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次成型的橡胶发泡内胎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337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次成型的橡胶发泡内胎制备工艺,涉及发泡内胎制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发泡内外在制作生产的过程中,有些产品内部发泡孔过大,导致闭孔会变成联孔,以至于整体硬度和密度无法达标,使胎体部分发生塌陷的问题。步骤一:按照相应的比重配比准备好制作材料,天然橡胶80%‑90%,高强度炭黑2.5%‑3%,白炭黑3%‑4%,增粘剂0.5%‑1%,发泡剂3%‑5%,促进剂2%‑3%,防老剂2%‑4%;步骤二:在制备前将白炭黑、炭黑以及发泡剂分别投入到碾磨设备中进行进一步的磨粉操作;步骤三:之后再将其他的液体配合剂进行脱水操作,尽量的降低试剂中的水分含量。

A single forming process of rubber foam inner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次成型的橡胶发泡内胎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泡内胎制备
,具体为一种单次成型的橡胶发泡内胎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内胎俗称里胎。指用于保持轮胎内压、带有轮胎气门嘴的圆环形弹性管。气门嘴用以充气并使空气在内胎内保持一定压力。内胎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耐热性、弹性、耐老化性及较小的永久变形。一般用丁基橡胶制造,内胎是充气减振用承气容器,使用于卡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人力车轮胎内腔的辅助承气压容器,按所含主要材质可分为天然胶内胎和丁基胶内胎,另外有一种新型产品纯丁基胶内胎,比如郑州澳德橡胶生产的“宝路捷”纯丁基胶内胎。丁基胶内胎产品:指用丁基橡胶,丁基再生橡胶为主要原材料,加入三元乙丙橡胶及填充剂、助剂、防老化剂等辅料,按一定比例配方,经混炼、密炼、出型、硫化定型后加工成各种型号的车用内胎产品。但是,现有的发泡内外在制作生产的过程中,有些产品内部发泡孔过大,导致闭孔会变成联孔,以至于整体硬度和密度无法达标,使胎体部分发生塌陷;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单次成型的橡胶发泡内胎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次成型的橡胶发泡内胎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按照相应的比重配比准备好制作材料,天然橡胶80%-90%,高强度炭黑2.5%-3%,白炭黑3%-4%,增粘剂0.5%-1%,发泡剂3%-5%,促进剂2%-3%,防老剂2%-4%;/n步骤二:在制备前将白炭黑、炭黑以及发泡剂分别投入到碾磨设备中进行进一步的磨粉操作;/n步骤三:之后再将其他的液体配合剂进行脱水操作,尽量的降低试剂中的水分含量;/n步骤四:将天然橡胶80%-90%,高强度炭黑2.5%-3%,白炭黑3%-4%,增粘剂0.5%-1%,发泡剂3%-5%,促进剂2%-3%,防老剂2%-4%以上所有的组分投入到相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次成型的橡胶发泡内胎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相应的比重配比准备好制作材料,天然橡胶80%-90%,高强度炭黑2.5%-3%,白炭黑3%-4%,增粘剂0.5%-1%,发泡剂3%-5%,促进剂2%-3%,防老剂2%-4%;
步骤二:在制备前将白炭黑、炭黑以及发泡剂分别投入到碾磨设备中进行进一步的磨粉操作;
步骤三:之后再将其他的液体配合剂进行脱水操作,尽量的降低试剂中的水分含量;
步骤四:将天然橡胶80%-90%,高强度炭黑2.5%-3%,白炭黑3%-4%,增粘剂0.5%-1%,发泡剂3%-5%,促进剂2%-3%,防老剂2%-4%以上所有的组分投入到相应的炼胶设备中进行加压融炼,经炼胶设备加工后形成液体状的混炼胶;
步骤五:为避免胶体中存在未反应完全的固定胶块,需要对液状的混炼胶进行过滤操作,得到纯液状的混炼胶;
步骤六:将过滤后的混炼胶加入到挤出设备中,在挤出设备中需要保持混炼胶的自身温度,防止凝固成型;
步骤七:随后准备好一次成型所使用的模具,模具的内部结构为整体式的内胎形状;
步骤八:从模具上的开孔处将挤出设备中的混炼胶射入到模具中,在此过程中需要使少量的胶体从模具开孔处溢出;
步骤九:将定型后的内胎从模具内部取出,取出后将其表面上多余的成型料切除,然后将其放置到硫化机中,将其加热至130℃,持续加热五分钟,从而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顺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