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排气歧管,尤其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做功冲程完成之后,需要尽快将气缸里面的气体排出,以便让新鲜气体进入,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气道的流通性能一般以流量系数评价,流量系数越大,代表流通性能越好,排气道流量系数的大小关系到发动机是否排气顺畅.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流量系数大的排气系统,以减小排气背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汇总管和排气道,所述排气道包括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和第三排气歧管,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汇总端为排气歧管出口,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分歧端为第一排气道入流候口,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分歧端为第二排气道入流候口,所述第三排气歧管的分歧端为第三排气道入流候口,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的汇总端分别与所述排气汇总管连接,所述排气汇总管与所述排气歧管出口汇总连接,所述第一排气道入流候口、第一排气歧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汇总管和排气道,所述排气道包括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和第三排气歧管,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汇总端为排气歧管出口,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分歧端为第一排气道入流候口,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分歧端为第二排气道入流候口,所述第三排气歧管的分歧端为第三排气道入流候口,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的汇总端分别与所述排气汇总管连接,所述排气汇总管与所述排气歧管出口汇总连接,所述第一排气道入流候口、第一排气歧管、排气歧管出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道入流候口、第二排气歧管、排气汇总管、排气歧管出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三排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汇总管和排气道,所述排气道包括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和第三排气歧管,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汇总端为排气歧管出口,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分歧端为第一排气道入流候口,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的分歧端为第二排气道入流候口,所述第三排气歧管的分歧端为第三排气道入流候口,所述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的汇总端分别与所述排气汇总管连接,所述排气汇总管与所述排气歧管出口汇总连接,所述第一排气道入流候口、第一排气歧管、排气歧管出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道入流候口、第二排气歧管、排气汇总管、排气歧管出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三排气道入流候口、第三排气歧管、排气汇总管、排气歧管出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三排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排气歧管出口的中心轴线平行或者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还包括燃烧室,所述排气歧管出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室的中心轴线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上设有第一排气门,所述第二排气歧管上设有第二排气门,所述第三排气歧管上设有第三排气门,所述第一排气门、第二排气门、第三排气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室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博炜,刘高领,韦锦易,甘黎明,张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柳东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