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0341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包括过滤组件一、框架、过滤组件二、空心带轮以及支撑环,所述框架内部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右端安装中空圆筒,所述中空圆筒环形外端固定内置扇轮,所述中空圆筒环形外端固定空心带轮,所述中空圆筒内部设有中心塑料杆,所述过滤组件二上端安装T形圆柱铁杆,所述T形圆柱铁杆由上至下贯穿中空圆筒,所述中心塑料杆左端固定外置扇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具有风力驱动以及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使用灵活性好,节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属于通风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建筑的通风都是靠打开窗户来实现自然通风,但打开窗户后不仅室外灰尘进入室内,且空气的流动速度慢,通风效果有限。公开号为:CN109442650A的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中通过在建筑外设置风扇叶,自然环境中的风带动风扇叶转动,从而带动叶轮转动,实现通风效果,减少电机带动叶轮转动使用的电量,实现节能功能,但是上述通风结构中,外置的扇叶与内置的叶轮是固定连接的,电机工作驱动内置的叶轮转动时同时也带动外置的扇叶转动,增加了负载,相对于常见的不安装外置扇叶的通风装置来说,耗电量更大,故而可以节能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便于调节外置扇轮与内置扇轮的连接方式,提高了使用灵活性,节能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包括过滤组件一、框架、过滤组件二、空心带轮以及支撑环,所述框架内壁左部位置设有过滤组件一,所述框架内部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右端安装中空圆筒,所述中空圆筒环形外端固定内置扇轮,所述框架右端设有过滤组件二,所述中空圆筒环形外端固定空心带轮,所述空心带轮设在内置扇轮右侧,所述空心带轮安装在过滤组件二左侧,所述中空圆筒由左向右贯穿过滤组件二且延伸至过滤组件二右端,所述中空圆筒内部设有中心塑料杆,所述过滤组件二上端安装T形圆柱铁杆,所述T形圆柱铁杆由上至下贯穿中空圆筒,所述中心塑料杆左端贯穿过滤组件一且延伸至过滤组件一左端,所述中心塑料杆左端固定外置扇轮。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一包括外框架一、内框架一以及过滤网一,所述内框架一外端焊接过滤网一,所述过滤网一焊接在外框架一内壁上,所述内框架一内部设有中心塑料杆,所述外框架一外端通过螺栓与框架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外端均匀设有四个连杆,且四个连杆均固定在框架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圆筒左端安装连接环,且连接环设在支撑环内部,且连接环通过轴承与支撑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内部底端右部位置固定电机,所述电机左端安装传动皮带轮,所述传动皮带轮设在空心带轮正下方且传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空心带轮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二包括外框架二、内框架二以及过滤网二,所述内框架二外端焊接过滤网二,所述过滤网二焊接在外框架二内壁上,所述内框架二内部设有中空圆筒,所述中空圆筒环形外端转动安装圆环,所述圆环设在内框架二内部,所述外框架二通过螺栓与框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圆筒上端开设插孔,所述中心塑料杆上开设通孔,所述中空圆筒内部底端开设盲孔,且盲孔内部底端粘接磁铁,所述T形圆柱铁杆贯穿插孔以及通孔且延伸至盲孔内部,所述T形圆柱铁杆设在磁铁上端,所述中心塑料杆右端固定手柄,所述T形圆柱铁杆上端通过连接绳与手柄右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T形圆柱铁杆对中心塑料杆以及中空圆筒进行锁定,使外置扇轮受到自然环境下的风的驱动时,带动内置扇轮进行转动,实现将室内的空气抽出到室外,此时利用自然风力作为驱动力,实现了节能效果,拆卸T形圆柱铁杆时,解除中空圆筒与中心塑料杆的锁定,此时空心带轮工作单独带动内置扇轮转动实现机械通风,无需带动外置扇轮转动,减小了驱动负载,实现了节能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内中心塑料杆的示意图;图中:1-外置扇轮、2-过滤组件一、3-框架、4-过滤组件二、5-中空圆筒、6-中心塑料杆、7-T形圆柱铁杆、8-空心带轮、9-内置扇轮、10-支撑环、51-磁铁、81-传动皮带轮、82-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包括过滤组件一2、框架3、过滤组件二4、空心带轮8以及支撑环10,框架3内壁左部位置设有过滤组件一2,框架3内部设有支撑环10,支撑环10右端安装中空圆筒5,中空圆筒5环形外端通过螺栓固定内置扇轮9,框架3右端设有过滤组件二4,中空圆筒5环形外端通过螺栓固定空心带轮8,空心带轮8设在内置扇轮9右侧,空心带轮8安装在过滤组件二4左侧,中空圆筒5由左向右贯穿过滤组件二4且延伸至过滤组件二4右端,中空圆筒5内部设有中心塑料杆6,过滤组件二4上端安装T形圆柱铁杆7,T形圆柱铁杆7由上至下贯穿中空圆筒5,中心塑料杆6左端贯穿过滤组件一2且延伸至过滤组件一2左端,中心塑料杆6左端固定外置扇轮1,如图1所示,此时T形圆柱铁杆7贯穿中心塑料杆6且插入到中空圆筒5内部,实现对中空圆筒5以及中心塑料杆6进行锁定,当自然环境中的风驱动外置扇轮1转动时,外置扇轮1带动中心塑料杆6转动,中心塑料杆6转动同时带动T形圆柱铁杆7以及中空圆筒5转动,进而带动内置扇轮9转动,内置扇轮9转动将室内的空气抽出到室外,由于驱动内置扇轮9转动的驱动力来源与自然环境中的风力,故而实现了节能效果,另外人员向上移动T形圆柱铁杆7,使T形圆柱铁杆7从中心塑料杆6以及中空圆筒5中移出,解除中空圆筒5与中心塑料杆6的锁定,此时空心带轮8转动单独带动内置扇轮9转动实现机械通风,无需带动外置扇轮1转动,减小了驱动负载,实现了节能效果。过滤组件一2包括外框架一、内框架一以及过滤网一,内框架一外端焊接过滤网一,过滤网一焊接在外框架一内壁上,内框架一内部通过轴承设有中心塑料杆6,外框架一外端通过螺栓与框架3进行固定,外框架一便于过滤组件一2与框架3进行连接,过滤网一实现了空气过滤功能,内框架一便于过滤组件一2与中心塑料杆6进行连接。支撑环10外端均匀焊接四个连杆,且四个连杆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框架3内壁上,连杆的设计便于对支撑环10进行支撑。中空圆筒5左端安装连接环,且连接环设在支撑环10内部,且连接环通过轴承与支撑环10相连接,连接环便于对中空圆筒5进行转动导向。框架3内部底端右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电机82,电机82左端安装传动皮带轮81,传动皮带轮81设在空心带轮8正下方且传动皮带轮81通过皮带与空心带轮8相连接,接通电机82的电源,并利用控制按钮启动电机82,电机82工作带动传动皮带轮81转动,传动皮带轮81转动带动空心带轮8转动,从而带动中空圆筒5以及内置扇轮9转动,实现了电力驱动内置扇轮9转动。过滤组件二4包括外框架二、内框架二以及过滤网二,内框架二外端焊接过滤网二,过滤网二焊接在外框架二内壁上,内框架二内部设有中空圆筒5,中空圆筒5环形外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圆环,圆环设在内框架二内部,外框架二通过螺栓与框架3固定连接,外框架二便于过滤组件二4与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包括过滤组件一、框架、过滤组件二、空心带轮以及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内壁左部位置设有过滤组件一,所述框架内部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右端安装中空圆筒,所述中空圆筒环形外端固定内置扇轮,所述框架右端设有过滤组件二,所述中空圆筒环形外端固定空心带轮,所述空心带轮设在内置扇轮右侧,所述空心带轮安装在过滤组件二左侧,所述中空圆筒由左向右贯穿过滤组件二且延伸至过滤组件二右端,所述中空圆筒内部设有中心塑料杆,所述过滤组件二上端安装T形圆柱铁杆,所述T形圆柱铁杆由上至下贯穿中空圆筒,所述中心塑料杆左端贯穿过滤组件一且延伸至过滤组件一左端,所述中心塑料杆左端固定外置扇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包括过滤组件一、框架、过滤组件二、空心带轮以及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内壁左部位置设有过滤组件一,所述框架内部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右端安装中空圆筒,所述中空圆筒环形外端固定内置扇轮,所述框架右端设有过滤组件二,所述中空圆筒环形外端固定空心带轮,所述空心带轮设在内置扇轮右侧,所述空心带轮安装在过滤组件二左侧,所述中空圆筒由左向右贯穿过滤组件二且延伸至过滤组件二右端,所述中空圆筒内部设有中心塑料杆,所述过滤组件二上端安装T形圆柱铁杆,所述T形圆柱铁杆由上至下贯穿中空圆筒,所述中心塑料杆左端贯穿过滤组件一且延伸至过滤组件一左端,所述中心塑料杆左端固定外置扇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一包括外框架一、内框架一以及过滤网一,所述内框架一外端焊接过滤网一,所述过滤网一焊接在外框架一内壁上,所述内框架一内部设有中心塑料杆,所述外框架一外端通过螺栓与框架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外端均匀设有四个连杆,且四个连杆均固定在框架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綦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