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515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色组层及凸设于所述第一色组层背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多个支撑柱,所述第一色组层形成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多个所述支撑柱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内;和阵列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设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色组层,所述第二色组层对应部分所述支撑柱设置,并与所述支撑柱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在无需给各支撑柱设计段差的情况下,提高液晶盒厚的稳定性。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包括了彩膜基板、薄膜晶体管基板、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液晶以及设于彩膜基板和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的支撑物,该支撑物通常被称为PS(PhotoSpace),PS一般有两种类型,即MainPS(主要支撑物)和SubPS(辅助支撑物),MainPS的高度大于SubPS的高度。MainPS用于在LCD的正常状态下,维持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的间隔高度,也即维持液晶盒厚的稳定性;在显示面板受到外界压力时,MainPS被挤压而缩短,SubPS开始起到缓冲和支撑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膜基板的作用,使得显示面板不易受损。在外界压力消失后,MainPS弹性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提高液晶盒厚的稳定性。业界通常会给MainPS和SubPS设计段差,从而实现上述的提高液晶盒厚的功能,但实际上,MainPS和SubPS的段差设计精度很难把控。若MainPS和SubPS的段差过大则会导致显示面板在受到外界压力后,MainPS的形变太大,而无法弹性恢复到初始状态,造成显示器的显示不均匀。若MainPS和SubPS的段差太小,则又会导致同等液晶量下液晶整体的低温下限过窄,影响显示效果。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旨在提高液晶盒厚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色组层及凸设于所述第一色组层背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多个支撑柱,所述第一色组层形成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多个所述支撑柱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内;和阵列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设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色组层,所述第二色组层对应部分所述支撑柱设置,并与所述支撑柱抵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一色阻层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还设有第三色阻层,所述第三色阻层位于所述第二色组层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色阻层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色组层遮盖所述第二透光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阻层、第二色阻层以及第三色阻层分别为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以及蓝色色阻层。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还设有绝缘层,所述第二色阻层和所述第三色阻层位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部分所述支撑柱抵接于所述绝缘层。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逐渐减小。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支撑柱的垂直高度为H,2μm≤H≤5μm;且/或,多个所述支撑柱的垂直高度相当。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红色色阻层及凸设于所述红色色阻层背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多个支撑柱,所述红色色阻层形成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多个所述支撑柱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内;和阵列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设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绿色色阻层和蓝色色阻层,所述蓝色色阻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绿色色阻层之间,所述绿色色组层对应部分所述支撑柱设置,并与所述支撑柱抵接;以及液晶,填充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彩膜基板的第一基板上设置第一色组层,在第一色阻层上凸设有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间隔地设置于第一色阻层的第一非透光区内,再在阵列基板的第二基板上对应部分支撑柱设置第二色阻层,且第二色阻层与该部分的支撑柱相抵接。对应于第二色组层设置的支撑柱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起到主要支撑的作用,剩余的支撑柱不与阵列基板直接接触,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以此,彩膜基板在受外界压力时,与第二色阻层相对设置的支撑柱能够先形变并压缩,之后,剩余的支撑柱才开始抵接于阵列基板,并支撑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在外界压力消失后,与第二色阻层相对设置的支撑柱能够弹性恢复至初始状态,并使彩膜基板逐渐回归至初始位置,从而在无需给各支撑柱设计段差的情况下,提高了液晶盒厚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A-A向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全文中出现的“和/刻”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就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色组层及凸设于所述第一色组层背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多个支撑柱,所述第一色组层形成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多个所述支撑柱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内;和/n阵列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设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色组层,所述第二色组层对应部分所述支撑柱设置,并与所述支撑柱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色组层及凸设于所述第一色组层背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多个支撑柱,所述第一色组层形成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多个所述支撑柱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内;和
阵列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设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色组层,所述第二色组层对应部分所述支撑柱设置,并与所述支撑柱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一色阻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还设有第三色阻层,所述第三色阻层位于所述第二色组层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色阻层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色组层遮盖所述第二透光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层、第二色阻层以及第三色阻层分别为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以及蓝色色阻层。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还设有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振莉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