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及具有该密封圈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21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包括前端对插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前端的插合面上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凸筋,包括位于该密封圈前端的前端面为插合引导面的第一外凸筋和位于密封圈后端的后端面为与插合引导面相反的分离引导面的第二外凸筋。本发明专利技术连接器的密封圈通过外凸筋与对插端接触,对插时依靠凸筋引导面的锥度,实现平滑过渡,不会产生胶圈被挤压堆积,产品插拔柔和,密封可靠,两端面都采用带有锥度的外凸筋,可以实现任意装配,提升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可靠等优点。

The sealing ring with reliable sealing and no accumulation and the connector with the sealing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及具有该密封圈的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及具有该密封圈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以及对电动汽车要求的逐步提高,对车用高压互锁连接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车用高压连接器生产厂家都在进行高压互锁连接器的推陈出新,在保证连接器功能可靠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结构,以便跟上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步伐。目前许多连接器厂家在设计连接器时,密封圈只是用来实现密封,而将密封圈的凸筋设计为锯齿状,此种结构当插头、插座对插时,会出现胶圈被挤压折叠,导致产品插拔力大,甚至丧失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的密封圈通过内圆凸筋与插头壳体配合,通过外圆弧面凸筋与对插端接触,对插时依靠凸筋引导面的锥度,实现平滑过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包括前端对插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前端的插合面上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凸筋,包括位于该密封圈前端的前端面为插合引导面的第一外凸筋和位于密封圈后端的后端面为与插合引导面相反的分离引导面的第二外凸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第一外凸筋和第二外凸筋上的引导面为斜面或圆弧面。前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凸筋还包括位于第一外凸筋和第二外凸筋之间的若干外U型凸筋。前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密封圈内表面还设有若干用于与插头壳体配合实现密封的内圆凸筋。前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密封圈前端面挡止在插头前盖板的后端面上,后端面挡止在插头壳体上的台阶面上,且第二外凸筋后端面下部贴合压紧在该台阶面上的凸沿内表面上。前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前盖板后端内侧设有内圆角或倒角,该内圆角或倒角贴合压紧在第一外凸筋前端面下部。前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前盖板前端面与插头壳体前端面挡止配合,该前盖板壁体内侧设有与插头壳体外周面上的槽凹凸配合的凸台。前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凸台楔形凸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该密封圈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凸筋,包括位于该密封圈前端的前端面为插合引导面的第一外凸筋和位于密封圈后端的后端面为与插合引导面相反的分离引导面的第二外凸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该密封圈内表面还设有若干内圆凸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密封圈通过内圆凸筋与插头壳体配合,通过外圆弧面凸筋与对插端接触,对插时依靠凸筋引导面的锥度,实现平滑过渡,不会产生胶圈被挤压堆积,产品插拔柔和,密封可靠,两端面都采用带有锥度的外凸筋,可以实现任意装配,提升效率。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可靠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的插头剖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剖示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插头2:插座3:密封圈31:第一外凸筋32:外U型凸筋33:第二外凸筋34:内圆凸筋4:前盖板5: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有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4,其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器包括前端对插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前端的插合面上设有用于实现插头插座插合时二者之间密封的密封圈3,该密封圈3后端面挡止在插头壳体上的台阶面上,且该台阶面边缘具有与该密封圈后端凸筋下端匹配的凸沿,得该密封圈后端的凸筋后端面下端与该凸沿内表面贴合。该密封圈3前端面挡止在插头前盖板4的后端面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前盖板4后端面部分压在上述密封圈3前端的凸筋下部。具体的,所述前盖板后端内侧设有内圆角或倒角,该内圆角或倒角与密封圈前端的凸筋前端面贴合。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前盖板4前端面与插头壳体前端面挡止配合,实现前盖板4向后的限位,该前盖板4壁体内侧的凸台5与插头壳体外周面上的槽配合实现前盖板4向前的限位。较佳的,所述前盖板内侧的凸台5楔形凸台,但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密封圈3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凸筋,该密封圈3两端的凸筋分别为具有插合引导面的第一外凸筋31和具有分离引导面的第二外凸筋33。较佳的,所述第一外凸筋31和第二外凸筋33上的引导面为斜面或圆弧面,但并不限定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外凸筋31和第二外凸筋33可以实现插拔挤压时,密封圈锥度实现平稳过渡,不会堆积形成褶皱造成插拔困难,密封失效。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凸筋31和第二外凸筋均为外圆弧凸筋,具有圆弧引导面。其中所述第一外凸筋31位于密封圈3前端,当插头插座插合时,该第一外凸筋31朝向插座侧的面为与插合方向一致的引导面,引导插座壳体越过该密封圈,防止密封圈的堆积。所述第二外凸筋33位于密封圈后端,当插头插座分离时,该第二外凸筋33背离插座的面为与分离方向一致的引导面,引导插座顺利越过该密封圈,防止密封圈的堆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3上位于第一外凸筋和第二外凸筋之间的凸筋为若干外U型凸筋32,但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外U型凸筋32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一外凸筋和第二外凸筋的高度。所述密封圈3内表面还设有若干用于与插头壳体配合实现密封的内圆凸筋3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为高压互锁连接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包括前端对插的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前端的插合面上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凸筋,包括位于该密封圈前端的前端面为插合引导面的第一外凸筋和位于密封圈后端的后端面为与插合引导面相反的分离引导面的第二外凸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包括前端对插的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前端的插合面上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凸筋,包括位于该密封圈前端的前端面为插合引导面的第一外凸筋和位于密封圈后端的后端面为与插合引导面相反的分离引导面的第二外凸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外凸筋和第二外凸筋上的引导面为斜面或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凸筋还包括位于第一外凸筋和第二外凸筋之间的若干外U型凸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密封圈内表面还设有若干用于与插头壳体配合实现密封的内圆凸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可靠无堆积的密封圈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密封圈前端面挡止在插头前盖板的后端面上,后端面挡止在插头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程俊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