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式人行道闸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13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49
一种自锁式人行道闸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包括导静电球组件、接头、顶部罩、栏杆、内管、底座和加长杆组成,所述内管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按压转动装置,所述按压转动装置,保证在人员按下导静电球组件时,人员能够推动栏杆与加长杆转动,当导静电球组件未被按下时,栏杆与加长杆被锁定,在所述底座内,内管与顶部罩之间设置弹性回位装置,所述弹性回位装置,当人员经过后,带动内管、栏杆和加长杆复位,整个功能完全通过机械结构自动实现,可在油气等爆炸区域入口处设置,能够确保进入的人员能够100%消除人体静电,消除静电引燃事故隐患。

A self-locking alarm device for static discharge of pedestrian g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锁式人行道闸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电释放报警装置,属于安防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锁式人行道闸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
技术介绍
按照国家标准与石化行业标准规定,在进入泵房、油罐扶梯、油罐采样口、装卸作业区内的操作平台、装置区采样处、加油站卸油口处等危险作业场所,均需要采用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释放人体静电。现有的本安型人体静电释放器均为立柱形式,虽然能起到消除人体静电的作用,但是前提是工作人员需要自觉去触摸该装置上的静电释放球,如果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主动去触摸静电释放球或是忘记触摸,那么就存在未释放人体静电进入危险作业场所的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锁式人行道闸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本装置增加了横向栏杆,栏杆长度危险场所的入口宽度相当,正常状态下无法推动,完全能够挡住入口。当工作人员需要进入时,其必须要按压静电释放球2cm,该动作会将人体携带的静电安全的释放,同时横向栏杆才能解除锁定,工作人员方可推动栏杆,正常进入危险场所,而当工作人员通过后,栏杆自动回弹并重新锁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人体静电释放器无法解决由于员工自觉而没有释放人体内静电,在进入油气等爆炸区域引起事故隐患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锁式人行道闸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能够确保进入的人员能够百分之百消除人体静电,消除静电引燃事故隐患。一种自锁式人行道闸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所述报警仪包括导静电球组件、接头、顶部罩、栏杆、内管、底座和加长杆,所述栏杆由栏杆方形管和栏杆圆形管组成,所述栏杆圆形管与栏杆方形管的一端垂直固接,所述顶部罩与栏杆圆形管卡接在一起,所述内管套接于所述栏杆圆形管内,内管一端通过接头与导静电球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越栏杆圆形管伸入底座内,所述内管与栏杆一体运动,所述加长杆套接在所述栏杆方形管内,所述顶部罩安装在底座上,在所述内管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按压转动装置,所述按压转动装置,保证在人员按下导静电球组件时,人员能够推动栏杆与加长杆转动,当导静电球组件未被按下时,栏杆与加长杆被锁止,在所述底座内,内管与顶部罩之间设置弹性回位装置,当人员经过后,所述弹性回位装置带动内管、栏杆和加长杆复位。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回位装置由两个弹簧和四个凸耳组成,其中所述内管两侧对称设置内管第一凸耳和内管第二凸耳,在内管第一凸耳和内管第二凸耳上方,在所顶部罩上对应设置顶部罩第一凸耳和顶部罩第二凸耳,在内管第一凸耳与顶部罩第一凸耳之间设置第一弹簧,在内管第二凸耳与顶部罩第二凸耳之间设置第二弹簧。进一步地,所述栏杆圆形管下端设置卡槽,所述内管第一凸耳和内管第二凸耳卡入卡槽中。进一步地,所述按压转动装置由底部挡板、V型弹珠、底部竖版和内管第三凸耳组成,所述底座内壁设置底座挡板和底座竖板,所述内管下端设置有内管第三凸耳,内管内安装有V型弹珠,当导静电球组件未被按下时,内管第三凸耳被卡入底部挡板的底部挡板卡槽中,V型弹珠被底部竖板阻挡处于压缩状态,当导静电球组件被按下时,内管带动内管第三凸耳和V型弹珠下移,V型弹珠弹出被底座竖板下端卡住,内管第三凸耳向下移动到了底座挡板下侧脱离底部挡板卡槽,加长杆和栏杆可以被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导静电球组件由静电亚导体导静电球壳、报警器盒、电池、蜂鸣器、LED灯和电路板组成。进一步地,所述顶部罩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轴承,在顶部罩与栏杆的上下接触断面各设置一个聚四氟垫片。进一步地,所述导静电球组件的按压行程为2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纯机械结构,不需要外接供能;2)能够实现自动回弹与锁定;3)功能上完全满足了必须释放人体静电才能通过的安全要求,可在油气等爆炸区域入口处设置,能够确保进入的人员能够100%消除人体静电,消除静电引燃事故隐患。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结构图;图2本专利技术栏杆圆形管侧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底部挡板俯视图。图中,01-导静电球组件、02-接头、03-顶部罩、04-栏杆、05-内管、06-底座、07-加长杆、0301-聚四氟垫片、0302-轴承、0401-卡槽、0402-栏杆圆形管、0501-内管第一凸耳、0502-内管第二凸耳、0503-内管第三凸耳、0504-V型弹珠、0601-底座挡板、0602-底座竖板、060101-底座挡板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一种自锁式人行道闸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所述报警仪包括导静电球组件01、接头02、顶部罩03、栏杆04、内管05、底座06和加长杆07,栏杆04由栏杆方形管和栏杆圆形管组成,栏杆圆形管与栏杆方形管一端垂直固接,顶部罩03与栏杆04组装为一体,其中顶部罩03与栏杆圆形管卡接在一起,内管05套接在栏杆圆形管内,一端通过接头02与导静电球组件01连接,另一端穿越栏杆圆形管伸入底座06内,内管05与栏杆04一体运动,加长杆07套接在栏杆方形管内,顶部罩03安装在底座06上,内管05两侧对称设置内管第一凸耳0501和内管第二凸耳0502,在内管第一凸耳0501和内管第二凸耳0502上方,在所顶部罩上对应设置顶部罩第一凸耳和顶部罩第二凸耳,在内管第一凸耳0501与凸耳之间放置第一弹簧,在内管第二凸耳0502与顶部罩第二凸耳之间设置第二弹簧。栏杆圆形管下端设置卡槽0401,内管第一凸耳0501和内管第二凸耳0502卡入卡槽中,栏杆的转动带动内管转动。底座06内壁设置底座挡板0601和底座竖板0602,内管05下端设置有内管第三凸耳0503内管内安装有V型弹珠0504,当导静电球组件未被按下时,内管第三凸耳0503被卡入底部挡板0601的底部挡板卡槽060101中,V型弹珠0504被底部竖板0602阻挡处于压缩状态,当导静电球组件被按下时,内管05带动内管第三凸耳0503和V型弹珠0504下移,V型弹珠0504弹出被底座竖板0602下端卡住,内管第三凸耳0503向下移动到了底座挡板0601下侧脱离底部挡板卡槽060101,加长杆和栏杆可以被转动。所述导静电球组件01由静电亚导体导静电球壳、报警器盒、电池、蜂鸣器、LED灯和电路板组成,静电亚导体导静电球壳与人体接触,导除人体静电,LED灯可显示绿色、黄色与红色,分别代表不同的状态,蜂鸣器可发出报警声。顶部罩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轴承0302,顶部罩与栏杆可以通过轴承自由转动,在顶部罩与栏杆的上下接触断面各设置一个聚四氟垫片0301用于润滑。组装后,正常状态下,底座挡板0601卡住内管第三凸耳0503,导致内管05无法转动,而内管第一凸耳0501和内管第二凸耳0502卡入栏杆圆形管的卡槽0401中,卡住栏杆04,导致栏杆无法转动,导致加长杆(07)无法转动,加长杆挡住入口,行人无法通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锁式人行道闸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仪包括导静电球组件、接头、顶部罩、栏杆、内管、底座和加长杆,所述栏杆由栏杆方形管和栏杆圆形管组成,所述栏杆圆形管与栏杆方形管的一端垂直固接,所述顶部罩与栏杆圆形管卡接在一起,所述内管套接于所述栏杆圆形管内,内管一端通过接头与导静电球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越栏杆圆形管伸入底座内,所述内管与栏杆一体运动,所述加长杆套接在所述栏杆方形管内,所述顶部罩安装在底座上,在所述内管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按压转动装置,所述按压转动装置,保证在人员按下导静电球组件时,人员能够推动栏杆与加长杆转动,当导静电球组件未被按下时,栏杆与加长杆被锁止,在所述底座内,内管与顶部罩之间设置弹性回位装置,当人员经过后,所述弹性回位装置带动内管、栏杆和加长杆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17 CN 20191098580971.一种自锁式人行道闸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仪包括导静电球组件、接头、顶部罩、栏杆、内管、底座和加长杆,所述栏杆由栏杆方形管和栏杆圆形管组成,所述栏杆圆形管与栏杆方形管的一端垂直固接,所述顶部罩与栏杆圆形管卡接在一起,所述内管套接于所述栏杆圆形管内,内管一端通过接头与导静电球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越栏杆圆形管伸入底座内,所述内管与栏杆一体运动,所述加长杆套接在所述栏杆方形管内,所述顶部罩安装在底座上,在所述内管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按压转动装置,所述按压转动装置,保证在人员按下导静电球组件时,人员能够推动栏杆与加长杆转动,当导静电球组件未被按下时,栏杆与加长杆被锁止,在所述底座内,内管与顶部罩之间设置弹性回位装置,当人员经过后,所述弹性回位装置带动内管、栏杆和加长杆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式人行道闸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回位装置由两个弹簧和四个凸耳组成,所述内管两侧对称设置内管第一凸耳和内管第二凸耳,在内管第一凸耳和内管第二凸耳上方,在所顶部罩上对应设置顶部罩第一凸耳和顶部罩第二凸耳,在内管第一凸耳与顶部罩第一凸耳之间设置第一弹簧,在内管第二凸耳与顶部罩第二凸耳之间设置第二弹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泰袁常泰朱连庆李峰田福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澳波泰克安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