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5428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5:25
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通路(P1)、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和供气通路(P3),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连通,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包含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的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室外空气释放,所述室内空气在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所述供气通路(P3)具有与室外空间(O)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

venti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换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气系统。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进行室内换气的换气系统已为人所知。作为这种换气系统,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边使室内空气循环边去除二氧化碳的换气系统。如同一文献的图2所示,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通路,所述室内空气通路取入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并且使该室内空气再次朝室内空间循环。在室内空气通路中设置有二氧化碳去除装置。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具有用于吸收或吸附对象气体的药剂(例如,液体胺类、固体胺类或者活性碳等)。当室内空气通过二氧化碳去除装置时,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药剂吸收或吸附,从而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被去除。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室内空间的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能够减少室内空间的换气量。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2754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换气系统中,为了去除对象气体而使用了药剂。因此,若要利用该药剂连续去除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药剂的吸收能力或吸附能力就会马上下降。其结果是,需要更换药剂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n所述换气系统包括:/n室内空气通路(P1),其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连通;/n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室外空气释放,其中,所述对象气体包含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室内空气在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以及/n供气通路(P3),其具有与室外空间(O)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02 JP 2017-1101361.一种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
室内空气通路(P1),其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连通;
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室外空气释放,其中,所述对象气体包含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室内空气在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以及
供气通路(P3),其具有与室外空间(O)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室外空气通路(P2),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室外空间(O)连通,
所述渗透膜(35)被设置成将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及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分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排气通路(P4),所述排气通路(P4)具有与所述室内空间(R)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


4.一种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
室外空气通路(P2),其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室外空间(O)连通;
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中的室外空气释放,其中,所述对象气体包含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的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排气通路(P4),其具有与所述室内空间(R)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通路(P1),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连通,
所述渗透膜(35)被设置成将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及所述室外空气通路(P2)分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用风扇(21),所述室内空气用风扇(21)布置在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比连接有所述供气通路(P3)的连接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2、3和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包括:位于连接有所述供气通路(P3)的连接部的上游侧的室内空气导入路径(1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泉信田中利夫春名俊治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