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07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包括滑轨组件和座椅骨架,滑轨组件和座椅骨架之间设有减震组件,滑轨组件包括相互匹配的下滑轨和上滑轨,减震组件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上框和下框,以及位于上框和下框之间的弹簧伸缩组件,其中下框与上滑轨固定连接,座椅骨架则固定支撑于上框上,减震组件还配置有电动调节机构,用于调整弹簧伸缩组件的力值。通过对减震组件及调整机构进行改变,同时调整整体安装布局结构,使其适应于皮卡、越野等,使该类乘用车座椅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改善驾乘舒适性,同时具有极佳的用户体验感。

Passenger car seat with damp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
本技术涉及车用座椅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
技术介绍
车身结构主要分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城市用车如轿车、大部分SUV是承载式车身,乘坐舒适度较高,而载重、越野用车如卡车、皮卡、硬派SUV等则是非承载式车身,受车身结构和用途的限制,乘坐的舒适性较差,为改善这一情况,通常在卡车座椅上安装悬浮机构,以提升其驾乘舒适性,而皮卡,硬派SUV则通常采用常规轿车座椅,因而不能良好吸收车身传递的振动,乘坐舒适性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适合皮卡,越野车等车型,提高其驾乘舒适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包括滑轨组件和座椅骨架,其关键在于:所述滑轨组件和座椅骨架之间设有减震组件,所述滑轨组件包括相互匹配的下滑轨和上滑轨,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上框和下框,以及位于上框和下框之间的弹簧伸缩组件,其中下框与上滑轨固定连接,座椅骨架则固定支撑于上框上,所述减震组件还配置有电动调节机构,用于调整弹簧伸缩组件的力值。采用以上结构,将减震组件设置于滑轨组件上方,而滑轨则直接与车底板固定连接,可相对提高座椅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因为采用电动调节机构对减震组件中弹簧伸缩组件进行调节,更适应于乘用车较小的活动空间,具有更高级的用户体验感,同时进一步提高乘用车的驾乘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上框两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正对设置的上滑槽,所述下框两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正对设置的下滑槽,所述上框和下框的后端具有正对设置的上连接轴和下连接轴;所述上框和下框之间对称设置有两组减震叉架,所述减震叉架包括中部铰接的外边板和内边板,两块所述外边板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下滑动轴和上连接轴相互连接,两块所述内边板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上滑动轴和下连接轴相互连接,所述下滑动轴两端与下滑槽滑动配合,上滑动轴两端与上滑槽滑动配合。通过铰接设置的减震叉架,以一端固定另一端活动的设置方式,实现对上框的浮动支撑,同时通过滑动可调整上框的高度位置,从而实现座椅的高度调节。作为优选:所述弹簧伸缩组件包括沿上框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拉簧,所述电动调节机构包括沿上框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架和丝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电机,其中安装架与上框固定连接,该安装架前端两侧具有正对设置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具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拉簧板,所述拉簧板沿上框长度方向设置,安装架后端设有弹簧挂轴,所述拉簧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拉簧板和弹簧挂轴上;所述拉簧板上固设有与丝杆螺纹配合的螺母座,所述电机通过涡轮蜗杆传动机构与丝杆相连,所述座椅骨架一侧的旁侧板上设有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电机。采用以上方案,大大提高拉簧伸缩调节的稳定性,同时电机通过涡轮蜗杆传动机构对丝杆进行驱动调节,提高了调节的精准度和平稳性,且将开关置于旁侧板上,更方便驾乘人员进行操作调整,提高驾乘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涡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具有快接头,所述快接头上具有沿其径向设置的弹簧销,所述丝杆靠近涡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弹簧销配合的销孔。采用以上方案,大大提高丝杆与涡轮蜗杆传动机构之间的配合拆装效率,特别适合后期更换零部件,便于保养维护,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作为优选:两个所述拉簧之间设有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沿上框长度方向设置,并通过减震臂支撑在下框上,所述减震臂倾斜设置,并朝下框前端延伸,所述减震臂上端与安装架铰接,所述弹簧挂轴与阻尼弹簧固定连接,减震臂上对应弹簧挂轴位置设有限位槽,所述减震臂下端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滚轮,所述阻尼弹簧的阻尼杆与丝杆固定连接。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提高阻尼弹簧的稳定性,同时使阻尼弹簧与丝杆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相对上框的倾斜角度较小,减少阻尼弹簧左右晃动幅度,有利于延长阻尼弹簧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下框上对应减震臂下端滚轮的位置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下框合围形成活动槽,以限制滚轮行程,所述活动槽高度与滚轮直径相适应。采用以上方案,主要通过活动槽对滚轮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可进一步确保阻尼弹簧的对中状态,防止左右晃动,同时对其上下偏移幅度进行限制,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阻尼杆通过连接管与丝杆相连,所述连接管呈中空结构,所述阻尼杆和丝杆分别伸入连接管的两端,并通过固定销分别固定。采用以上方案,提高丝杆与阻尼弹簧的拆装效率,便于后期保养维修。作为优选:所述下框前后两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前安装支耳和后安装支耳,所述前安装支耳和后安装支耳倾斜朝上延伸,并与所述上滑轨固定连接,所述下框位于两组滑轨组件之间,且与上滑轨平行设置。采用以上方案,可大大减少减震组件的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其更适应于乘用车车型。作为优选:所述上框前后两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前支撑耳和后支撑而,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耳上具有正对设置的前支撑槽,对称设置的两个后支撑而上具有正对设置的后支撑槽;所述座椅骨架底部前端具有与所述前支撑槽配合的前横梁,后端具有与所述后支撑槽配合的后横梁。采用以上方案,可对座椅骨架提供更稳定的支撑,确保减震组件工作过程中,座椅骨架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作为优选:所述上滑轨后端设有安全带下固定结构。采用以上方案,使得安全带下固定结构可跟谁上滑轨一同滑动,安全带的松紧只受到减震组件浮动影响,确保驾乘人员的具有更良好的松紧感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通过对减震组件及调整机构进行改变,同时调整整体安装布局结构,使其适应于皮卡、越野等,使该类乘用车座椅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改善驾乘舒适性,同时具有极佳的用户体验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减震组件与滑轨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开关位置示意图;图5为弹簧伸缩组件与电动调节机构配合结构剖面图;图6为弹簧伸缩组件与电动调节机构配合结构爆炸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图8为安装架与上框配合结构示意图;图9为减震臂与安装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丝杆与快接头配合结构放大图;图11为座椅骨架底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12所示的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主要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的座椅骨架2、减震组件3和滑轨组件1,其中减震组件3还配置有电动调节机构5,如图所示,滑轨组件1主要包括相互匹配的上滑轨11和下滑轨10,减震组件3则主要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上框3a和下框3b,以及连接上框3a和下框3b的减震叉架和设置在上框3a和下框3b之间的弹簧伸缩组件4,电动调节机构5主要用于实现对弹簧伸缩组件4的电动调节,即改变弹簧伸缩组件4的力值,从而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包括滑轨组件(1)和座椅骨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组件(1)和座椅骨架(2)之间设有减震组件(3),所述滑轨组件(1)包括相互匹配的下滑轨(10)和上滑轨(11),所述减震组件(3)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上框(3a)和下框(3b),以及位于上框(3a)和下框(3b)之间的弹簧伸缩组件(4),其中下框(3b)与上滑轨(11)固定连接,座椅骨架(2)则固定支撑于上框(3a)上,所述减震组件(3)还配置有电动调节机构(5),用于调整弹簧伸缩组件(4)的力值;/n所述下框(3b)前后两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前安装支耳(35)和后安装支耳(36),所述前安装支耳(35)和后安装支耳(36)倾斜朝上延伸,并与所述上滑轨(11)固定连接,所述下框(3b)位于两组滑轨组件(1)之间,且与上滑轨(11)平行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包括滑轨组件(1)和座椅骨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组件(1)和座椅骨架(2)之间设有减震组件(3),所述滑轨组件(1)包括相互匹配的下滑轨(10)和上滑轨(11),所述减震组件(3)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上框(3a)和下框(3b),以及位于上框(3a)和下框(3b)之间的弹簧伸缩组件(4),其中下框(3b)与上滑轨(11)固定连接,座椅骨架(2)则固定支撑于上框(3a)上,所述减震组件(3)还配置有电动调节机构(5),用于调整弹簧伸缩组件(4)的力值;
所述下框(3b)前后两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前安装支耳(35)和后安装支耳(36),所述前安装支耳(35)和后安装支耳(36)倾斜朝上延伸,并与所述上滑轨(11)固定连接,所述下框(3b)位于两组滑轨组件(1)之间,且与上滑轨(11)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3a)两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正对设置的上滑槽(3a0),所述下框(3b)两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正对设置的下滑槽(3b0),所述上框(3a)和下框(3b)的后端具有正对设置的上连接轴(30)和下连接轴(31);
所述上框(3a)和下框(3b)之间对称设置有两组减震叉架,所述减震叉架包括中部铰接的外边板(3c)和内边板(3d),两块所述外边板(3c)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下滑动轴(32)和上连接轴(30)相互连接,两块所述内边板(3d)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上滑动轴(33)和下连接轴(31)相互连接,所述下滑动轴(32)两端与下滑槽(3b0)滑动配合,上滑动轴(33)两端与上滑槽(3a0)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伸缩组件(4)包括沿上框(3a)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拉簧(40),所述电动调节机构(5)包括沿上框(3a)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架(50)和丝杆(5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丝杆(51)转动的电机(5a),其中安装架(50)与上框(3a)固定连接,该安装架(50)前端两侧具有正对设置的调节槽(500),所述调节槽(500)内具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拉簧板(52),所述拉簧板(52)沿上框(3a)长度方向设置,安装架(50)后端设有弹簧挂轴(53),所述拉簧(40)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拉簧板(52)和弹簧挂轴(53)上;
所述拉簧板(52)上固设有与丝杆(51)螺纹配合的螺母座(54),所述电机(5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吉强苟华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