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弹力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03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轻薄弹力面料,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连接线和经线,所述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交错排列设置,经线与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上下交错编织连接在一起,第一纬线、第二纬线和经线设有两层,下层的第一纬线位于上层的第二纬线正下方;所述连接线是经向线,连接线将上下两层的第一纬线或第二纬线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第一纬线、第二纬线和经线通过交叉编织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能够使得布料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由于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上均设有氨纶丝,因此两个纬线均具有弹性,设置的两层纬线和经线能够在保证布料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传统布料的厚度,从而使得布料显得轻薄。

Lightweight stretch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薄弹力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薄弹力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纺织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面料被不断的开发出来,而弹力面料由于其高弹性,使得面料能够更加贴合人们的身体,也能够更加突出人们的身形。传统弹力面料的耐磨性较差,因此为了提高面料的耐磨性,传统的面料大都设有多层纱线编织层,因此会使得弹性面料变得较厚,从而使得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轻薄弹力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轻薄弹力面料,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连接线和经线,所述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交错排列设置,经线与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上下交错编织连接在一起,第一纬线、第二纬线和经线设有两层,下层的第一纬线位于上层的第二纬线正下方;所述连接线是经向线,连接线将上下两层的第一纬线或第二纬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纬线由第一芯线、第一外纱线、第二外纱线和第三外纱线组成,第一外纱线、第二外纱线和第三外纱线以相同的捻向包覆在第一芯线的外侧;所述第二纬线由第二芯线和包缠纱组成,包缠纱由两股相同的纱线以相同的捻向缠绕在第二芯线上;所述连接线由第三芯线、中间纱层、第四外纱线、第五外纱线和第六外纱线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芯线为氨纶丝,第一外纱线为锦纶丝,第二外纱线为天然蚕丝线,第三外纱线为纯棉纤维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芯线为涤纶低弹丝,且第二芯线的规格为30D/48F,包缠纱为20D氨纶丝,包缠纱的捻度为300-500捻/米,第二芯线和包缠纱的粗细比为4:1-5: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芯线由三根涤纶纤维丝相互缠绕而成,第三芯线的外侧包覆有中间纱层,中间纱层为全棉纱层,中间纱层的外侧设有第四外纱线、第五外纱线和第六外纱线,第四外纱线、第五外纱线和第六外纱线以相同的捻向缠绕在中间纱层上。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四外纱线为竹原纤维丝,第五外纱线为聚丙烯纤维丝,第六外纱线为铜氨纤维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置的第一纬线、第二纬线和经线通过交叉编织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能够使得布料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由于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上均设有氨纶丝,因此两个纬线均具有弹性;设置的两层纬线和经线能够在保证布料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传统布料的厚度,从而使得布料显得轻薄。附图说明图1为轻薄弹力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轻薄弹力面料中第一纬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轻薄弹力面料中第二纬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轻薄弹力面料中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纬线;2、第二纬线;3、连接线;4、经线;11、第一芯线;12、第一外纱线;13、第二外纱线;14、第三外纱线;21、第二芯线;22、包缠纱;31、中间纱层;32、第三芯线;33、第四外纱线;34、第五外纱线;35、第六外纱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4,轻薄弹力面料,包括第一纬线1、第二纬线2、连接线3和经线4,所述第一纬线1和第二纬线2交错排列设置,经线4与第一纬线1和第二纬线2上下交错编织连接在一起,第一纬线1、第二纬线2和经线4设有两层,下层的第一纬线1位于上层的第二纬线2正下方,下层的第二纬线2位于上层的第一纬线1正下方;所述连接线3是经向线,连接线3将上下两层的第一纬线1或第二纬线2连接在一起,同层的两个连接线3连接点之间间隔两个第一纬线1与一个第二纬线2或者两个第二纬线2与一个第一纬线1。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纬线1由第一芯线11、第一外纱线12、第二外纱线13和第三外纱线14组成,第一外纱线12、第二外纱线13和第三外纱线14以相同的捻向包覆在第一芯线11的外侧。所述第一芯线11为氨纶丝,氨纶丝能够有效的保证第一芯线11的伸长性以及弹性,第一外纱线12为锦纶丝,第二外纱线13为天然蚕丝线,第三外纱线14为纯棉纤维线。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纬线2由第二芯线21和包缠纱22组成,包缠纱22由两股相同的纱线以相同的捻向缠绕在第二芯线21上。所述第二芯线21为涤纶低弹丝,且第二芯线21的规格为30D/48F,包缠纱22为20D氨纶丝,包缠纱22的捻度为300-500捻/米,第二芯线21和包缠纱22的粗细比为4:1-5:1。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线3由第三芯线32、中间纱层31、第四外纱线33、第五外纱线34和第六外纱线35组成,第三芯线32由三根涤纶纤维丝相互缠绕而成,第三芯线32的外侧包覆有中间纱层31,中间纱层31为全棉纱层,全棉纱层能使得纱线结构变得蓬松,中间纱层31的外侧设有第四外纱线33、第五外纱线34和第六外纱线35,第四外纱线33、第五外纱线34和第六外纱线35以相同的捻向缠绕在中间纱层31上。所述第四外纱线33为竹原纤维丝,第五外纱线34为聚丙烯纤维丝,第六外纱线35为铜氨纤维丝,铜氨纤维丝的强度高。本技术设置的两层第一纬线1、第二纬线2和经线4,并用连接线3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增加布料的强度,使得布料更加耐磨;设置的铜氨纤维丝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线3的强度,从而使得两层布料连接的更加紧密;设置的第一纬线1、第二纬线2和经线4通过交叉编织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能够使得布料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由于第一纬线1和第二纬线2上均设有氨纶丝,因此两个纬线均具有弹性,设置的两层纬线和经线能够在保证布料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传统布料的厚度,从而使得布料显得轻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轻薄弹力面料,包括第一纬线(1)、第二纬线(2)、连接线(3)和经线(4),所述第一纬线(1)和第二纬线(2)交错排列设置,其特征在于,经线(4)与第一纬线(1)和第二纬线(2)上下交错编织连接在一起,第一纬线(1)、第二纬线(2)和经线(4)设有两层,下层的第一纬线(1)位于上层的第二纬线(2)正下方;所述连接线(3)是经向线,连接线(3)将上下两层的第一纬线(1)或第二纬线(2)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纬线(1)由第一芯线(11)、第一外纱线(12)、第二外纱线(13)和第三外纱线(14)组成,第一外纱线(12)、第二外纱线(13)和第三外纱线(14)以相同的捻向包覆在第一芯线(11)的外侧;所述第二纬线(2)由第二芯线(21)和包缠纱(22)组成,包缠纱(22)由两股相同的纱线以相同的捻向缠绕在第二芯线(21)上;所述连接线(3)由第三芯线(32)、中间纱层(31)、第四外纱线(33)、第五外纱线(34)和第六外纱线(35)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轻薄弹力面料,包括第一纬线(1)、第二纬线(2)、连接线(3)和经线(4),所述第一纬线(1)和第二纬线(2)交错排列设置,其特征在于,经线(4)与第一纬线(1)和第二纬线(2)上下交错编织连接在一起,第一纬线(1)、第二纬线(2)和经线(4)设有两层,下层的第一纬线(1)位于上层的第二纬线(2)正下方;所述连接线(3)是经向线,连接线(3)将上下两层的第一纬线(1)或第二纬线(2)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纬线(1)由第一芯线(11)、第一外纱线(12)、第二外纱线(13)和第三外纱线(14)组成,第一外纱线(12)、第二外纱线(13)和第三外纱线(14)以相同的捻向包覆在第一芯线(11)的外侧;所述第二纬线(2)由第二芯线(21)和包缠纱(22)组成,包缠纱(22)由两股相同的纱线以相同的捻向缠绕在第二芯线(21)上;所述连接线(3)由第三芯线(32)、中间纱层(31)、第四外纱线(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顺利赖高水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鼎盛漂染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