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螺杆移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027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1:19
公开一种以轴承为媒介将螺杆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驱动轴承及第二驱动轴承沿旋转的螺杆轴的螺丝槽移动,从而将所述螺杆轴的旋转力转换为布置于所述螺杆轴上方的可动板的直行力,在所述螺杆轴形成两面螺丝槽,所述第一驱动轴承的外圈相接于所述两面螺丝槽的一面而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轴承的外圈相接于所述螺丝槽的另一面而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轴承和第二驱动轴承以对称的方式倾斜地结合于所述可动板的前后方向,从而使所述驱动轴承的外圈在所述可动板的前后方向全部暴露。

Bearing screw transf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轴承螺杆移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螺杆移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以轴承为媒介将螺杆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以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05-0126950申请利用轴承的螺杆移送装置并授权为专利第10-0657657号,之后持续对其进行改善,并公开了,之后持续对其进行改善,从而公开有韩国公开专利公报公开号第10-2007-0059976号、韩国授权专利公报授权号第10-0828235号、韩国授权专利公报授权号第10-0883628号、韩国授权专利公报授权号第10-0919909号、韩国授权专利公报授权号第10-086072号、韩国授权专利公报授权号第10-115034号、韩国授权专利公报授权号第10-1083739号、韩国授权专利公报授权号第10-1084376号、韩国授权专利公报授权号第10-1039623号、韩国公开专利公报公开号第10-2013-0013040号、韩国公开专利公报公开号第10-2013-0104955号、韩国公开专利公报公开号第10-2015-0050841号等。这些专利技术均构成为:在螺杆轴的外侧布置有圆筒或排列为圆筒形的杆,在这些圆筒或杆内侧沿螺杆轴的螺纹轨迹排列有多个轴承,从而圆筒或排列为圆筒形的杆与在其内侧沿螺纹轨迹布置的轴承能够起到螺母的功能。在圆筒或排列为圆筒形的杆贴附有载体或可动块,并且在载体或可动块承载负荷。当螺杆轴通过马达而旋转时,旋转力通过轴承转换为直行力,并且结合于轴承的圆筒、载体、负荷等会直线运动。但是,上述的现有轴承螺杆移送装置在实际制造并进行大量测试的结果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用化。轴承螺杆移送装置通过接触螺丝槽而滚动运动的径向轴承(在本专利技术中简称为“轴承”)将螺杆轴的旋转力转换为直行力。此时,为了将螺杆轴的旋转力传递至轴承,在轴承的外圈与螺杆轴的螺丝槽之间需要通过能够产生传递力所需的摩擦力的恒定的接触压力(以下,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其称为“预压”)保持接触。若解除该螺杆轴与轴承外圈之间的接触,则不会发生力的传递,而只有螺杆轴空转,若螺杆轴与轴承之间的预压过大,则螺杆轴驱动马达将承受较大的负荷,从而转换效率显著降低。因此,在轴承螺杆移送装置中,运转时在每个瞬间适当地保持螺杆轴与轴承之间的预压是必要的运转要素。并且,轴承螺杆移送装置的全部构成要素必须有机结合,以使运转时螺杆轴与轴承之间的预压保持恒定,当预压超出适当的程度时,能够对其快速地进行自动调节或手动调节。另外,对于现有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而言,在运转前或运转后难以将各个轴承的预压调节到适当的水平,并且具有在运转中发生预压严重变化的问题。现有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的轴承在包围螺杆轴周围的圆筒或结合于盖部的排列为圆筒形状的杆沿螺杆轴的螺丝槽轨迹布置为多个。因此,全部轴承通过包围螺杆轴周围的圆筒或结合于盖部的排列为圆筒形状的杆机械结合而联动,若调节一个轴承的预压,则其他轴承的预压也会产生变化。尤其,存在以螺杆轴为中心沿半径方向在相反点相向的轴承,这意味着在调节一个轴承的预压的情况下会对以螺杆轴为中心沿半径方向在相反点相向的轴承造成影响。因此,适当地调节所有轴承的预压非常困难。尤其,当在螺杆轴螺丝槽的一侧相同的连续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轴承时,适当地调节预压极度地困难。因此,在现有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中,实际上有助于动力传递的轴承同时仅有一个或两个,其余轴承处于闲置状态。不仅如此,轴承预压的调节需要在将支撑轴承的圆筒等组装于螺杆轴的状态下进行,但是在将圆筒等组装于螺杆轴的状态下,螺杆轴的螺丝槽不暴露于外部,因此精密地调节预压非常困难。这意味着当使用现有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时预压不适当导致动力变化及传递不顺畅而使预压调节非常困难。另外,对于现有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而言,即使在运转前对轴承的预压进行适当调节,运转中也会不断地发生预压变化。这是因为持续保持轴承外圈表面与螺杆轴螺丝槽之间的接触非常困难。虽然运转中预压变化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螺杆轴下垂、螺杆轴晃动等螺杆轴暂时的变形。如上所述,现有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在运转中承受结合有轴承的圆筒等的荷重、结合于圆筒等的载体、运动块等的荷重、结合于载体、运动块等的负荷的荷重。可动块的负荷全部持续作用于螺杆轴。因此,在运转中发生螺杆轴下垂、螺杆轴晃动等螺杆的轴暂时的变形,从而导致轴承与螺杆轴的接触预压发生变化。与螺杆轴的接触暂时解除的轴承完全无助于动力传递,与螺杆轴的接触压力不适当地变大的轴承导致动力传递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轴承螺杆移送装置的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运转中能够持续保持轴承外圈表面与螺杆轴螺丝槽之间的接触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当外圈表面与螺杆轴螺丝槽之间的预压在最初进行组装时或者使用中超出适当范围时能够易于进行预压调节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三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减小与螺杆轴结合的轴承螺母自身的体积和荷重而在使用中最小化螺杆轴的下垂、螺杆轴的晃动等螺杆轴暂时的变形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四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分散直线移送块的负荷而不集中于螺杆轴而在使用中最小化螺杆轴的下垂、螺杆轴的晃动等螺杆轴暂时的变形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五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中轴承螺母能够发挥自动调心功能而持续保持轴承外圈表面与螺杆轴螺丝槽之间的接触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六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运转中螺杆轴的下垂、俯仰(pitching)、横摆(yawing)而持续保持轴承外圈表面与螺杆轴螺丝槽之间的接触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技术方案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问题至第三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在轴承螺杆移送装置中,第一驱动轴承及第二驱动轴承沿旋转的螺杆轴的螺丝槽移动,从而将所述螺杆轴的旋转力转换为布置于所述螺杆轴上方的可动板的直行力,在所述螺杆轴形成两面螺丝槽,所述第一驱动轴承的外圈相接于所述两面螺丝槽的一面而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轴承的外圈相接于所述螺丝槽的另一面而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轴承和第二驱动轴承以对称的方式倾斜地结合于所述可动板的前后方向,从而使所述驱动轴承的外圈在所述可动板的前后方向全部暴露。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问题至第三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更有效地解决:在所述可动板的前方形成有从可动板主体向前方上方倾斜地曲折的第一上方曲折翼,在所述第一上方曲折翼的下表面固定有沿所述第一上方曲折翼形状曲折并相比于第一上方曲折翼具有向倾斜方向及水平方向延伸的面积的第一弹性板,并且在所述可动板的后方形成有从可动板主体向后方上方倾斜地曲折的第二上方曲折翼,在所述第二上方曲折翼的下表面固定有沿所述第二上方曲折翼形状曲折并相比于第二上方曲折翼具有向倾斜方向及水平方向延伸的面积的第二弹性板,进而在所述第一弹性板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轴承,在所述第二弹性板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轴承。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螺杆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n第一驱动轴承及第二驱动轴承沿旋转的螺杆轴的螺丝槽移动,从而将所述螺杆轴的旋转力转换为布置于所述螺杆轴上方的可动板的直行力,/n在所述螺杆轴形成两面螺丝槽,所述第一驱动轴承的外圈相接于所述两面螺丝槽的一面而移动,/n所述第二驱动轴承的外圈相接于所述螺丝槽的另一面而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轴承和第二驱动轴承以对称的方式倾斜地结合于所述可动板的前后方向,从而使所述驱动轴承的外圈在所述可动板的前后方向全部暴露。/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08 KR 10-2018-00275711.一种轴承螺杆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驱动轴承及第二驱动轴承沿旋转的螺杆轴的螺丝槽移动,从而将所述螺杆轴的旋转力转换为布置于所述螺杆轴上方的可动板的直行力,
在所述螺杆轴形成两面螺丝槽,所述第一驱动轴承的外圈相接于所述两面螺丝槽的一面而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轴承的外圈相接于所述螺丝槽的另一面而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轴承和第二驱动轴承以对称的方式倾斜地结合于所述可动板的前后方向,从而使所述驱动轴承的外圈在所述可动板的前后方向全部暴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板的前方形成有从可动板主体向前方上方倾斜地曲折的第一上方曲折翼,在所述第一上方曲折翼的下表面固定有沿所述第一上方曲折翼形状曲折并相比于第一上方曲折翼具有向倾斜方向及水平方向延伸的面积的第一弹性板,在所述可动板的后方形成有从可动板主体向后方上方倾斜地曲折的第二上方曲折翼,在所述第二上方曲折翼的下表面固定有沿所述第二上方曲折翼形状曲折并相比于第二上方曲折翼具有向倾斜方向及水平方向延伸的面积的第二弹性板,在所述第一弹性板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轴承,在所述第二弹性板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螺杆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固定所述上方曲折翼和所述弹性板时,仅在水平面进行固定,在各个上方曲折翼形成贯通螺口,在所述贯通螺口紧固有预压调节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千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运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