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电控单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108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电控单元,属于汽车安全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外壳、PCB电路板、侧板、连接器、减震机构、盖板和线束带,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外壳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时,车体产生的上下振动传递到外壳上,此时上弹簧和下弹簧对垂直方向的偏移进行吸能,防止PCB电路板受到垂直方向的振动,当汽车在转向时,此时PCB电路板两侧的簧板对水平的偏移进行吸能,防止PCB电路板受到水平方向的振动,同时PCB电路板和连接器之间通过线束带电性连接,避免整栋从连接器传递给PCB电路板,从而保护PCB电路板不受到振动威胁,有利于保护电控单元。

A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of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电控单元
本技术属于汽车安全系统
,具体为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电控单元。
技术介绍
被动安全电子系统被广泛运用于汽车上,其在产生碰撞时,开始工作,助于安全驾驶。被动安全电子系统包括电控单元(ECU),电控单元的壳体内安装有PCB电路板,PCB电路板通过连接器连接线束。现有技术中,电控单元壳体与连接器壳体通常是通过干涉配合连接固定或两者之间相互自由连接设置,车身振动会直接通过连接器传递到电路板和电子元件,导致电控单元失效。同时本身这种悬挂设置方式也加剧了振动,不利于保护电控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控单元壳体与连接器壳体通常是通过干涉配合连接固定或两者之间相互自由连接设置,车身振动会直接通过连接器传递到电路板和电子元件,导致电控单元失效。同时本身这种悬挂设置方式也加剧了振动,不利于保护电控单元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电控单元。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电控单元,包括外壳、PCB电路板、侧板、连接器、减震机构、盖板和线束带,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电控单元,包括外壳(1)、PCB电路板(2)、侧板(3)、连接器(4)、减震机构(5)、盖板(6)和线束带(7),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外壳(1),所述盖板(6)位于所述外壳(1)的上方,所述PCB电路板(2)位于所述侧板(3)的左侧,所述PCB电路板(2)和连接器(4)之间通过所述线束带(7)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4)安装与所述侧板(3)的右侧,所述PCB电路板(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减震机构(5),所述减震机构(5)安装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所述减震机构(5)包括安装槽(51)、上支板(52)、上弹簧(53)、套管(54)、连接杆(55)、下弹簧(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电控单元,包括外壳(1)、PCB电路板(2)、侧板(3)、连接器(4)、减震机构(5)、盖板(6)和线束带(7),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外壳(1),所述盖板(6)位于所述外壳(1)的上方,所述PCB电路板(2)位于所述侧板(3)的左侧,所述PCB电路板(2)和连接器(4)之间通过所述线束带(7)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4)安装与所述侧板(3)的右侧,所述PCB电路板(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减震机构(5),所述减震机构(5)安装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所述减震机构(5)包括安装槽(51)、上支板(52)、上弹簧(53)、套管(54)、连接杆(55)、下弹簧(56)、下支板(57)和簧板(58),所述上支板(52)和下支板(57)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所述连接杆(55)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支板(52)和下支板(57),所述套管(54)套设于所述连接杆(55)的外表面,所述上弹簧(53)和下弹簧(56)分别位于所述套管(54)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簧板(58)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管(54),所述安装槽(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梦婷鲁芸露何霖超蒲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