人、其它物体的影响,而使得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变大之故。因此,在渗透膜单元30中,借助室内空气中的对象气体的分压和室外空气中的对象气体的分压之差(分压差),而使得对象气体有选择地透过渗透膜35。即,室内空气通路P1的室内空气中的对象气体在透过渗透膜35之后被朝着室外空气释放。这样一来,在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的室内空气的对象气体得以减少。对象气体的浓度得到降低之后的室内空气被从室内空气通路P1再次供向室内空间R。经由此,能够降低室内空间R的室内空气中的对象气体的浓度,进而能够减少室内空间R的换气量。因此,能够抑制室内空间R的空调负荷随换气而增大,从而能够谋求提高节能性。渗透膜单元30由于利用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对象气体的分压差,因而不会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二氧化碳装置那样出现随着连续使用而导致药剂的吸附能力、吸收能力下降的现象。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在不导致运行成本、初期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连续去除室内空气中的对象气体。对象气体的浓度较高的室内空气被连续供向渗透膜单元30。因此,能够可靠地确保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对象气体的分压差。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渗透膜35分离对象气体的分离效率。另外,由于渗透膜35与吸收剂、吸附剂相比相对较轻,因此渗透膜单元30的布局自由度亦较高。在第一方面中,能够将已取入到供气通路P3中的室外空气经由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渗透膜35的下游侧流路供向室内空间R。即,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渗透膜35的下游侧流路兼作下述流路使用,即:用于将通过渗透膜35降低了对象气体的浓度的室内空气送往室内空间R的流路、以及用于将从室外空间O取入的室外空气送往室内空间R的流路。这样一来,能够谋求简化用于形成流路的管道等,从而能够谋求换气系统的低成本化。第二方面是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换气系统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系统包括室外空气通路P2,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室外空间O连通,所述渗透膜35被设置成将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及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分隔开。在第二方面中,室外空间O中的室外空气被取入室外空气通路P2中。在渗透膜单元30中,借助在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的室内空气的对象气体的分压和在室外空气通路P2中流动的室外空气的对象气体的分压之差,而使得对象气体有选择地透过渗透膜35。即,在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的室内空气中的对象气体在透过渗透膜35之后,被朝着在室外空气通路P2中流动的室外空气释放。在室内空气通路P1中对象气体的浓度降低了的室内空气被从室内空气通路P1再次供向室内空间R。在室外空气通路P2中对象气体的浓度增大了的室外空气被排向室外空间O。如上所述,对象气体的浓度较高的室内空气和对象气体的浓度较低的室内空气被连续供向渗透膜单元30。因此,能够可靠地确保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对象气体的分压差。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渗透膜35分离对象气体的分离效率。第三方面是在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换气系统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系统包括排气通路P4,所述排气通路P4具有与所述室内空间R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在第三方面中,能够使已被取入到排气通路P4中的室内空气经由室外空气通路P2中的渗透膜35的下游侧流路向室外空间O排出。即,室外空气通路P2中的渗透膜35的下游侧流路兼作下述流路使用,即:用于将含有从渗透膜35释放出的对象气体的室外空气排向室外空间O的流路、和用于将室内空间R中的室内空气排向室外空间O的流路。这样一来,能够谋求简化用于形成流路的管道等,从而能够谋求换气系统的低成本化。第四方面涉及一种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系统包括室外空气通路P2、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和排气通路P4,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室外空间O连通,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中的室外空气释放,其中,所述对象气体包含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的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排气通路P4具有与所述室内空间R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在第四方面中,室外空间O中的室外空气被取入室外空气通路P2。在渗透膜单元30中,借助室内空间R的室内空气中的对象气体的分压和在室外空气通路P2中流动的室外空气中的对象气体的分压之差(分压差),而使得对象气体有选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n所述换气系统包括:/n室内空气通路(P1),其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连通;/n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室外空气释放,其中,所述对象气体包含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室内空气在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以及/n供气通路(P3),其具有与室外空间(O)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02 JP 2017-1101361.一种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
室内空气通路(P1),其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连通;
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室外空气释放,其中,所述对象气体包含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室内空气在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以及
供气通路(P3),其具有与室外空间(O)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室外空气通路(P2),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室外空间(O)连通,
所述渗透膜(35)被设置成将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及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分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排气通路(P4),所述排气通路(P4)具有与所述室内空间(R)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


4.一种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
室外空气通路(P2),其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室外空间(O)连通;
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中的室外空气释放,其中,所述对象气体包含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的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排气通路(P4),其具有与所述室内空间(R)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通路(P1),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连通,
所述渗透膜(35)被设置成将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及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分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用风扇(21),所述室内空气用风扇(21)布置在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比连接有所述供气通路(P3)的连接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2、3和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包括:位于连接有所述供气通路(P3)的连接部的上游侧的室内空气导入路径(1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泉信田中利夫春名俊治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