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4,6-三硝基苯酚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9790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4,6‑三硝基苯酚的检测方法。所述传感器包括基底、垂直分布于基底表面的纳米金属棒阵列以及负载在纳米金属棒上的二硫化钼量子点;其中,相邻两个纳米金属棒之间的间隔不超过1nm,二硫化钼量子点的平均直径为2‑4nm。该传感器能够发出强度较高的绿色荧光,人眼可辨程度高,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和高效性,且荧光效率高,可特异性识别TNP,当待测TNP被捕获后,其荧光信号被明显地猝灭,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痕量TNP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4,6-三硝基苯酚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4,6-三硝基苯酚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2,4,6-三硝基苯酚(TNP)是一种重要的硝基芳香族炸药,比著名的三硝基甲苯(TNT)具有更强的爆炸威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法医学研究、地雷探测和火箭燃料制造等领域。2,4,6-三硝基苯酚被认为是一种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并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产生持久的不利影响。因此,近年来对TNP检测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TNP和TNT的结构和性质极为相似,许多检测TNP的方法往往受到TNT的干扰。因此,对TNP的选择性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TNP对二硫化钼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效应的无标记传感器能够选择性地检测TNP,然而该传感器在检测TNP过程中依然遇到一些问题:其一,使用非脉冲光(如紫外灯)作为光源激发二硫化钼量子点发光,当波长大于500nm时,其发光强度极低甚至不发光。其二,激发光与荧光波长在光谱上非常靠近,严重干扰人眼对颜色的辨别。例如,用商业化的365nm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垂直分布于基底表面的纳米金属棒阵列以及负载在纳米金属棒上的二硫化钼量子点;其中,相邻两个纳米金属棒之间的间隔不超过1nm,二硫化钼量子点的平均直径为2-4n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垂直分布于基底表面的纳米金属棒阵列以及负载在纳米金属棒上的二硫化钼量子点;其中,相邻两个纳米金属棒之间的间隔不超过1nm,二硫化钼量子点的平均直径为2-4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属棒包括纳米金棒或纳米银棒;
优选地,所述纳米金属棒的长度为5-10nm,优选为5-8nm,进一步优选为5-7nm;
优选地,所述纳米金属棒的长径比为2-8,优选为3-8,进一步优选为4-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硫化钼量子点为单层结构;
优选地,二硫化钼量子点的厚度为0.7-1.2nm;
优选地,二硫化钼量子点的荧光峰值为560nm;
优选地,二硫化钼量子点负载于纳米金属棒阵列尖端;
优选地,所述基底包括硅片或玻璃,优选包括硅烷化的硅片或硅烷化的玻璃。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纳米金属棒分散液滴加到基底表面,干燥后得到自组装有纳米金属棒阵列的基底,所述纳米金属棒阵列垂直地自组装在基底表面;
(b)将步骤(a)得到的基底浸没于二硫化钼量子点分散液中,搅拌后二硫化钼量子点负载于纳米金属棒上,得到所述传感器;
或,将二硫化钼量子点分散液旋涂于步骤(a)得到的基底上,二硫化钼量子点负载于纳米金属棒上,得到所述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对基底依次进行清洗、亲水性处理和硅烷化处理的步骤;
优选地,清洗所用的试剂包括乙醇和/或丙酮,清洗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江张欣
申请(专利权)人:北威重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