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46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包括位于建筑物外的通风箱,通风箱的前侧表面设有进风口,通风箱的后侧表面设有出风口,通风箱内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均匀分布有细孔,安装板的前侧表面设有进风筒,进风筒的直径大于细孔的直径,安装板的后侧表面设有安装环,安装环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内调节板,相邻内调节板之间设有外调节板,内调节板和安装环之间设有使得内调节板能内外摆动的弹性连接机构;进风筒的直径大于细孔的直径,利用焦耳‑汤姆逊效应可以降低出风口的气流的温度,从而对建筑物内温度进行调节,通过摆动驱动机构可以带动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相互靠拢从而改变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后端开口的大小。

An energy saving ventilation device for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通风一般通过自然通风或者新风系统来实现。新风系统是通过风机、循环机组和安装在室内特定位置的换气扇共同工作来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但需要高成本投入和大量持续能源消耗。自然通风一般通过开窗换气或安装通风器来实现,现代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大多采用玻璃幕墙,窗户较小而且大多处于关闭状态,无法进行有效的自然通风,而且在炎热的夏季,大多需要开启中央空调来进行降温,能耗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节约能源,调节室内温度的建筑节能通风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包括位于建筑物外的通风箱,所述通风箱的前侧表面设有进风口,所述通风箱的后侧表面设有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通风箱内设有位于所述进风口之后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通风箱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均匀分布有细孔,所述安装板的前侧表面设有与各个所述细孔分别对应的进风筒,所述进风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细孔的直径,所述安装板的后侧表面设有与所述细孔连通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内调节板,相邻所述内调节板之间设有外调节板,所述外调节板的内表面压在所述内调节板的外表面,相邻所述外调节板之间也相互间隔,所述内调节板和所述安装环之间设有使得内调节板能内外摆动的弹性连接机构,所述外调节板和所述安装环之间也设有使得外调节板能内外摆动的弹性连接机构,还包括使得所述外调节板和所述内调节板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调节板和所述外调节板均包括板体,所述弹性连接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安装环上的前后延伸的与各个所述板体一一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后端伸出所述导向孔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板体上,所述板体的后端和所述安装环之间设有活动间隙。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环和所述板体的后端之间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位于所述活动间隙内,所述弹性垫上设有供所述弹簧穿过的通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套在所述内调节板和所述外调节板外的套环,所述外调节板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凸棱,所述凸棱的前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凸棱后部的高度,所述套环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活动安装在前后延伸的导轨上,所述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通风箱的内壁,所述活动板能沿着所述导轨移动,所述活动板和所述通风箱之间设有活动板限位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筒包括第一锥形筒和第二锥形筒,所述第一锥形筒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锥形筒的小端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锥形筒大端开口的直径,所述第二锥形筒大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锥形筒大端开口的直径,所述第二锥形筒固定安装在移动板上,所述移动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移动板能相对于所述导轨前后移动,所述移动板和所述通风箱之间设有移动板限位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包括位于建筑物外的通风箱,所述通风箱的前侧表面设有进风口,所述通风箱的后侧表面设有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通风箱内设有位于所述进风口之后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通风箱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均匀分布有细孔,所述安装板的前侧表面设有与各个所述细孔分别对应的进风筒,所述进风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细孔的直径,所述安装板的后侧表面设有与所述细孔连通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内调节板,相邻所述内调节板之间设有外调节板,所述外调节板的内表面压在所述内调节板的外表面,相邻所述外调节板之间也相互间隔,所述内调节板和所述安装环之间设有使得内调节板能内外摆动的弹性连接机构,所述外调节板和所述安装环之间也设有使得外调节板能内外摆动的弹性连接机构,还包括使得所述外调节板和所述内调节板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进风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细孔的直径,利用焦耳-汤姆逊效应可以降低出风口的气流的温度,从而对建筑物内温度进行调节,通过摆动驱动机构可以带动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相互靠拢从而改变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后端开口的大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板的移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的端面示意图;图4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包括位于建筑物外的通风箱1,所述通风箱1的前侧表面设有进风口2,所述通风箱1的后侧表面设有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出风口3,所述通风箱1内设有位于所述进风口2之后的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通风箱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安装板4上均匀分布有细孔5,所述安装板4的前侧表面设有与各个所述细孔5分别对应的进风筒6,所述进风筒6的直径大于所述细孔5的直径,所述安装板4的后侧表面设有与所述细孔5连通的安装环7,所述安装环7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内调节板8,相邻所述内调节板之间设有外调节板9,所述外调节板9的内表面压在所述内调节板的外表面,相邻所述外调节板9之间也相互间隔,所述内调节板8和所述安装环7之间设有使得内调节板能内外摆动的弹性连接机构,所述外调节板和所述安装环之间也设有使得外调节板能内外摆动的弹性连接机构,还包括使得所述外调节板和所述内调节板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进风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细孔的直径,利用焦耳-汤姆逊效应可以降低出风口的气流的温度,从而对建筑物内温度进行调节,通过摆动驱动机构可以带动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相互靠拢从而改变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后端开口的大小。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内调节板和所述外调节板均包括板体,所述弹性连接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安装环7上的前后延伸的与各个所述板体一一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安装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后端伸出所述导向孔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板体13上,所述板体13的后端和所述安装环7之间设有活动间隙。弹簧实现了对板体的弹性连接,这样板体就能够够向导向孔的内侧和导向孔的外侧摆动。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环7和所述板体13的后端之间设有弹性垫14,所述弹性垫14位于所述活动间隙内,所述弹性垫14上设有供所述弹簧穿过的通孔。弹性垫也能对板体进行弹性支撑,保证板体能复位。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套在所述内调节板和所述外调节板外的套环15,所述外调节板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凸棱16,所述凸棱16的前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凸棱16后部的高度,所述套环15固定安装在活动板17上,所述活动板17活动安装在前后延伸的导轨18上,所述导轨18固定安装在所述通风箱的内壁,所述活动板能沿着所述导轨移动,所述活动板和所述通风箱之间设有活动板限位装置。沿着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套环,由于凸棱的前部的高度高于凸棱的后部的高度,当套环运动到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建筑物外的通风箱,所述通风箱的前侧表面设有进风口,所述通风箱的后侧表面设有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通风箱内设有位于所述进风口之后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通风箱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均匀分布有细孔,所述安装板的前侧表面设有与各个所述细孔分别对应的进风筒,所述进风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细孔的直径,所述安装板的后侧表面设有与所述细孔连通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内调节板,相邻所述内调节板之间设有外调节板,所述外调节板的内表面压在所述内调节板的外表面,相邻所述外调节板之间也相互间隔,所述内调节板和所述安装环之间设有使得内调节板能内外摆动的弹性连接机构,所述外调节板和所述安装环之间也设有使得外调节板能内外摆动的弹性连接机构,还包括使得所述外调节板和所述内调节板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建筑物外的通风箱,所述通风箱的前侧表面设有进风口,所述通风箱的后侧表面设有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通风箱内设有位于所述进风口之后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通风箱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均匀分布有细孔,所述安装板的前侧表面设有与各个所述细孔分别对应的进风筒,所述进风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细孔的直径,所述安装板的后侧表面设有与所述细孔连通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内调节板,相邻所述内调节板之间设有外调节板,所述外调节板的内表面压在所述内调节板的外表面,相邻所述外调节板之间也相互间隔,所述内调节板和所述安装环之间设有使得内调节板能内外摆动的弹性连接机构,所述外调节板和所述安装环之间也设有使得外调节板能内外摆动的弹性连接机构,还包括使得所述外调节板和所述内调节板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调节板和所述外调节板均包括板体,所述弹性连接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安装环上的前后延伸的与各个所述板体一一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后端伸出所述导向孔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板体上,所述板体的后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玉勤刘冰杨志文冯广浩杨贵永杨晓飞刘兴阳刘志毅袁园张晓争彭小丽梁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站有限公司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