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牟月芳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混凝土给水栓防护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41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给水栓防护体,其由护体盖、护体管及护体底座三部分构成;护体盖为圆形,且护体盖镶嵌在护体管的管口内的戗台上并与管口平齐;护体管为实壁预制混凝土管,上端管壁特别加厚,逐渐过渡到中下段正常管壁厚度,管道内径上下相同没有变化;护体管的下端安装在护体底座上、圆环型限位挡圈内;护体底座为方形,中心预留圆孔,用于穿过给水立管;限位挡圈凸起底板一定高度,与预留圆孔同圆心,与安装后的护体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间隙内填充水泥砂浆固定护体管与护体底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端壁厚局部特别加大,起警示和防护双重作用;中下端地埋部分正常壁厚,既满足使用要求,又不额外增加材料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混凝土给水栓防护体
本技术属于农田水利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给水栓防护体。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正在普遍推广,低压管道技术便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灌溉方式,通过地埋水平输水管道输水,每间隔一定高度向地面垂直分出一支立管,安装给水控制装置用于向地面输水。有一种隐蔽式塑料给水控制装置,安装在输水立管的顶端,称为给水栓下栓体,埋置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连接上栓体后实现出水功能。为了营造一个塑料下栓体的工作空间,保证下栓体正常工作且不被破坏,需要在其周围安装一个保护装置。当前,这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给水栓防护装置多采用预制混凝土管,但普遍存在结构设计简单,应用效果不好的情况。一、管壁通常只有几个厘米厚,抗机械碰撞能力有限,尤其是上端部,易受机械碰撞后破损。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的做法:1、整体加厚壁管,但制作与运输、安装费用增加;2、在地面露出部位再套装一个预制混凝土护圈,但是,这样做既额外增加了制作与安装成本,又由于与防护管不能成为一体,结合松弛,很容易下沉,不能保证应用效果。二、现有同类产品的护体管与底座是上下摞在一起,仅仅能够起到一个防沉降的作用,一旦护体管上部遭遇外力时,由于护体管与底座呈分离状态,没有有效结合,立管容易倾斜、位移,保护功能丧失,累及给水栓下栓体安全。针对现有预制混凝土给水栓防护装置所存在的技术弊端,开发一种新型结构的给水栓防护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给水栓防护体,既能增强抗机械损伤能力,又能阻止护体管倾斜、移位,保证保护装置功能作用正常发挥,进而达到保护给水栓下栓体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混凝土给水栓防护体,其由护体盖、护体管及护体底座三部分构成;所述护体盖为圆形,且所述护体盖有预埋钢筋提手,镶嵌在护体管的管口内的戗台上并与管口平齐;所述护体管为实壁预制混凝土管,上端管壁特别加厚,逐渐过渡到中下段正常管壁厚度;所述护体管上下内径相同、管道通透,所述护体管的下端安装在护体底座上、限位挡圈内;所述护体底座为方形;所述护体底座中心预留圆孔,用于穿过给水立管;所述限位挡圈凸起护体底座上表面一定高度,与预留圆孔同圆心;所述限位挡圈与护体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水泥砂浆固定护体管与护体底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护体盖有预埋钢筋提手,操作更方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护体底座上有突起的限位挡圈,限制护体管位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挡圈的外侧安装有多个三角形支撑,增加护体底座的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护体盖有预埋钢筋提手,比通常的使用对夹把手夹紧一对预留孔的操作方法省确了工具,操作更方便。2)护体管为实壁预制混凝土管,上端管壁特别加厚,逐渐过渡到中下段正常管壁厚度。上端特别加厚,可大大提高警示作用和机械损伤防护能力;中下端正常水泥管壁厚,既满足使用要求,又不额外增加材料费用。3)底座有圆环型限位挡圈,挡圈与护体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用于填充水泥砂浆,固定护体管与底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当护体管上端遭遇外力时,护体管下端撬动挡圈,挡圈带动底座,底座成为有效的阻力力臂,阻止护体管倾斜、移位,保证防护体功能正常发挥,保护给水栓下栓体安全,进而达到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4)底板限位挡圈外侧有适合尺寸和数量的三角形支撑,使底座的刚性更强,既减少运输损伤,又保证使用效果和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安装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底座的俯视图;其中:1、护体盖;2、护体管;3、护体底座;4、限位挡圈;5、水泥砂浆;6、三角形支撑;7、圆孔;8、给水立管;9、给水栓下栓体;10、给水栓上栓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3所示,一种预制混凝土给水栓防护体,其由护体盖1、护体管2及护体底座3三部分构成;护体盖1为圆形,且护体盖1有预埋钢筋提手,镶嵌在护体管2的管口内的戗台上并与管口平齐;所述护体管2为实壁预制混凝土管,上端管壁特别加厚,逐渐过渡到中下段正常管壁厚度;护体管2的下端安装在护体底座3上、限位挡圈4内;护体底座3为方形,护体底座3中心预留圆孔7,用于穿过给水立管8;限位挡圈4凸起护体底座3上表面一定高度,与预留圆孔7同圆心;限位挡圈4与护体管2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间隙用于填充水泥砂浆5固定护体管2与护体底座3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给水栓下栓体9通过给水立管8与水平来水输水管相连接,当给水栓上栓体10与给水栓下栓体9结合后,实现出水灌溉的目的。限位挡圈4的外侧有三角形支撑6,三角形支撑6与护体底座3一体制作,增加底座的刚性。本技术产品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开挖给水立管8处工作基坑,准确把握基坑深度和宽度,处理后的基坑应当平整、密实;在给水立管8处准确测量管顶到地面的高度,然后截取长度的给水立管8,下端安装在水平管道内,保证给水立管8垂直和涂胶均匀、安装周正。把护体底座3通过中心圆孔7套入给水立管8,放入坑底、摆正位置,给水立管8上端安装给水栓下栓体9,保证安装牢固。将护体管2自下端套入给水栓下栓体9,安装在限位挡圈4内,限位挡圈4与护体管2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间隙内填充水泥砂浆5固定护体管2与护体底座3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在护体管2内外同时回填细土,内部回填土用细木棍倒实,填至下栓体中上部;外部填实到地面;扣上护体盖1,编号登记,竣工清理。本技术护体盖有预埋钢筋提手,比通常的使用对夹把手夹紧一对预留孔的操作方法省确了工具,操作更方便。护体管为实壁预制混凝土管,上端管壁特别加厚,逐渐过渡到中下段正常管壁厚度。上端特别加厚,可大大提高警示作用机械损伤防护能力;中下端正常水泥管壁厚,既满足使用要求,又不额外增加材料费用。底座有圆环型限位挡圈,挡圈与护体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用于填充水泥砂浆,固定护体管与底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当护体管上端遭遇外力时,护体管下端撬动挡圈,挡圈带动底座,底座成为有效的阻力力臂,阻止护体管倾斜、移位,保证保护装置功能正常发挥,进而达到保护给水栓下栓体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底板限位挡圈外侧有三角形支撑,使底座的刚性更强,既减少运输损失,又保证使用效果和寿命。护体管采用旋辊工艺生产,精密金属模具,生产工艺成熟,产品品质优良。井盖和井座利用精密塑料模具、强力震动床工艺生产,尺寸精确,密实度高,质量有保证。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内容,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以上优选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混凝土给水栓防护体,其特征在于:其由护体盖(1)、护体管(2)及护体底座(3)三部分构成;所述护体盖(1)为圆形,且所述护体盖(1)镶嵌在护体管(2)的管口内的戗台上并与管口平齐;所述护体管(2)为实壁预制混凝土管,上端管壁特别加厚,逐渐过渡到中下段正常管壁厚度;所述护体管(2)上下内径相同、管道通透,所述护体管(2)的下端安装在护体底座(3)上、限位挡圈(4)内;所述护体底座(3)为方形,所述护体底座(3)中心预留圆孔(7),用于穿过给水立管(8),所述限位挡圈(4)凸起护体底座(3)上表面一定高度,与预留圆孔(7)同圆心;所述限位挡圈(4)与护体管(2)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水泥砂浆(5)固定护体管(2)与护体底座(3)使之成为一个整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混凝土给水栓防护体,其特征在于:其由护体盖(1)、护体管(2)及护体底座(3)三部分构成;所述护体盖(1)为圆形,且所述护体盖(1)镶嵌在护体管(2)的管口内的戗台上并与管口平齐;所述护体管(2)为实壁预制混凝土管,上端管壁特别加厚,逐渐过渡到中下段正常管壁厚度;所述护体管(2)上下内径相同、管道通透,所述护体管(2)的下端安装在护体底座(3)上、限位挡圈(4)内;所述护体底座(3)为方形,所述护体底座(3)中心预留圆孔(7),用于穿过给水立管(8),所述限位挡圈(4)凸起护体底座(3)上表面一定高度,与预留圆孔(7)同圆心;所述限位挡圈(4)与护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月芳张爱芹韩民于佃亮
申请(专利权)人:牟月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