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肋骨校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97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肋骨校正机,包括安装工作台(1)、校正机构(2)、激光检测机构(3)、多个支撑滚轮(4);所述校正机构(2)、激光检测机构(3)和支撑滚轮(4)安装于所述安装工作台(1)上,所述校正机构(2)用于实现肋骨的滚制校正,多个所述支撑滚轮(4)设置在校正机构(2)的输入与输出端,所述激光检测机构(3)设置在肋骨外轮廓圆心处。本发明专利技术校正机构(2)的固定轧辊(21)和活动轧辊(26)转动能够带动肋骨(5)向前移动,并实现对肋骨(5)的滚制校正,可切换校正模式(面板形状校正模式与面板圆度校正模式的切换),肋骨校正效果好,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肋骨校正的效率。

A kind of rib corr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肋骨校正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肋骨校正机。
技术介绍
肋骨焊接件多用于满足对肋骨强度要求更大的水下船体支撑,在船体制作时,通常需要对肋骨进行焊接和校正,随着我国生产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肋骨的产品精度要求不断提高,肋骨校正机也应运而生,并且逐步发展成为肋骨生产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肋骨校正的作业方式为制作模具和油压机压制完成。不同尺寸的肋骨所需要的模具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肋骨定制专门的模具,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使用油压机进行肋骨形状的校正,需要多次重复的压制与位置调整,生产效率较低,成型质量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肋骨校正机,以解决肋骨校正效率低下和精度不高的问题。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肋骨校正机,包括安装工作台、校正机构、激光检测机构、多个支撑滚轮;所述校正机构、激光检测机构和支撑滚轮安装于所述安装工作台上,所述校正机构用于实现肋骨的滚制校正,多个所述支撑滚轮设置在校正机构的输入与输出端,所述激光检测机构设置在肋骨外轮廓圆心处。进一步地,所述校正机构包括多个固定轧辊、多个活动轧辊和安装支架,所述固定轧辊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轧辊的轴向一侧通过马达减速器与液压马达连接,所述活动轧辊的轴向一侧通过马达减速器与液压马达连接,所述活动轧辊还通过液压油缸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校正机构还包括变量泵、伺服电机和电控系统,所述变量泵、伺服电机、电控系统能够实现对液压油缸伸缩的控制。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轧辊包括两个,两个固定轧辊安装于安装支架的外侧,所述活动轧辊包括三个,三个活动轧辊安装于安装支架的内侧。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活动轧辊通过两个液压油缸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轧辊和活动轧辊均由轧辊轴和两层轧辊体组成,两层轧辊体相邻端面能够夹持肋骨腹板两侧以实现对肋骨的定位夹紧。进一步地,当肋骨校正参数变化时,所述激光检测机构能够相对移动位置,保证激光检测机构的位置保持在肋骨外轮廓圆心处。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支撑滚轮设置在校正机构的输入与输出端呈圆周排列。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支撑滚轮在校正机构的输入与输出端呈对称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滚轮与安装工作台的安装位置能够随肋骨校正参数变化而调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肋骨校正机,采用滚制校正方法,顺序校正肋骨面板和肋骨整体形状和尺寸,校正精度大大提高,也大幅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校正效果好,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校正肋骨的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肋骨校正机通过液压油缸可带动活动轧辊移动,以满足不同校正参数的要求,实现不同校正模式的切换,机械柔性较高;(3)本专利技术的肋骨校正机还设有激光检测机构,可实现对校正肋骨的跟踪检测,进一步保证了肋骨的校正质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肋骨校正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校正机构的轧辊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校正机构的轧辊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肋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肋骨校正前的截面形状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肋骨校正后的截面形状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肋骨校正机面板形状校正原理示意图。图8为图7中B-B向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肋骨校正机面板圆度校正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技术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介绍。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肋骨校正机,包括安装工作台1、校正机构2、激光检测机构3、支撑滚轮4;所述校正机构2能实现肋骨5的滚制校正并且能够实现校正模式的切换;所述激光检测机构3设置在肋骨5外轮廓圆心处,激光检测机构3可实现对肋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跟踪检测,并且以检测数据与处理器内图纸信息的对比差异为判断依据,进行下一步调整动作,时刻保证校正精度,当肋骨5校正参数变化时,激光检测机构3可相对移动位置,保证激光检测机构3的位置在肋骨外轮廓圆心处,以实现不同校正要求参数下的检测功能;所述支撑滚轮4设置在校正机构2输入与输出端,支撑滚轮4可保持肋骨稳定的高度和状态,配合校正时肋骨的圆周运动,当肋骨校正参数变化时,支撑滚轮4可相对移动并固定,以实现自身支撑功能。结合图2与图3,所述校正机构2包含固定轧辊21、活动轧辊26、马达减速器22、液压马达23、液压油缸24、安装支架25、变量泵、伺服电机、电控系统;所述安装支架25外侧安装固定两套固定轧辊21、内侧有三套活动轧辊26,固定轧辊21通过马达减速器22与液压马达23连接,活动轧辊26通过马达减速器22与液压马达23连接,每套活动轧辊26均与两套液压油缸24连接,液压油缸24固定连接在安装支架25上;所述变量泵、伺服电机、电控系统,实现对液压油缸伸缩的准确控制与整体联动。工作时,支撑滚轮4支撑肋骨5,使其与轧辊在同一水平线上。在电控系统的控制下,液压马达23开始转动,带动固定轧辊21和活动轧辊26转动,从而使肋骨向前运动。当肋骨校正参数或模式发生变化时,液压油缸24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完成伸缩运动,每套活动轧辊26由两套液压油缸24连接驱动,实现活动轧辊在水平面位置上的准确变化。结合图4,肋骨5主要由腹板5-1与面板5-2焊接而成。结合图5与图6,肋骨在腹板与面板焊接完成后,面板5-2受到焊接高温的热涨冷缩而发生变形,面板5-2两侧往往向腹板5-1一侧弯曲。结合图7-8,当所述校正机构处于面板5-2形状校正模式时,固定轧辊21和活动轧辊26必须两两相对,处于肋骨半径位置,向肋骨面板5-2施加足够大的压力,从而实现校正工作。结合图9,肋骨焊接和形状校正完成后,其圆度发生较大变化,必须对其进行总体圆度校正。当所述校正机构处于面板圆度校正模式时,控制系统必须准确控制轧辊位置,使五套轧辊形成品字形,以形成滚圆的效果。通过调节三辊与两辊之间的半径尺寸,可以获得符合尺寸要求的准确的肋骨成品。本专利技术的肋骨校正机工作过程为,固定轧辊21和活动轧辊26转动带动肋骨5向前移动,并实现对肋骨5的滚制校正,激光检测机构3检测校正效果并与控制系统一同实现实时控制,最后校正完成的肋骨在支撑滚轮4的支撑下移出校正机构2,完成一次肋骨校正作业;本专利技术的肋骨校正机,可切换校正模式(面板形状校正模式与面板圆度校正模式的切换),肋骨校正效果好,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肋骨校正的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肋骨校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工作台(1)、校正机构(2)、激光检测机构(3)、多个支撑滚轮(4);/n所述校正机构(2)、激光检测机构(3)和支撑滚轮(4)安装于所述安装工作台(1)上,所述校正机构(2)用于实现肋骨的滚制校正,多个所述支撑滚轮(4)设置在校正机构(2)的输入与输出端,所述激光检测机构(3)设置在肋骨外轮廓圆心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肋骨校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工作台(1)、校正机构(2)、激光检测机构(3)、多个支撑滚轮(4);
所述校正机构(2)、激光检测机构(3)和支撑滚轮(4)安装于所述安装工作台(1)上,所述校正机构(2)用于实现肋骨的滚制校正,多个所述支撑滚轮(4)设置在校正机构(2)的输入与输出端,所述激光检测机构(3)设置在肋骨外轮廓圆心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肋骨校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2)包括多个固定轧辊(21)、多个活动轧辊(26)和安装支架(25),所述固定轧辊(21)与安装支架(2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轧辊(21)的轴向一侧通过马达减速器(22)与液压马达(23)连接,所述活动轧辊(26)的轴向一侧通过马达减速器(22)与液压马达(23)连接,所述活动轧辊(26)还通过液压油缸(24)与安装支架(2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肋骨校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2)还包括变量泵、伺服电机和电控系统,所述变量泵、伺服电机、电控系统能够实现对液压油缸(24)伸缩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肋骨校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轧辊(21)包括两个,两个固定轧辊(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张政曹为理吴茂传王跃李阳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