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71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换热器和空调器。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多个翅片并排设置;换热管,换热管穿设在多个翅片中,其中,形成换热管的材料与形成翅片的材料不相同;湿敏层,湿敏层设置在翅片和换热管之间,且湿敏层的阻抗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大。由此,湿敏层的设置可以防止换热器与翅片相互接触,而且当环境的湿度变化时,湿敏层的阻抗(或电阻)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可以减少换热管和翅片两者不同金属之间的电子流动,抑制不同金属间的电荷转移,进而降低翅片或/和换热管的腐蚀速率,改善异金属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电偶腐蚀的现象,最终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的,涉及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较多的换热器为管翅式换热器,通常管翅式换热器的管路与翅片为不同金属材料加工制成。以市面上最通用的铜管铝箔换热器为例,铜自身腐蚀电位较高(0.345VvsSHE)明显高于铝的腐蚀电位(-1.67VvsSHE),空调换热器中两种金属相接触,其中间存在微小缝隙,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容易在两者接触的缝隙位置出现凝结水,在有盐分和灰尘沉积的情况下,更容易析出液滴,液滴溶解空气中的盐分及腐蚀性气体,形成腐蚀性介质,异金属管翅式换热器在腐蚀性介质中会发生电偶腐蚀,使铝翅片快速腐蚀,腐蚀产物的堆积及铝翅片的缺损,导致换热器换热效率显著降低。因此,关于换热器的研究有待深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耐腐蚀性能佳、使用寿命长或市场竞争力强等优点的换热器。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并排设置;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穿设在所述多个翅片中,其中,形成所述换热管的材料与形成所述翅片的材料不相同;湿敏层,所述湿敏层设置在所述翅片和所述换热管之间,且所述湿敏层的阻抗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大。由此,湿敏层的设置可以防止换热器与翅片相互接触,而且当环境的湿度变化时,湿敏层的阻抗(或电阻)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在潮湿环境下,即使有腐蚀性介质形成,湿敏层可以有效减少换热管和翅片两者不同金属之间的电子流动,抑制不同金属间的电荷转移,进而降低翅片或/和换热管的腐蚀速率,改善异金属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电偶腐蚀的现象,最终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可选地,所述湿敏层的厚度为0.1微米~10微米。由此,可有效改善电偶腐蚀的现象,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换热器的应用环境和成本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可选地,所述湿敏层为有机湿敏材料层或无机湿敏材料层,其中,形成所述有机湿敏材料层的有机湿敏材料为聚酰胺酸、钴离子配合物或聚酰亚胺,消除所述无机湿敏材料层的无机湿敏材料为二氧化锡/铌酸钠纳米复合湿敏材料、四氧化三铁半导体陶瓷湿敏材料、氧化钾-氧化铁复合湿敏材料或钛氧化物纳米复合湿敏材料。由此,上述湿敏材料在湿度变化时,阻抗多次循环变化,而湿敏层的性能基本不变,所以,上述材料形成的湿敏层的应用寿命较长,可以有效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上述材料在湿度变化间,其阻抗变化范围较大,进而保证换热器在高湿度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有效改善翅片与换热管异金属之间发生的电偶腐蚀现象。可选地,形成所述湿敏层的材料为所述有机湿敏材料,所述湿敏层还包括疏水性高分子材料。由此,有利于提高湿敏材料在高湿度时的阻抗变化规律的一致性。可选地,所述无机湿敏材料的粒径为1纳米~10微米。由此,上述粒径范围内,无机湿敏材料的比表面积较大,进而其表面电导的占比较大,使得湿敏层随着湿度的增加,其阻抗的变化范围逐渐增大。可选地,所述无机湿敏材料的粒径为1纳米~10纳米。由此,上述粒径范围内,无机湿敏材料的比表面积更大,进而其表面电导的占比更大,使得湿敏层随着湿度的增加,其阻抗的变化范围逐渐增大。可选地,形成所述湿敏层的方法为刷涂、滚涂、旋转涂覆、浸涂或喷涂。由此,上述形成工艺成熟、易操作,易于工业化生产;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形成湿敏层不同的材料,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可选地,所述湿敏层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且与所述翅片对应接触的表面上。由此,有效的改善翅片与换热管之间的电偶腐蚀现象。可选地,所述湿敏层设置在所述换热管的直管的整个表面上。由此,有效的改善翅片与换热管之间的电偶腐蚀现象。可选地,所述湿敏层设置在所述翅片且与所述换热管对应接触的表面上。由此,有效的改善翅片与换热管之间的电偶腐蚀现象。在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包括前面所述的换热器。由此,该空调器的耐腐蚀性佳,使用寿命长,市场竞争力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空调器具有前面所述换热器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换热器,10-翅片,20-换热管,21-直管,30-湿敏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换热器100包括:多个翅片10,多个翅片10并排设置;换热管20,换热管20穿设在多个翅片10中,其中,形成换热管20的材料与形成翅片10的材料不相同;湿敏层30,湿敏层30设置在翅片10和换热管20之间,且湿敏层30的阻抗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大。由此,湿敏层的设置可以防止换热器与翅片相互接触,而且当环境的湿度变化时,湿敏层的阻抗(或电阻)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即:形成湿敏层的材料的阻抗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在潮湿环境下,即使有腐蚀性介质形成,湿敏层可以有效减少换热管和翅片两者不同金属之间的电子流动,抑制不同金属间的电荷转移,进而降低翅片或/和换热管的腐蚀速率,改善异金属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电偶腐蚀的现象,最终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形成换热管20的材料与形成翅片10的材料不相同”中的“不相同”可以是指形成换热管和翅片的主要金属成分不同,比如铜材料的换热器和铝材料的翅片;也可以是指主要金属成分相同,但是具体组分不同,比如换热管为紫铜,翅片为铜合金,虽然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铜,由于铜合金中掺杂有其它金属,导致两者腐蚀电位之间存在差异,在潮湿环境下掺杂的金属与紫铜形成的换热管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电偶腐蚀,导致腐蚀电位较低的部件发生的腐蚀。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为了直接有效的防止换热器与翅片的接触,参照图1和图2,湿敏层30设置在换热管20且与翅片10对应接触的表面上。即,先将湿敏层直接形成在换热管上,之后再将翅片和换热管进行组合在一起,此时在形成的换热器中湿敏层与翅片自然碰触接触,由此,防止翅片与换热管的直接接触,进而有效的改善翅片与换热管之间的电偶腐蚀现象。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3、图4和图5,湿敏层30设置在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并排设置;/n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穿设在多个所述翅片中,其中,形成所述换热管的材料与形成所述翅片的材料不相同;/n湿敏层,所述湿敏层设置在所述翅片和所述换热管之间,且所述湿敏层的阻抗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并排设置;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穿设在多个所述翅片中,其中,形成所述换热管的材料与形成所述翅片的材料不相同;
湿敏层,所述湿敏层设置在所述翅片和所述换热管之间,且所述湿敏层的阻抗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敏层的厚度为0.1微米~1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敏层为有机湿敏材料层或无机湿敏材料层,其中,形成所述有机湿敏材料层的有机湿敏材料为聚酰胺酸、钴离子配合物或聚酰亚胺,形成所述无机湿敏材料层的无机湿敏材料为二氧化锡/铌酸钠纳米复合湿敏材料、四氧化三铁半导体陶瓷湿敏材料、氧化钾-氧化铁复合湿敏材料或钛氧化物纳米复合湿敏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湿敏层的材料为所述有机湿敏材料,所述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秀玲黎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