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62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30
一种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用于将两条绕组线桥接,绕组线包括金属制成的内芯和包覆在内芯上的绝缘外皮;内芯端部伸出到绝缘外皮之外的部分作为接头部,两条绕组线的接头部相互搭接;一条绕组线的接头部与另一绕组线上绝缘外皮的端部之间设置的间隙空间中均填充安装有适形件;两条绕组线的连接部包覆有自粘性防水材料,绕组线的接头部和适形件均位于自粘性防水材料内。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通过在接头部与绝缘外皮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中填充安装适形件,从而将绕组线之间形成的凹坑填平,防止接头部端部的尖角外露,从而避免包覆的自粘性防水材料或绝缘材料带内陷,被接头部的尖角割破或磨破,保证防水结构的稳定,提高防水效果,延长桥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Motor winding bridge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机绕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成型绕组的防水防潮一直是电机制造行业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尤其是矿井底下使用的电动机,特殊的使用环境,淋水甚至泡水时有发生,电机绕组受潮或进水导致绝缘失效,造成停车影响生产。在定子的端部,相邻的两条绕组线需要进行桥接。目前的桥接方式主要是:将绕组线端部的绝缘外皮剥离,将露出的金属作为接头;相邻两条绕组线的接头相互搭接,然后在两条绕组线的连接处缠绕绝缘材料带,将导电的金属部位封闭到绝缘材料带中,通过经过浸漆的绝缘材料带进行防水。绝缘材料带通常采用云母带或聚酰亚胺薄膜带。但目前的桥接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绕组露出的金属端部存在尖角,一条绕组线的金属端部与另一绕组线的绝缘外皮之间容易存在凹坑间隙,由于绝缘材料带缠绕的较为紧密,从而对金属端部施加了较大的压力,绝缘材料带处于凹坑间隙的部位产生凹陷,使金属端部的尖角容易将绝缘材料带割破或者磨破,使绝缘材料带构成的绝缘结构损坏,电机绕组容易因受潮或者进水导致绝缘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绕组桥接结构接头处容易将绝缘材料带割破或者磨破,造成绝缘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保证防水绝缘效果稳定的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用于将两条绕组线桥接,所述绕组线包括金属制成的内芯和包覆在内芯上的绝缘外皮;所述内芯端部伸出到绝缘外皮之外的部分作为接头部,两条绕组线的接头部相互搭接;一条绕组线的接头部与另一绕组线上绝缘外皮的端部之间设置的间隙空间中均填充安装有适形件;两条绕组线的连接部包覆有自粘性防水材料,绕组线的接头部和适形件均位于自粘性防水材料内。作为优选,一条绕组线的接头部外壁与另一绕组线上绝缘外皮的外壁均通过适形件的外壁平滑过渡。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外皮的端部均位于自粘性防水材料中。作为优选,所述适形件为由软质材料制成的弹性体。作为优选,未受外力作用时,所述适形件的外壁相对于相邻的绝缘外皮外壁和接头部外壁向外侧凸起。作为优选,所述自粘性防水材料外侧表面上包覆有绝缘材料带。作为优选,两条接头部的接触面焊接连接。作为优选,将自粘性防水材料替换为绝缘材料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通过在接头部与绝缘外皮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中填充安装适形件,从而将绕组线之间形成的凹坑填平,防止接头部端部的尖角外露,从而避免包覆的自粘性防水材料或绝缘材料带内陷,被接头部的尖角割破或磨破,保证防水结构的稳定,提高防水效果,延长桥接结构的使用寿命。2、适形件将两侧的接头部和绝缘外皮平滑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绕组线连接部的平整性,避免产生尖锐部分割破或磨破包覆在外的防水材料,保证防水性能稳定。3、绝缘外皮也包覆在自粘性防水材料,从而能够对绝缘外皮与接头部之间存在的空隙密封,防止水进入到绝缘外皮内,保证绝缘效果。4、适形件由软质材料制成,能够在被自粘性防水材料或绝缘材料带紧密包覆时产生弹性形变,防止将自粘性防水材料或绝缘材料带顶破,保证防水结构完整稳定,5、适形件未产生弹性形变时向外侧凸起,在包覆的自粘性防水材料或绝缘材料带的压力作用下,向内侧压缩,产生形变,使适形件的外壁受压下与接头部外壁和绝缘外皮外壁对齐,适应绕组线连接部的外形轮廓,消除尖锐部分,避免其割破或磨破包覆在外的防水材料,保证防水性能稳定。6、自粘性防水材料外再包覆一层绝缘材料带,能够对自粘性防水材料形成保护,避免其破损。同时绝缘材料带经过浸漆,能够在形成一层绝缘结构,加强绝缘和防水的效果。7、接头部搭接后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提高绕组线连接部电连接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绕组线;2、内芯;3、绝缘外皮;4、接头部;5、间隙空间;6、适形件;7、自粘性防水材料;8、绝缘材料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用于将两条绕组线1过桥连接,并使连接处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绕组线1包括金属制成的内芯2和包覆在内芯上的绝缘外皮3。内芯2的端部伸出到绝缘外皮3之外,并作为接头部4。两条绕组线1的接头部4相互搭接,从而使两条绕组线1电连接。一条绕组线1的接头部4与另一绕组线1上绝缘外皮3的端部之间均设置有间隙空间5,两条间隙空间5内均填充安装有适形件6,从而将间隙空间5填满。两条绕组线1的连接部包覆有自粘性防水材料7,绕组线1的接头部4和适形件6均位于自粘性防水材料7内。自粘性防水材料7为现有材料,呈粘稠状态,便于包覆到两条绕组线1的连接部;静置一段时间后,自粘性防水材料7能够自行黏为一体,从而固定在两条绕组线1的连接部。自粘性防水材料7将两个接头部4密封在其中,水无法进入,从而实现防水。另外,自粘性防水材料7同时为良好的绝缘体,防水的同时加强了绝缘。适形件6将凹坑结构的间隙空间5填满,防止包覆的自粘性防水材料7陷入,从而防止接头部4端部上的尖角将自粘性防水材料7刺破、割破或磨破,保证防水结构的完整,提高防水性能的稳定性。自粘性防水材料7替换为绝缘材料带8,螺旋缠绕的绝缘材料带8包覆到两条绕组线1的连接部上,从而将两个接头部4包覆到其内部,形成防水层,避免水的进入。由于适形件6填充安装在间隙空间5中,接头部4端部上的尖角也无法将绝缘材料带8刺破、割破或磨破,使防水结构完整,防水性能稳定。为了进一步消除接头部4端部的尖角对防水结构的影响,一条绕组线1的接头部4外壁与另一绕组线1上绝缘外皮3的外壁均通过适形件6的外壁平滑过渡,从而使适形件6将对应间隔空间5填满后,适形件6两端分别于对应的绝缘外皮3外壁和对应接头部4外壁平齐。接头部4通过适形件6与绝缘外皮3平滑过渡,从而使两条绕组线1连接部两侧的外表面均为平滑结构,与自粘性防水材料7的接触面为平滑表面,无尖锐结构,从而避免将自粘性防水材料7刺破、割破或磨破,保证防水结构的完整性和绝缘强度。为了进一步保证防水性能稳定,两条绕组线1的绝缘外皮3的端部都位于自粘性防水材料7中。...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用于将两条绕组线(1)桥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线(1)包括金属制成的内芯(2)和包覆在内芯上的绝缘外皮(3);/n所述内芯(2)端部伸出到绝缘外皮(3)之外的部分作为接头部(4),两条绕组线(1)的接头部(4)相互搭接;/n一条绕组线(1)的接头部(4)与另一绕组线(1)上绝缘外皮(3)的端部之间设置的间隙空间(5)中均填充安装有适形件(6);/n两条绕组线(1)的连接部包覆有自粘性防水材料(7),绕组线(1)的接头部(4)和适形件(6)均位于自粘性防水材料(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用于将两条绕组线(1)桥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线(1)包括金属制成的内芯(2)和包覆在内芯上的绝缘外皮(3);
所述内芯(2)端部伸出到绝缘外皮(3)之外的部分作为接头部(4),两条绕组线(1)的接头部(4)相互搭接;
一条绕组线(1)的接头部(4)与另一绕组线(1)上绝缘外皮(3)的端部之间设置的间隙空间(5)中均填充安装有适形件(6);
两条绕组线(1)的连接部包覆有自粘性防水材料(7),绕组线(1)的接头部(4)和适形件(6)均位于自粘性防水材料(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过桥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条绕组线(1)的接头部(4)外壁与另一绕组线(1)上绝缘外皮(3)的外壁均通过适形件(6)的外壁平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信明博赵学宽杨绪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加特变频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