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45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不能满足线束空间布置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包括主体,其一侧开口形成有至少两个独立设置的线束接插件安装腔,且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贯穿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端面;后盖,其通过接插的方式盖合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以对至少两个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进行遮盖。

A fixing device of wire harness connector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线束接插件领域,具体是一种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线束布置时,在同一地方需固定多个线线对接接插件时,可选择直接将对接件固定到车身钣金上,或者采用集线盒,将对接件固定在集线盒内,然后再将集线盒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形式。前者只适用于少部分自身带有固定结构的对接件,具有局限性;目前设计多采用后者集线盒的形式,在空间大小允许的情况下,集线盒内接插件多是平铺固定在同一个平面上。如附图1所示,39、40、41为固定对接件的结构,其均在集线盒大腔体内,对接件呈同一平面布置。而随着汽车上电器功能的增加,线束回路大量增多,导致接插件孔位需求变多,体积变大,对平铺结构的集线盒的边界要求也越来越大。但对于狭小的空间来说,加大的集线盒很难再满足空间布置需求。需要利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多的将多个对接件同时固定在一个集线盒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不能满足线束空间布置需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包括:主体,其一侧开口形成有至少两个独立设置的线束接插件安装腔,且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贯穿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端面;后盖,其通过接插的方式盖合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以对至少两个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进行遮盖。优选地,所述后盖包括:后盖主体,其固定盖合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所述后盖主体上开设有一通腔,所述通腔与其中一个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相对设置;盖体,其可开闭地盖合在所述后盖主体上,以对所述通腔进行遮挡或使所述通腔露出。优选地,所述主体上还向外延伸出有对线束接插件安装板,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卡孔。优选地,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线束接插件上设置的第一卡接孔相卡接的第一卡接结构。优选地,所述后盖主体朝向所述主体的端面上突出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结构,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后盖主体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接孔。优选地,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后盖的一侧还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供线束固定放置的线束固定板。优选地,所述盖体一侧通过铰链与所述后盖主体铰接,另一侧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后盖主体卡接。优选地,所述主体上还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与车体钣金件上设置的第三卡接孔相卡接的第三卡接结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中的线束接插件;接插至所述线束接插件中的线束。优选地,还包括:设置有第三卡接孔的车体钣金件,所述主体上向外延伸出的第三卡接结构卡接至所述第三卡接孔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上述的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规范了线束接插件的位置分布,使线束分支走向更可靠。尤其在空间狭小时,利用分层布置,提高空间利用率,提升装配效率,控制装配一致性。主机厂工人只需将其主体上设置的第三卡接结构卡接到车体钣金件对应的第三卡接孔位置处,再将需要插接的接插件插接好,便完成了安装,大大的节省了装配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而对于像汽车A柱这种空间狭小,且有的车型空间呈上小下大的结构,需要布置多对对接件时,线束分支多且杂乱,该集线盒规范了线束分支走向,利用两层错开的接插件固定结构,更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拆解图;图6为线束安装在本技术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线束接插件安装腔;2—第二线束接插件安装腔;3—线束接插件安装板;4—主体;5—后盖本体;6—盖体;7,8,9—线束固定板;10,11,12,13,--第三卡接结构;14,15,16,17—第二卡接结构;18,19,20,21—第二卡接孔;22,23---铰链;24--第一卡扣;25--第二卡扣;26,27—第一卡接结构;38—固定卡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参照图2至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包括:主体4,其一侧开口形成有至少两个独立设置的线束接插件安装腔,且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贯穿所述主体4的相对两侧端面;后盖,其通过接插的方式盖合在所述主体4的另一侧,以对至少两个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进行遮盖。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该线束接插件安装腔为2个,包括图2、3和5中的第一线束接插件安装腔1和第二线束接插件安装腔2,两个线束接插件安装腔之间相分隔开。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需要,对该线束接插件安装腔的数量设置为更多个,如3个,4个等。其中,为了实现线束接插件在该线束接插件安装腔内的固定,在两个线束接插件安装腔的腔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线束接插件设置的第一卡接孔相卡接的第一卡接结构,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卡接至该线束接插件上设置的第一卡接孔中,来实现线束接插件在线束接插件固定腔内的安装。如图2所示,在第一线束接插件安装腔1的腔壁处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接结构26,在第二线束接插件安装腔2的腔壁处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接结构27。更进一步地,如图2、3和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4上还向外延伸出有对线束接插件安装板3,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板3上设置有固定卡孔38。该固定卡孔38为一个锁形孔,其最大孔径为7mm。如图2和5,该线束接插件安装板3自主体4远离该后盖主体5的一侧向下延伸出,这样,在线束接插件固定在该线束接插件安装板4上后,固定在该线束接插件安装板4上的线束接插件不会和在第二线束接插件安装腔2内安装的线束接插件之间发生位置干涉。优选地,如图3和5所示,所述后盖包括:后盖主体5,其固定盖合在所述主体4的另一侧,所述后盖主体5上开设有一通腔,所述通腔与其中一个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相对设置;盖体6,其可开闭地盖合在所述后盖主体5上,以对所述通腔进行遮挡或使所述通腔露出。具体来说,如图3和图5,所述后盖主体5朝向所述主体4的端面上突出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结构14,15,16,17,所述主体4朝向所述后盖主体5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二卡接结构14,15,16,17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接孔18,19,20,21。考虑到在后盖主体5和主体4之间卡接完成后,在主机厂需要进行第一线束接插件安装腔1内的线束接插件安装时,必须将后盖主体5和主体4之间的连接解除掉。这种拆解方式需要将后盖主体5和主体4之间所有的卡接配合部位进行拆解,拆解操作较为繁琐。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其一侧开口形成有至少两个独立设置的线束接插件安装腔,且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贯穿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端面;/n后盖,其通过接插的方式盖合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以对至少两个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进行遮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其一侧开口形成有至少两个独立设置的线束接插件安装腔,且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贯穿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端面;
后盖,其通过接插的方式盖合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以对至少两个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进行遮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
后盖主体,其固定盖合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所述后盖主体上开设有一通腔,所述通腔与其中一个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相对设置;
盖体,其可开闭地盖合在所述后盖主体上,以对所述通腔进行遮挡或使所述通腔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还向外延伸出有对线束接插件安装板,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卡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接插件安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线束接插件上设置的第一卡接孔相卡接的第一卡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萍毛国军吴震蔡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