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797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撞设施领域,提供了一种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包括钢铸立柱、滚轮和垫板;钢铸立柱固定于曲线隧道外侧的电缆沟上,钢铸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立柱螺帽,钢铸立柱的中部穿设有若干滚轮,各滚轮的下端分别安装有一垫板;滚轮具体包括圆柱滚子轴承、橡胶外套和聚氨酯填料层;圆柱滚子轴承设于最内端,橡胶外套设于最外端,聚氨酯填料层填充于圆柱滚子轴承与橡胶外套之间;此外,橡胶外套的外表面还设有反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安放、防撞功能好,且造价低;当设备安装后,能有效避免汽车对隧道结构的撞击;在汽车撞击后,半刚性的防撞设备能够有效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

A reflective anti-collision roller for cable trench outside curved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
本技术涉及防撞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
技术介绍
防撞设施现广泛运用于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公路转角等地。在公路隧道里,尤其在隧道曲线段,是交通事故的易发点,一种曲线隧道用防撞设施能够很好的起到缓冲作用,使交通事故带给人们的伤害最大程度地降低,同时也能降低事故对隧道结构的损害。然而,现有的防撞设施多以单桶为主,其不能充分发挥耗散汽车冲击能的作用,同时在制作上使用大量的材料,造成原材料上的浪费。据此,目前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安放方便、防撞性好,且造价低的曲线隧道外侧防撞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放方便、防撞性好,且造价低的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包括钢铸立柱、滚轮和垫板;所述钢铸立柱固定于曲线隧道外侧的电缆沟上,钢铸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立柱螺帽,钢铸立柱的中部穿设有若干滚轮,其中,各滚轮的下端还分别安装有一垫板;所述滚轮具体包括圆柱滚子轴承、橡胶外套和聚氨酯填料层;所述圆柱滚子轴承设置于滚轮的最内端,并套设于钢铸立柱之上,橡胶外套设置于滚轮的最外端,聚氨酯填料层则填充于圆柱滚子轴承与橡胶外套之间;此外,所述橡胶外套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反光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电缆沟的侧边开有一开口朝向隧道路面的凹槽,凹槽内固定有所述钢铸立柱。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钢铸立柱嵌入电缆沟混凝土中20cm深,钢铸立柱的顶部与电缆沟顶部混凝土之间通过立柱螺帽与第一高强螺栓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立柱螺帽通过第二高强螺栓固定在钢铸立柱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垫板通过第三高强螺栓固定在钢铸立柱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滚轮具体设置有三个,并自上而下依次穿设于钢铸立柱的中部;每个所述滚轮的下端分别配合有一个垫板,滚轮与对应垫板之间相抵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聚氨酯填料层具体为PU半硬泡semi-rigid制填料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整体装置的具体尺寸参数根据曲线隧道电缆沟安全规范加工而成;橡胶外套由天然橡胶材料(外表面设置反光层)加工而成;聚氨酯填料层的填充材料由PU半硬泡semi-rigid加工而成(具有较强的恢复力)。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为了加强警示作用,所述反光层具体由黄色反光材料制作而成,使之具有高度的光亮反射效果,可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力,减低事故发生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当事故发生时,在外力的撞击下,所述滚轮以钢铸立柱为中心,做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运动,将撞击的力量转变为旋转动能。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安放方便,其通过垫板的分隔作用,可有效减少防撞滚轮材料的用量,节约成本;同时,能使每个装置在受到车辆撞击时,通过滚轮的转动作用来消耗汽车撞击时的能量,将撞击的力量转变为旋转动能;(2)本技术在钢铸立柱上,自上而下地设置有多个滚轮;使用时,根据不同车辆的撞击高度,每个滚轮均能各自发挥其缓冲作用,可以大大地吸收撞击力道;(3)本技术在橡胶外套上设置有反光层,在曲线隧道内同时兼有警示和导向车流功能,可有效地减轻交通事故造成的后果,保护隧道电缆槽沟安全,降低隧道的维护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其结构简单、易于安放、防撞功能好,且造价低;当设备安装后,能有效避免汽车对隧道结构的撞击;在汽车撞击后,半刚性的防撞设备能够有效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本装置所具备的功能更适用于实际工程,有效实现了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同时,又保护了隧道衬砌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单个滚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的安装位置平面图;图4是实施例1中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安装位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钢铸立柱,11为立柱螺帽,2为滚轮,21为圆柱滚子轴承,22为橡胶外套,23为PU半硬泡semi-rigid制填料层,3为垫板,31为第三高强螺栓,4为曲线隧道外侧,5为电缆沟,51为凹槽,52为隧道路面,6为反光防撞滚轮在曲线隧道外侧上的具体安装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结构简单、安放方便,包括钢铸立柱1、滚轮2和垫板3。其中,钢铸立柱1固定于曲线隧道外侧4的电缆沟5上,钢铸立柱1的顶部设置有立柱螺帽11,钢铸立柱1的中部自上而下依次穿设有三个滚轮2,各滚轮2的下端分别对应安装有一垫板3,垫板3对滚轮2起支撑保护作用。当事故发生时,在外力的撞击下,各滚轮2以钢铸立柱1为中心,做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运动,将撞击的力量转变为旋转动能。滚轮2具体包括圆柱滚子轴承21、橡胶外套22和PU半硬泡semi-rigid制填料层23。其中,圆柱滚子轴承21设置于滚轮2的最内端,并套设于钢铸立柱1之上,橡胶外套22设置于滚轮2的最外端,PU半硬泡semi-rigid制填料层23则填充于圆柱滚子轴承21与橡胶外套22之间。为了加强警示作用,橡胶外套22的外表面还设置有黄色反光层(图中未标示),该设计使之具有高度的光亮反射效果,可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力,减低事故发生率。进一步地,电缆沟5的侧边开有一开口朝向隧道路面52的凹槽51,凹槽51内固定有钢铸立柱1;所述钢铸立柱1嵌入电缆沟5混凝土中20cm深,钢铸立柱1的顶部与电缆沟5顶部混凝土之间通过立柱螺帽11与第一高强螺栓(图中未标示)固定。进一步地,为了增加稳固性,立柱螺帽11通过第二高强螺栓(图中未标示)固定在钢铸立柱1上,垫板3通过第三高强螺栓31固定在钢铸立柱1上。进一步地,为了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橡胶外套22由天然橡胶材料加工而成,并且使用时,在圆柱滚子轴承21上涂上润滑油。此外,本实施例整体装置的具体尺寸参数均根据曲线隧道电缆沟5安全规范进行加工;曲线隧道的结构以及反光防撞滚轮在曲线隧道外侧上的具体安装位置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有益之处:(1)结构简单、安放方便,其通过垫板3的分隔作用,可有效减少防撞滚轮材料的用量,节约成本;同时,能使整个装置在受到车辆撞击时,通过滚轮2的转动作用来消耗汽车撞击时的能量,将撞击的力量转变为旋转动能;(2)钢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铸立柱、滚轮和垫板;所述钢铸立柱固定于曲线隧道外侧的电缆沟上,钢铸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立柱螺帽,钢铸立柱的中部穿设有若干滚轮,其中,各滚轮的下端还分别安装有一垫板;所述滚轮具体包括圆柱滚子轴承、橡胶外套和聚氨酯填料层;所述圆柱滚子轴承设置于滚轮的最内端,并套设于钢铸立柱之上,橡胶外套设置于滚轮的最外端,聚氨酯填料层则填充于圆柱滚子轴承与橡胶外套之间;此外,所述橡胶外套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反光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铸立柱、滚轮和垫板;所述钢铸立柱固定于曲线隧道外侧的电缆沟上,钢铸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立柱螺帽,钢铸立柱的中部穿设有若干滚轮,其中,各滚轮的下端还分别安装有一垫板;所述滚轮具体包括圆柱滚子轴承、橡胶外套和聚氨酯填料层;所述圆柱滚子轴承设置于滚轮的最内端,并套设于钢铸立柱之上,橡胶外套设置于滚轮的最外端,聚氨酯填料层则填充于圆柱滚子轴承与橡胶外套之间;此外,所述橡胶外套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反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沟的侧边开有一开口朝向隧道路面的凹槽,凹槽内固定有所述钢铸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线隧道外侧电缆沟反光防撞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铸立柱嵌入电缆沟混凝土中20cm深,钢铸立柱的顶部与电缆沟顶部混凝土之间通过立柱螺帽与第一高强螺栓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碧云席锦州熊国斌李建兴申玉生杨佳奇杜明哲李小彤张熙连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