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行人头碰保护的前围上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行人头碰保护的前围上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日益复杂的交通路况导致碰撞事故频发。我国每万车死亡人数达到6.2人,是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的4~10倍。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的安全措施日益完善,从而大大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对乘员的保护。然而,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往往是最大的受害群体,据调查,世界各国行人因交通事故所受伤害身体部位中,头部占比31.4%,因此,开展对于行人安全的碰撞分析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碰撞安全开发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种常用的防护技术其通过增加结构来吸收撞击时行人受到的冲击力,例如在前围上增加充气气囊,在机罩下方增加一块密封件及风窗下装饰板弱化提高吸能,在发动机罩后缘增加一块装饰件来提高碰撞时吸能等操作。通过增加结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撞击时行人受到的冲击力,但是其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减弱程度有限,且增加的结构往往占据一定的空间,势必牺牲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行人头碰保护的前围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发动机罩板(1),其包括发动机罩外板(10)和位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10)下方的发动机罩里板(11);/n流水槽,其位于所述发动机罩板(1)下方,所述流水槽包括前围挡板(20)、前围集风板(21)和加强筋板(22),所述加强筋板(22)位于前围集风板(21)的下方,所述前围挡板(20)设于所述前围集风板(21)的一侧并与其形成V形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外板(10)与前围集风板(21)之间的竖直距离H1不小于140mm;/n前风窗板组件,其包括设于所述前围集风板(21)顶部的安装板(31)和设于所述安装板(31)顶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行人头碰保护的前围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发动机罩板(1),其包括发动机罩外板(10)和位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10)下方的发动机罩里板(11);
流水槽,其位于所述发动机罩板(1)下方,所述流水槽包括前围挡板(20)、前围集风板(21)和加强筋板(22),所述加强筋板(22)位于前围集风板(21)的下方,所述前围挡板(20)设于所述前围集风板(21)的一侧并与其形成V形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外板(10)与前围集风板(21)之间的竖直距离H1不小于140mm;
前风窗板组件,其包括设于所述前围集风板(21)顶部的安装板(31)和设于所述安装板(31)顶部的下装饰板(30),所述下装饰板(30)的竖向投影宽度L1不小于60mm,且所述下装饰板(30)远离所述流水槽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10)靠近所述流水槽的一端沿水平面的跨度距离L2不大于8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人头碰保护的前围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挡板(20)同前围集风板(21)的连接处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10)的竖直距离H2不小于220mm,所述发动机罩外板(10)与发动机罩里板(11)之间的垂直距离H5不小于40mm,所述安装板(31)的顶部至底部的竖直距离H3不小于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人头碰保护的前围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10)靠近所述流水槽的一端与所述加强筋板(22)远离所述前围挡板(20)的一端沿水平面的跨度距离L3不大于3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人头碰保护的前围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上部结构还包括前挡风玻璃(4),所述下装饰板(30)包括第一挡水件(304)和第二挡水件(305),所述第一挡水件(304)的一端与所述前挡风玻璃(4)相连且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水件(305)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挡水件(305)远离所述第一挡水件(304)的一面与行人头碰试验方向的夹角不小于60°。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中一,杨淑娟,王镇斌,宋刘洋,陈孔武,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