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42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5:25
室外机具备:框体,其包括风路;室外送风机,其设置在风路中;压缩机,其设置于框体;室外热交换器,其包括翅片及与翅片连接的传热管,并设置于框体;控制基板,其包括控制压缩机的控制部,并设置于框体;以及散热器,其设置在框体的风路中,并与控制基板接触,室外热交换器的传热管包括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供气体制冷剂或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动的第一区域、设置在比第一区域的制冷剂流动方向靠下游侧的位置且构成为供液体单相制冷剂流动的第二区域,散热器配置在比室外热交换器靠风路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散热器与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比散热器与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短。

Outdoo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室外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外机,特别涉及具备散热器的室外机,所述散热器促进控制装置的散热。
技术介绍
在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设置有控制压缩机等的控制基板。在控制基板例如设置有变换器等。变换器包括驱动压缩机的电动机的半导体元件等。变换器在驱动压缩机的电动机时会发热。当变换器发热时,构成变换器的半导体元件等的寿命变短。另外,由于变换器发热,设置于控制基板的其他元件也发热,该元件的寿命变短。因此,有在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设置有促进控制基板的散热的散热器的情况。但是,在制冷循环装置的运转时期为夏季等情况下,即使用散热器散热,控制基板的温度也上升到容许温度以上的可能性变高。因此,提出了利用由膨胀阀减压得到的制冷剂冷却散热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促进散热器的散热的冷却配管。该冷却配管设置在比膨胀阀靠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且比蒸发器靠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散热器经由冷却配管接受通过膨胀阀并被冷却的制冷剂的冷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75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由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冷却配管,所以能够促进散热器的冷却。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冷却配管,所以通过了膨胀阀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会在冷却配管中蒸发。在此,通过制冷剂蒸发从而冷却蒸发器。当通过了膨胀阀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冷却配管中蒸发时,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的蒸发量下降。也就是说,当通过了膨胀阀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冷却配管中蒸发时,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的焓与流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的焓的差分变小。因此,由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冷却配管,所以存在制冷能力下降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以上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一边抑制制冷能力下降,一边促进散热器的散热的室外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具备:框体,所述框体包括风路;室外送风机,所述室外送风机设置在风路中;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框体;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包括翅片及与翅片连接的传热管,并设置于框体;控制基板,所述控制基板包括控制压缩机的控制部,并设置于框体;以及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框体的风路中,并与控制基板接触,室外热交换器的传热管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供气体制冷剂或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动,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比第一区域靠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且构成为供液体单相制冷剂流动,散热器配置在比室外热交换器靠风路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散热器与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比散热器与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短。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由于没有专利文献1的冷却配管那样的结构,所以能够抑制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蒸发量下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能够抑制制冷能力下降。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由于散热器与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比散热器与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短,所以抑制供应到散热器的空气的温度的上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能够促进散热器的散热。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能够一边抑制制冷能力下降,一边促进散热器的散热。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等的说明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等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空气的吹出口11B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时的室外机101的示意图。图5是从上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时的室外机101的示意图。图6是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具备的散热器Hs及控制基板Cnt1的立体图。图7是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具备的控制部60的功能框图。图8是设置在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中的各种结构的配置的说明图。图9是说明室外热交换器3的结构及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1是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101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设置在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101中的各种结构的配置的说明图。图13是设置在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中的各种结构的配置的说明图。图14是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具备的控制部60的功能框图。图15是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的控制流程图。图16是实施方式4的室外机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17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室外机的室外热交换器的说明图。图18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室外机的室外热交换器的说明图。图19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的室外机的室外热交换器的说明图。图20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4的室外机的室外热交换器的说明图。图21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5的室外机的室外热交换器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等说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1。在此,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的部分是同一或与其相应的部分,在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中是共通的。实施方式1.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等的说明图。图1的箭头AR1表示制冷循环装置100实施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图1的箭头AR2表示制冷循环装置100实施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图2是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等的示意图。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设制冷循环装置100为空调装置来进行说明。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室内机102和室外机101。室内机102与室外机101用制冷剂配管P连接。在室外机101中具备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切换流路的四通阀2、使制冷剂减压的节流装置4、使空气与制冷剂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3及向室外热交换器3供给空气的室外送风机3A等。室内机102具备使空气与制冷剂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5及向室内热交换器5供给空气的室外送风机5A。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设置于室外机101的控制基板Cnt1和设置于室内机102的控制基板Cnt2。控制基板Cnt1与控制基板Cnt2以能够通信的方式用通信线(图示省略)连接。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安装于控制基板Cnt1的散热器Hs和设置于散热器Hs的第一传感器SE1。第一传感器SE1检测散热器Hs的温度。另外,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第二传感器SE2、检测室外热交换器3的温度的第三传感器SE3及检测室内热交换器5的温度的第四传感器SE4。另外,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检测室内温度的第五传感器SE5和检测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第六传感器SE6。图3是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空气的吹出口11B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时的室外机101的示意图。图5是从上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1时的室外机101的示意图。此外,图中的Z方向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外机,其中,具备:/n框体,所述框体包括风路;/n室外送风机,所述室外送风机设置在所述风路中;/n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框体;/n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包括翅片及与所述翅片连接的传热管,并设置于所述框体;/n控制基板,所述控制基板包括控制所述压缩机的控制部,并设置于所述框体;以及/n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框体的所述风路中,并与所述控制基板接触,/n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所述传热管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供气体制冷剂或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动,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区域靠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且构成为供液体单相制冷剂流动,/n所述散热器配置在比所述室外热交换器靠所述风路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n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比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短。/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室外机,其中,具备:
框体,所述框体包括风路;
室外送风机,所述室外送风机设置在所述风路中;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框体;
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包括翅片及与所述翅片连接的传热管,并设置于所述框体;
控制基板,所述控制基板包括控制所述压缩机的控制部,并设置于所述框体;以及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框体的所述风路中,并与所述控制基板接触,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所述传热管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供气体制冷剂或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动,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区域靠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且构成为供液体单相制冷剂流动,
所述散热器配置在比所述室外热交换器靠所述风路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比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传热管包括与水平面平行地延伸的第一水平部,
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传热管包括与水平面平行地延伸的第二水平部,
所述第二水平部的根数比所述第一水平部的根数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散热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区域的下端靠上侧且比所述第二区域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的最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散热器的高度与所述室外送风机的毂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二区域的通风阻力比所述第一区域的通风阻力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翅片包括:
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翅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敦田代雄亮仲岛孔明牧野浩招坪井优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