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式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170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窗式新风系统,包括新风净化机、风幕板及能调节透光程度的导电玻璃,导电玻璃设于窗口中并将窗口遮盖,新风净化机设于导电玻璃的任一侧部边缘处并部分露出于窗口外、部分露出于窗口内,新风净化机上露出窗口外的部分上开设有新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净化机上露出窗口内的部分上开设有新风出口、回风进口,风幕板设于导电玻璃内侧并与该导电玻璃之间形成有与新风出口相连通的导风通道,风幕板上形成有能打开或闭合从而供新风输入房间中的透风口。导电玻璃可实现遮光与否,使新风系统具备窗帘作用,兼顾私密性要求及采光要求;在透风口打开状态下,可快速更新室内空气,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风系统与窗户集成为一体,更加美观。

A window type fresh ai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式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指一种窗式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居室安装新风系统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房屋中安装新风系统在目前已经较为普遍。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513613U的中国技术专利《新风净化机及该室内空气净化循环系统》披露了一种结构,新风净化机包括壳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过滤模块、第二过滤模块、新风口、回风口、出风口,壳体上开有新风口、回风口、出风口;新风口通新风,新风口连通设在封闭腔内的第一过滤模块的进风端,新风通过第一过滤模块进入第一风机的进气端,第一风机的出风端与出风口相通,回风口连通设在封闭腔内的第二过滤模块的进风端,回风通过第二过滤模块进入第二风机的进气端,第二风机的出风端与出风口相通。上述现有新风净化机的安装方式一般有吊顶管道式、壁挂式和立式三种,存在与家装匹配度低,占用空间大,应用场景不突出,应用集成化、科技化程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与窗户集成为一体并能兼顾窗帘及换气功能的窗式新风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窗式新风系统,包括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幕板及能调节透光程度的导电玻璃,所述导电玻璃设于窗口中并将窗口遮盖,所述新风净化机设于导电玻璃的任一侧部边缘处并部分露出于窗口外、部分露出于窗口内,所述新风净化机上露出窗口外的部分上开设有新风进口、回风出口,所述新风净化机上露出窗口内的部分上开设有新风出口、回风进口,所述风幕板设于导电玻璃内侧并与该导电玻璃之间形成有与新风出口相连通的导风通道,所述风幕板上形成有能打开或闭合从而供新风输入房间中的透风口。优选地,所述风幕板包括多个并排布置并能进行角度调节的百页板,所述百页板平行导电玻璃状态下,相邻所述百页板的边缘相互接触从而使透风口关闭,所述百页板与导电玻璃之间形成有大于零度的夹角状态下,相邻百页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的透风口。采用百页窗式结构的风幕板,便于调节透风口的大小,以便于根据需要控制换气速度。优选地,所述窗口边缘上设置有能驱动百页板转动的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电机,所述第一连杆沿导风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导电玻璃与风幕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杆为多个且各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上,各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分别向风幕板方向延伸并与相应的百页板连接,所述电机设于窗口侧部并输出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相连接。电机可以为多个微型电机,每个电机控制一个百页板的转动,从而实现各透风口开合与否或开合度大小的独立控制,更好的调节进风角度、进风区域及进风速度。有的客户喜欢有明显风感,有的客户喜欢无明显风感,上述结构可通过调节各百页板的转动状态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感。优选地,所述新风净化机具有与导电玻璃垂直布置的第一侧壁,所述新风出口开设于该第一侧壁上并对应导风通道的入风口处布置,所述回风进口开设于新风净化机位于导风通道外的第二侧壁上。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使新风出风与导风通道配合,实现大面积出风、快速有效的实现换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导电玻璃封闭窗口,调节导电玻璃的透明程度,可实现导电玻璃的遮光与否,使新风系统具备窗帘作用,兼顾私密性要求及采光要求;同时,风幕板与导电玻璃之间形成面积对应整个窗口大小的导风通道,在透风口打开状态下,可快速更新室内空气,并且,本技术的新风系统与窗户集成为一体,更加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透风口闭合状态);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隐藏风幕板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透风口打开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窗式新风系统包括新风净化机1、风幕板2及能调节透光程度的导电玻璃3,导电玻璃3设于窗口中并将窗口遮盖,新风净化机1设于导电玻璃3的任一侧部边缘处并部分露出于窗口外、部分露出于窗口内,本实施例中以新风净化机1设于窗口顶部的导电玻璃3边缘为例,对新风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导电玻璃3是一种可通过通电控制其透明程度的玻璃,其原理为:将一层液晶膜夹在两块玻璃中间,在液晶膜通电的时候就会变透明;当按下开关,电源被切断时,液晶膜的排列就会错乱,这样导电玻璃3就变成了不透明;两块玻璃就是普通的玻璃,液晶膜为一般的导电膜,该导电玻璃3属于现有技术中成熟材料的应用,在此不做赘述。新风净化机1上露出窗口外的部分上开设有新风进口11、回风出口12,新风净化机1上露出窗口内的部分上开设有新风出口13、回风进口14,风幕板2设于导电玻璃3内侧并与该导电玻璃3之间形成有与新风出口13相连通的导风通道4,风幕板2上形成有能打开或闭合从而供新风输入房间中的透风口20。新风净化机1具有与导电玻璃3垂直布置的第一侧壁15,新风出口13开设于该第一侧壁15上并对应导风通道4的入风口处布置,回风进口14开设于新风净化机1位于导风通道4外的第二侧壁16上。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使新风出风与导风通道4配合,实现大面积出风、快速有效的实现换气。具体的,风幕板2包括多个并排布置并能进行角度调节的百页板21,百页板21平行导电玻璃3状态下,相邻两百页板21的边缘相互接触从而使透风口20关闭;百页板21与导电玻璃3之间形成有大于零度的夹角状态下,相邻两百页板21之间的间隙构成透风口20。采用百页窗式结构的风幕板2,便于调节透风口20的大小,以便于根据需要控制换气速度。窗口边缘上设置有能驱动百页板21转动的驱动机构5。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及电机53,第一连杆51沿导风通道4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导电玻璃3与风幕板2之间,第二连杆52为多个且各第二连杆52的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51上,各第二连杆52的第二端分别向风幕板2方向延伸并与相应的百页板21连接,电机53设于窗口侧部并输出端与第二连杆52的第二端相连接,以驱动百页板21绕第一端向室内方向翻转。本实施例的电机53可以为多个微型电机,每个电机53控制一个百页板21的转动,从而实现各透风口20开合与否或开合度大小的独立控制,更好的调节进风角度、进风区域及进风速度。有的客户喜欢有明显风感,有的客户喜欢无明显风感,上述结构可通过调节各百页板21的转动状态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感。本实施例采用导电玻璃3封闭窗口,调节导电玻璃3的透明程度,可实现导电玻璃3的遮光与否,使新风系统具备窗帘作用,兼顾私密性要求及采光要求;同时,风幕板2与导电玻璃3之间形成面积对应整个窗口大小的导风通道4,在透风口20打开状态下,可快速更新室内空气,并且,本实施例的新风系统与窗户集成为一体,更加美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式新风系统,包括新风净化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幕板(2)及能调节透光程度的导电玻璃(3),所述导电玻璃(3)设于窗口中并将窗口遮盖,所述新风净化机(1)设于导电玻璃(3)的任一侧部边缘处并部分露出于窗口外、部分露出于窗口内,所述新风净化机(1)上露出窗口外的部分上开设有新风进口(11)、回风出口(12),所述新风净化机(1)上露出窗口内的部分上开设有新风出口(13)、回风进口(14),所述风幕板(2)设于导电玻璃(3)内侧并与该导电玻璃(3)之间形成有与新风出口(13)相连通的导风通道(4),所述风幕板(2)上形成有能打开或闭合从而供新风输入房间中的透风口(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式新风系统,包括新风净化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幕板(2)及能调节透光程度的导电玻璃(3),所述导电玻璃(3)设于窗口中并将窗口遮盖,所述新风净化机(1)设于导电玻璃(3)的任一侧部边缘处并部分露出于窗口外、部分露出于窗口内,所述新风净化机(1)上露出窗口外的部分上开设有新风进口(11)、回风出口(12),所述新风净化机(1)上露出窗口内的部分上开设有新风出口(13)、回风进口(14),所述风幕板(2)设于导电玻璃(3)内侧并与该导电玻璃(3)之间形成有与新风出口(13)相连通的导风通道(4),所述风幕板(2)上形成有能打开或闭合从而供新风输入房间中的透风口(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板(2)包括多个并排布置并能进行角度调节的百页板(21),所述百页板(21)平行导电玻璃(3)状态下,相邻所述百页板(21)的边缘相互接触从而使透风口(20)关闭,所述百页板(21)与导电玻璃(3)之间形成有大于零度的夹角状态下,相邻百页板(21)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的透风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京俞凝徐维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