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海军专利>正文

一种密闭三级竖冷烧结矿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333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闭三级竖冷烧结矿冷却系统,包括长方体状的冷却仓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冷却仓顶设有进料段,冷却仓内部从上向下依次为布料段、高温冷却段、低温冷却段、出料段,布料段、高温冷却段、低温冷却段内设有若干对轮组;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热风入口通过热风管道与设置在布料段下方、高温冷却段上方的冷却仓壁上的出风口连接,余热锅炉的冷风出口通过送风管道与设置在高温冷却段下方、低温冷却段上方的进风口连接,在送风管道上依次设有除尘装置和送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各段下料速度由对轮组控制,各级料层都有冷却作用,能减少局部过度通风冷却时间,减少电力消耗,同时,提高了余热回收品质。

A closed three-stage vertical cooling sinter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闭三级竖冷烧结矿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烧结矿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密闭三级竖冷烧结矿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冶金企业在炼铁过程中,需要铁矿石、焦炭等原燃料,为了入炉内炉料透气性、融化性和品位,需要将铁矿石进行烧结。而烧结后的红热矿石,需要冷却到100℃左右(高温皮带输矿150℃左右),才能用皮带输送至高炉。目前普遍使用环冷机冷却红热烧结矿,矿料在环冷机上随链箅做水平环形移动,空气从下往上鼓风,形成垂直交叉、开放的冷却方式。为提高余热回收水平,控制无组织扬尘,最新试验的有逆流密闭竖冷方式。目前普遍采用的环冷机,设备占地面积大且为露天,开放式排放,冷却方式为分段冷却,存在冷却用风量多,耗电量大,低温余热利用价值低,余热回收量少,无组织扬尘严重,设备运行维护费用高等缺点。正在试验的密闭逆流竖冷方式,为圆形桶状,中心底部进风,矿料靠自重下降,存在冷风分布不均匀,红热烧结矿冷却不均衡,冷却温度难达标等问题。同时存在料层厚度大,空气流动阻力大、电耗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密闭三级竖冷烧结矿冷却系统,减少电力消耗,提高余热回收品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密闭三级竖冷烧结矿冷却系统,包括长方体状的冷却仓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冷却仓顶设有进料段,冷却仓内部从上向下依次为布料段、高温冷却段、低温冷却段、出料段;所述进料段包括外壳,外壳上部为进料口,在外壳内中部设有一对轮组Ⅰ;所述布料段设有多组对轮组Ⅱ,所述多组对轮组Ⅱ在冷却仓宽度方向呈“八”字形状排布;所述高温冷却段在宽度方向通过多个隔板Ⅰ分隔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一对轮组Ⅲ,对轮组Ⅲ上方设有导流板Ⅱ,导流板Ⅱ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所述低温冷却段设有与高温冷却段相对应的的隔板Ⅱ和对轮组Ⅳ,对轮组Ⅳ的上方设有导流板Ⅲ,导流板Ⅲ为不透气的钢板;所述出料段设有成品仓和给料机;所述对轮组Ⅰ、对轮组Ⅱ、对轮组Ⅲ、对轮组Ⅳ均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滚轮,滚轮包括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上的叶片,两滚轮相对转动,且均沿冷却仓长度方向设置,对轮组Ⅲ的叶片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对轮组Ⅳ的叶片为不透气的钢板;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热风入口通过热风管道与设置在布料段下方、高温冷却段上方的冷却仓壁上的出风口连接,余热锅炉的冷风出口通过送风管道与设置在高温冷却段下方、低温冷却段上方的进风口连接,在送风管道上依次设有除尘装置、送风装置。进一步地,还包括均压管,均压管连通低温冷却段下部和布料段上部。进一步地,在所述均压管上设有调节阀门。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抽风机、送风机、放风阀,所述放风阀设置在抽风机、送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进一步地,所述布料段内呈“八”字形状排布的对轮组Ⅱ中外侧的滚轮上方设有挡板。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进一步地,在对轮组Ⅰ上方设有导流板Ⅰ,导流板Ⅰ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段外壳为上部小、下部大的结构。进一步地,对轮组Ⅰ其中的一个滚轮通过驱动装置带动缓慢转动。本技术的冷却仓采用长方体结构形状,依靠红热烧结矿自重,从上至下对轮组控制、有序下降,逐级通过进料段、布料段、高温冷却段、低温冷却段、出料段,形成进出口相对密封且处于微负压状态,中间完成布料、冷却、再冷却工作,并有均压管及均压管上的调节阀门,将低温冷却段下部的空气引入布料段的上部,作为布料段的冷却介质,各段下料速度由对轮组控制,各级料层都有冷却作用。在合理的料层厚度下,根据各个区域的矿料温度,通过若干对轮组,调整下料速度,能减少局部过度通风冷却时间,而减少电力消耗。同时,使高温冷却段上部的热风温度增高,而提高了余热回收品质。冷却仓结构形状为长方体,横断面为长方形,设计能力可以大型化,适合与大中型烧结机配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进料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进料段的外部形态图。图4是本技术的布料段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高温冷却段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低温冷却段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出料段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密闭三级竖冷烧结矿冷却系统,包括长方体状的冷却仓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冷却仓顶设有进料段1,冷却仓内部从上向下依次为布料段2、高温冷却段3、低温冷却段4、出料段5;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锅炉9,所述余热锅炉9的热风入口通过热风管道8与设置在布料段2下方、高温冷却段3上方的冷却仓壁上的出风口连接,余热锅炉9的冷风出口通过送风管道10与设置在高温冷却段3下方、低温冷却段4上方的进风口3-4(见图5)连接,在送风管道10上依次设有布袋除尘装置11、抽风机12、放风阀13、送风机14,所述放风阀13设置在抽风机12、送风机14之间的管道上。冷却仓侧壁外还设有均压管7,均压管7连通低温冷却段4下部和布料段2上部,在所述均压管7上设有调节阀门6。如图2、图3所示,所述进料段1包括外壳1-1,外壳1-1上部小、下部大,外壳上部为进料口,在外壳内中部设有一对轮组Ⅰ1-3,在对轮组Ⅰ1-3上方设有导流板Ⅰ1-2,导流板Ⅰ1-2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如图4所示,所述布料段2设有多组对轮组Ⅱ2-1,所述多组对轮组Ⅱ2-1在冷却仓宽度方向呈“八”字形状排布,呈“八”字形状排布的对轮组,2-1中外侧的滚轮上方设有挡板2-2,所述挡,2-2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如图5所示,所述高温冷却段3在宽度方向通过多个隔板Ⅰ3-1分隔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一对轮组Ⅲ3-2,对轮组Ⅲ3-2上方设有导流板Ⅱ3-3,导流板Ⅱ3-3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如图6所示,所述低温冷却段4设有与高温冷却段相对应的的隔板Ⅱ4-1和对轮组Ⅳ4-2,对轮组Ⅳ4-2的上方设有导流板Ⅲ4-3,导流板Ⅲ4-3为不透气的钢板。如图7所示,所述出料段5设有成品仓5-1和给料机5-2。所述对轮组Ⅰ、对轮组Ⅱ、对轮组Ⅲ、对轮组Ⅳ均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滚轮,滚轮包括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上的叶片,两滚轮相对转动,且均沿冷却仓长度方向设置,对轮组Ⅲ3-2的叶片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对轮组Ⅳ4-2的叶片为不透气的钢板。本技术的一种密闭三级竖冷烧结矿冷却系统,烧结红热矿从上至下可控流动,矿料逐级分段控制,依次通过进料段1、布料段2、高温冷却段3、低温冷却段4、出料段5,完成进料、布料、高温冷却、低温冷却、直到出料的功能。冷却烧结矿的介质少部分为进料段及出料段的冷空气(约30℃),大部分为循环空气(约100℃),其工作过程如下:矿料从进料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闭三级竖冷烧结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状的冷却仓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冷却仓顶设有进料段,冷却仓内部从上向下依次为布料段、高温冷却段、低温冷却段、出料段;/n所述进料段包括外壳,外壳上部为进料口,在外壳内中部设有一对轮组Ⅰ;/n所述布料段设有多组对轮组Ⅱ,所述多组对轮组Ⅱ在冷却仓宽度方向呈“八”字形状排布;/n所述高温冷却段在宽度方向通过多个隔板Ⅰ分隔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一对轮组Ⅲ,对轮组Ⅲ上方设有导流板Ⅱ,导流板Ⅱ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n所述低温冷却段设有与高温冷却段相对应的隔板Ⅱ和对轮组Ⅳ,对轮组Ⅳ的上方设有导流板Ⅲ,导流板Ⅲ为不透气的钢板;/n所述出料段设有成品仓和给料机;/n所述对轮组Ⅰ、对轮组Ⅱ、对轮组Ⅲ、对轮组Ⅳ均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滚轮,滚轮包括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上的叶片,两滚轮相对转动,且均沿冷却仓长度方向设置,对轮组Ⅲ的叶片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对轮组Ⅳ的叶片为不透气的钢板;/n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热风入口通过热风管道与设置在布料段下方、高温冷却段上方的冷却仓壁上的出风口连接,余热锅炉的冷风出口通过送风管道与设置在高温冷却段下方、低温冷却段上方的进风口连接,在送风管道上依次设有除尘装置、送风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三级竖冷烧结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状的冷却仓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冷却仓顶设有进料段,冷却仓内部从上向下依次为布料段、高温冷却段、低温冷却段、出料段;
所述进料段包括外壳,外壳上部为进料口,在外壳内中部设有一对轮组Ⅰ;
所述布料段设有多组对轮组Ⅱ,所述多组对轮组Ⅱ在冷却仓宽度方向呈“八”字形状排布;
所述高温冷却段在宽度方向通过多个隔板Ⅰ分隔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一对轮组Ⅲ,对轮组Ⅲ上方设有导流板Ⅱ,导流板Ⅱ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
所述低温冷却段设有与高温冷却段相对应的隔板Ⅱ和对轮组Ⅳ,对轮组Ⅳ的上方设有导流板Ⅲ,导流板Ⅲ为不透气的钢板;
所述出料段设有成品仓和给料机;
所述对轮组Ⅰ、对轮组Ⅱ、对轮组Ⅲ、对轮组Ⅳ均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滚轮,滚轮包括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上的叶片,两滚轮相对转动,且均沿冷却仓长度方向设置,对轮组Ⅲ的叶片为具有透气性能的格栅板,对轮组Ⅳ的叶片为不透气的钢板;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热风入口通过热风管道与设置在布料段下方、高温冷却段上方的冷却仓壁上的出风口连接,余热锅炉的冷风出口通过送风管道与设置在高温冷却段下方、低温冷却段上方的进风口连接,在送风管道上依次设有除尘装置、送风装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汤海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