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62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定子、转子、电机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子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内圈与定子固定,外圈与转子固定;第二轴承内圈与电机轴固定,外圈与定子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机结构,当电机转子受力时,由第一轴承的外圈支撑转子,第一轴承的内圈把外力传至定子,电机的外部载荷主要由第一轴承承担,第二轴承和电机轴仅受拉力和极小的扭力。

A kind of mot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目前已被应用到众多领域中,现有的电机一般设有两个轴承、且两个轴承套装在电机轴上,以实现电机定子和转子的相对转动。但是两个轴承套装在电机轴上的结构,需要电机轴承载的负载较大,对电机轴的强度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6688163A公开了一种电机、具有电机的云台及具有云台的无人机,该包括:壳体以及装设于所述壳体中的驱动轴组件;所述驱动轴组件包括:驱动轴以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驱动轴包括驱动端和固定端,所述驱动端用于连接外部元件并驱动所述外部元件转动,所述固定端伸入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所述驱动端和所述固定端上,所述驱动端的横截面的外周尺寸大于所述固定端的横截面的外周尺寸,以阻止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自所述驱动端脱出。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可与驱动轴进行固定,以与驱动轴一起转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可与第二壳体进行固定;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可与驱动轴进行固定,以与驱动轴一起转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可与定子座进行固定。该结构中的驱动轴(即电机轴)需要承载较大的负载,在使用过程中对驱动轴的强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机结构电机轴需要承载较大的负载,在使用过程中对驱动轴的强度要求较高等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定子、转子、电机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子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内圈与定子固定,外圈与转子固定;所述第二轴承内圈与电机轴固定,外圈与定子固定。本方案中的电机结构,当电机转子受力时,由第一轴承的外圈支撑转子,第一轴承的内圈即把外力传至定子,电机的外部载荷主要由第一轴承承担,第二轴承和电机轴轴仅受拉力和极小的扭力。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转子与电机轴通过一体成型、螺纹连接或紧配合方式中的一种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结构,当电机转子受力时,由第一轴承的外圈支撑转子,第一轴承的内圈把外力传至定子,电机的外部载荷主要由第一轴承承担,第二轴承和电机轴仅受拉力和极小的扭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机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机结构的部件分解示意图。图中:1、定子;2、转子;3、电机轴;41、第一轴承;42、第二轴承;5、磁铁套;6、编码器;7、电机绕组;8、电机磁铁;9、电机端盖;11、第一卡位部;12、第二卡位部;13、第三卡位部;14、第四卡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机结构,该电机包括定子1、转子2、电机轴3、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磁铁套5、编码器6、电机绕组7、电机磁铁8;其中,电机轴3与转子2的一体成型,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均有内圈、外圈及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珠,第一轴承41套装在定子1上,第一轴承41的内圈与定子1固定,第一轴承41的外圈与转子2固定,第二轴承42套装在电机轴3上,第二轴承42的内圈与电机轴3固定,第二轴承42的外圈与定子1固定;电机轴3一端与转子2一体成型,另一端与磁铁套5连接,电机轴3与磁铁套5的具体连接方式可通过紧配合、螺纹、胶黏等方式实现;磁铁套5设有感应磁铁,编码器6与感应磁铁间隙配合,用于检测电机的转动角度;定子1上设有电机绕组7,转子2内壁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电机磁铁8,以产生磁场,从而实现转子2相对于定子1的转动。电机的组装过程为:定子1上装配有电机绕组7,转子2内壁上装配有与之相配合电机磁铁8;第一轴承41套装在定子1上,且其内圈与定子1固定,定子1上设有第一卡位部11,用于与第一轴承41的内圈配合;所述转子2与电机轴3一体成型,电机轴3插装在定子1内部,且与定子1间隙配合;此时,第一轴承41的外圈与转子2固定,且转子2上设有第二卡位部12,用于与第一轴承41的外圈配合,第一卡位部11和第二卡位部12实现对第一轴承41的限位;第二轴承42套装在电机轴3的另一端,其内圈与电机轴3固定,外圈与定子1固定,且定子1上设有第三卡位部13,用于与第二轴承42的外圈配合,磁铁套5通过螺纹与电机轴3连接,磁铁套5的边缘形成第四卡位部14,用于与第二轴承42的内圈配合,第三卡位部13和第四卡位部14实现对第二轴承42的限位;最后通过螺钉将编码器6和端盖9与定子1固定连接。上述实施方式示例性的示出了电机轴3与转子2的连接关系,根据其他实施方式和实际应用,电机轴3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紧配合等方式与转子2连接,实现电机轴3与转子2连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结构,当电机的转子2受力时,由第一轴承41的外圈支撑转子,第一轴承41的内圈把外力传至定子1,电机的外部载荷主要由第一轴承41承担,第二轴承42和电机轴3仅受拉力和极小的扭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定子(1)、转子(2)、电机轴(3)、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所述转子(2)与电机轴(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41)内圈与定子(1)固定,外圈与转子(2)固定;所述第二轴承(42)内圈与电机轴(3)固定,外圈与定子(1)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定子(1)、转子(2)、电机轴(3)、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所述转子(2)与电机轴(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41)内圈与定子(1)固定,外圈与转子(2)固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梓龙苏晓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智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