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14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包括主车体、左车体和右车体,左车体和右车体对应的一端外侧均安装有驱动轮,左车体和右车体对应的另一端外侧均安装有从动轮,左车体和右车体的中部下侧均安装有激光测距器,左车体的顶部安装有检测控制箱体,右车体的顶部安装有电源箱,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轨道内壁配合的弹性侧轮机构,右车体或左车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轨道内壁配合的固定侧轮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车体结构一次成型,利用两轮驱动,可以保证检查仪的行走平稳、匀速和高速,通过弹性侧轮机构和固定侧轮机构配合,将车体稳定的限位在两轨道上,利用多个传感器偕同工作,精准的采集铁路轨道的微量变化,保证了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轨道检查仪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检查
,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轨道检查仪。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交通向高速度、高密度的方向发展,列车的运行不但速度快,而且对安全性、平稳性、准时性的要求也很高,轨道不平顺对机车车辆系统是一种外部激扰,是产生机车车辆系统震动的主要根源,因此对轨道不平顺的测量非常重要。而且必须确保在短时间的维修空窗时间内,对轨道进行高质量的养护和维修,才能够确保客运专线的运行安全和平稳,而铁路维护工人可以有效作业的无车时间越来越短,其线路日常的静态检测工作变得越来越艰巨。按线路养护维修规则要求,线路静态检测必须按固定周期强制进行。传统的检测方式是采用机械式道尺和人工拉线的方式进行,工作量很大。近几年出现了轨检仪,通过人工推动轨检仪在轨道上移动以进行检测。但是,这种轨检仪需要人在轨道上推行,体力消耗大,同时对使用者操作具有很高的要求,推行不均匀都会造成检测结果不准,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近年来业内出现了自动化的轨检设备,但由于车体以及滚轮结构方式,包括使用的各传感器的布局,依然存在无法精确稳定测量轨道参数,且运行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其设计新颖合理,车体结构一次成型,结构稳定,利用两轮驱动,可以保证检查仪的行走平稳、匀速和高速,通过弹性侧轮机构和固定侧轮机构配合,将车体稳定的限位在两轨道上,利用多个传感器偕同工作,精准的采集铁路轨道的微量变化,保证了测量精度,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体和对称设置在主车体两侧且结构尺寸均相同的左车体和右车体,左车体和右车体对应的一端外侧均安装有与轨道配合的驱动轮,左车体和右车体对应的另一端外侧均安装有与轨道配合的从动轮,左车体和右车体的中部下侧均安装有用于测量轨距的激光测距器,左车体的顶部安装有检测控制箱体,右车体的顶部安装有给检测控制箱体供电的电源箱,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轨道内壁配合的弹性侧轮机构,右车体或左车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轨道内壁配合的固定侧轮机构;所述弹性侧轮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车体内且用于供竖向的滑动杆滑动的导向光轴,导向光轴上位于滑动杆靠近车体内端的一侧套设有弹簧,滑动杆与导向光轴配合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所述滑动杆的底部设置有弹性侧轮安装轴,弹性侧轮安装轴远离滑动杆的一端安装有轨道内壁配合的弹性侧轮;检测控制箱体内安装有电子线路板和用于测量轨道三维几何尺寸的捷联惯导系统,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以及均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陀螺仪、惯性传感器和伸出箱体用于采集轨枕数量的光电扫描器;激光测距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上述的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体和右车体对应的一端内侧均安装有带动驱动轮工作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带轮,驱动轮的驱动轴上套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二带轮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由所述微控制器控制,所述伺服电机上安装有电机编码器,所述电机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上述的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侧轮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车体内竖向的固定杆,固定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侧轮安装轴,固定侧轮安装轴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安装有轨道内壁配合的固定侧轮。上述的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体和右车体均通过定位轴与主车体固定连接。上述的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体为镂空结构,所述主车体、左车体和右车体均为一次成型的铝制车体。上述的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体的中部横梁上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平板电脑的平板电脑支架,所述主车体的中部横梁下侧设置有倾角传感器,所述倾角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上还连接有与平板电脑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上述的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体和右车体的外侧壁上均安装有把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车体和对称设置在主车体两侧且结构尺寸均相同的左车体和右车体构成车体主构架,且车体结构使用一次成型的铝制车体,一体化设计保证了外部结构的受力分配及结构稳固性,较少了组合零部件,确保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加工精度,重量轻,强度高,便于推广使用。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左车体和右车体的中部下侧均安装有用于测量轨距的激光测距器,轨距检测采用了两边激光同步检测的方式,区别于传动的单边拉绳式测距方法,一方面激光测距相应速度更快,更精确,适应在高速运动中的轨距检测,另外,两边同步检测的优势在于避免了车体在快速运行中与钢轨发生轻微倾斜时确保轨距检测的准确性,可靠稳定,使用效果好。3、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合理,利用陀螺仪、惯性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采集车体进行数据,多个传感器偕同工作,精准的采集铁路轨道的微量变化,保证了测量精度,另外,利用光电扫描器采集轨枕数量,保证轨道安全有效,便于推广使用。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左车体和右车体对应的一端外侧均安装与轨道配合的驱动轮,车体运动带动左车体和右车体对应的另一端外侧均安装的与轨道配合的从动轮,驱动轮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两轮驱动,可以保证检查仪的行走平稳和匀速,其行走速度可以在5km/h到20km/h之间调节,保证检查仪高速测量需求。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轨道内壁配合的弹性侧轮机构,在右车体或左车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轨道内壁配合的固定侧轮机构,弹性侧轮机构和固定侧轮机构配合,将车体稳定的限位在两轨道上,避免车体高速运行下,驱动轮和从动轮脱离轨道,保证检查仪的使用安全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合理,车体结构一次成型,结构稳定,利用两轮驱动,可以保证检查仪的行走平稳、匀速和高速,通过弹性侧轮机构和固定侧轮机构配合,将车体稳定的限位在两轨道上,利用多个传感器偕同工作,精准的采集铁路轨道的微量变化,保证了测量精度,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弹性侧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固定侧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车体;2—左车体;3—右车体;4—检测控制箱体;5-电源箱;6-平板电脑支架;7-平板电脑;8-伺服电机;9-驱动轮;10-从动轮;11-激光测距器;12-定位轴;13-同步带;14-把手;15-滑动杆;16-导向光轴;17-弹簧;18-第一直线轴承;19-第二直线轴承;20-弹性侧轮安装轴;21-弹性侧轮;22-固定杆;23-固定侧轮安装轴;24-固定侧轮;25-驱动轴。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1.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体(1)和对称设置在主车体(1)两侧且结构尺寸均相同的左车体(2)和右车体(3),左车体(2)和右车体(3)对应的一端外侧均安装有与轨道配合的驱动轮(9),左车体(2)和右车体(3)对应的另一端外侧均安装有与轨道配合的从动轮(10),左车体(2)和右车体(3)的中部下侧均安装有用于测量轨距的激光测距器(11),左车体(2)的顶部安装有检测控制箱体(4),右车体(3)的顶部安装有给检测控制箱体(4)供电的电源箱(5),左车体(2)或右车体(3)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轨道内壁配合的弹性侧轮机构,右车体(3)或左车体(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轨道内壁配合的固定侧轮机构;/n所述弹性侧轮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车体内且用于供竖向的滑动杆(15)滑动的导向光轴(16),导向光轴(16)上位于滑动杆(15)靠近车体内端的一侧套设有弹簧(17),滑动杆(15)与导向光轴(16)配合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直线轴承(18)和第二直线轴承(19),所述滑动杆(15)的底部设置有弹性侧轮安装轴(20),弹性侧轮安装轴(20)远离滑动杆(15)的一端安装有轨道内壁配合的弹性侧轮(21);/n检测控制箱体(4)内安装有电子线路板和用于测量轨道三维几何尺寸的捷联惯导系统,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以及均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陀螺仪、惯性传感器和伸出箱体用于采集轨枕数量的光电扫描器;激光测距器(11)的信号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体(1)和对称设置在主车体(1)两侧且结构尺寸均相同的左车体(2)和右车体(3),左车体(2)和右车体(3)对应的一端外侧均安装有与轨道配合的驱动轮(9),左车体(2)和右车体(3)对应的另一端外侧均安装有与轨道配合的从动轮(10),左车体(2)和右车体(3)的中部下侧均安装有用于测量轨距的激光测距器(11),左车体(2)的顶部安装有检测控制箱体(4),右车体(3)的顶部安装有给检测控制箱体(4)供电的电源箱(5),左车体(2)或右车体(3)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轨道内壁配合的弹性侧轮机构,右车体(3)或左车体(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轨道内壁配合的固定侧轮机构;
所述弹性侧轮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车体内且用于供竖向的滑动杆(15)滑动的导向光轴(16),导向光轴(16)上位于滑动杆(15)靠近车体内端的一侧套设有弹簧(17),滑动杆(15)与导向光轴(16)配合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直线轴承(18)和第二直线轴承(19),所述滑动杆(15)的底部设置有弹性侧轮安装轴(20),弹性侧轮安装轴(20)远离滑动杆(15)的一端安装有轨道内壁配合的弹性侧轮(21);
检测控制箱体(4)内安装有电子线路板和用于测量轨道三维几何尺寸的捷联惯导系统,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以及均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陀螺仪、惯性传感器和伸出箱体用于采集轨枕数量的光电扫描器;激光测距器(11)的信号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轨道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体(2)和右车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德门金勇陈国鹏宋小齐孙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多维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