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幸陈梓专利>正文

一种园林植物灌溉专用排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41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植物灌溉专用排水管,其结构包括水管主体、连接器和透水结构,通过设置了连接器在水管主体之间,通过将两个水管主体上的插杆分别插入连接管顶端面左右两侧的插孔中,然后转动连接管使得水管主体卡在插孔内的凹槽内,并且通过连接管内的内管设置的过滤网和通孔对水中的沙石进行过滤,达到了快速将管道进行连接,提高效率,并且对水中的沙石进行快速过滤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了透水结构在水管主体内,当土壤中的含水量过大时通过透水孔进入水管主体向外排出,当水管主体内的水过多时,通过透水孔进入到土壤内进行补水,达到了使排水管快速对土壤进行补水或排水的有益效果。

A special drainage pipe for garden plant irrig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植物灌溉专用排水管
本技术涉及排水管
,具体涉及一种园林植物灌溉专用排水管。
技术介绍
在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园林绿化领域,常常需要移栽树木等其他植物,而在湿润多雨的南方,一旦遇到雨季或者灌溉用水过多时,移栽的树木生长容易出现涝根、厌氧、腐烂等情形,导致移栽的植物的成活率较低,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通常为设置相关的排水管以便于将园林土壤内过多的水进行排出,但是现有技术不便于快速将管道与管道进行连接且不便于将管道内的沙石进行阻挡收集,并且排水管对植物土壤不便于快速进行补水或者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园林植物灌溉专用排水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于快速将管道与管道进行连接且不便于将管道内的沙石进行阻挡收集,并且排水管对植物土壤不便于快速进行补水或者排水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园林植物灌溉专用排水管,包括水管主体、进水口、出水口、连接器和透水结构,所述水管主体呈内部中空状且水管主体首尾两端中部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内侧贯通于出水口内侧,所述连接器由连接管、插孔、插杆、密封圈、内管、通孔、过滤网、限位板、卡槽和卡块组成,所述连接管呈两端相贯通状且连接管内侧端面与水管主体外侧端面活动连接,所述插孔开设于连接管顶端面左右两端,所述插杆底端与水管主体顶端面左右两侧为一体化结构且插杆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于插孔内侧端面,所述密封圈安装于连接管内侧左右两端,并且密封圈内侧端面紧密贴合于水管主体外侧左右两端,所述内管设置于连接管内侧且内管呈右端面密封左端面镂空状,所述通孔贯通于内管内侧端面和连接管内侧,所述过滤网固定安装于内管内侧右端,并且过滤网右端面完全覆盖于内管内侧右端面,所述限位板分布于连接管内侧顶端面中部和内侧底端面中部,且限位板与连接管内侧端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槽开设于限位板左端面,所述卡块设置于内管右端面顶侧中部和右端面底侧中,并且卡块的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于卡槽内侧端面。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结构由透水孔、透水网、透水布层、活性炭层、海绵透水层组成,所述透水孔贯通于水管主体的外表面和内侧端面,所述透水网安装于透水孔内侧顶端,所述透水布层设置于透水孔内侧且位于透水网底部,所述活性炭层分布于透水布层和海绵透水层之间,所述海绵透水层固定连接于透水孔内侧底端。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左端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弧形环,并且弧形环的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于连接管的内侧左端。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底端面中部和内侧顶端面中部设置有弧形凹槽,并且弧形凹槽的内侧端面与内管顶端面左侧中部和底端面左侧中部设置的凸点外侧端面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插孔的内侧端面呈“J”形状,并且插孔的外部凹槽大小与插杆的外侧端面大小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凸条纹。进一步的,所述卡块的外侧端面设置有光滑不锈钢层。进一步的,所述水管主体材质为ABS塑料材质。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技术不便于快速将管道与管道进行连接且不便于将管道内的沙石进行阻挡收集的问题,通过设置了连接器在水管主体之间,通过将两个水管主体上的插杆分别插入连接管顶端面左右两侧的插孔中,然后转动连接管使得水管主体卡在插孔内的凹槽内,并且通过连接管内的内管设置的过滤网和通孔对水中的沙石进行过滤,达到了快速将管道进行连接,提高效率,并且对水中的沙石进行快速过滤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排水管对植物土壤不便于快速进行补水或者排水的问题,通过设置了透水结构在水管主体内,当土壤中的含水量过大时通过透水孔进入水管主体向外排出,当水管主体内的水过多时,通过透水孔进入到土壤内进行补水,达到了使排水管快速对土壤进行补水或排水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透水结构结构示意图。图中:水管主体-1、进水口-2、出水口-3、连接器-4、透水结构-5、连接管-41、插孔-42、插杆-43、密封圈-44、内管-45、通孔-46、过滤网-47、限位板-48、卡槽-49、卡块-410、透水孔-51、透水网-52、透水布层-53、活性炭层-54、海绵透水层-5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植物灌溉专用排水管:包括水管主体1、进水口2、出水口3、连接器4和透水结构5,水管主体1呈内部中空状且水管主体1首尾两端中部分别开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进水口2内侧贯通于出水口3内侧,连接器4由连接管41、插孔42、插杆43、密封圈44、内管45、通孔46、过滤网47、限位板48、卡槽49和卡块410组成,连接管41呈两端相贯通状且连接管41内侧端面与水管主体1外侧端面活动连接,插孔42开设于连接管41顶端面左右两端,插杆43底端与水管主体1顶端面左右两侧为一体化结构且插杆43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于插孔42内侧端面,密封圈44安装于连接管41内侧左右两端,并且密封圈44内侧端面紧密贴合于水管主体1外侧左右两端,内管45设置于连接管41内侧且内管45呈右端面密封左端面镂空状,通孔46贯通于内管45内侧端面和连接管41内侧,过滤网47固定安装于内管45内侧右端,并且过滤网47右端面完全覆盖于内管45内侧右端面,限位板48分布于连接管41内侧顶端面中部和内侧底端面中部,且限位板48与连接管41内侧端面为一体化结构,卡槽49开设于限位板48左端面,卡块410设置于内管45右端面顶侧中部和右端面底侧中,并且卡块410的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于卡槽49内侧端面。其中,所述透水结构5由透水孔51、透水网52、透水布层53、活性炭层54、海绵透水层55组成,所述透水孔51贯通于水管主体1的外表面和内侧端面,所述透水网52安装于透水孔51内侧顶端,所述透水布层53设置于透水孔51内侧且位于透水网52底部,所述活性炭层54分布于透水布层53和海绵透水层55之间,所述海绵透水层55固定连接于透水孔51内侧底端,使得水管主体1快速对土壤进行补水或者排水。其中,所述内管45的左端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弧形环,并且弧形环的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于连接管41的内侧左端,使得水管主体1内的水和杂质进入到内管45内。其中,所述连接管41的内侧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植物灌溉专用排水管,包括水管主体(1)、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水管主体(1)呈内部中空状且水管主体(1)首尾两端中部分别开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进水口(2)内侧贯通于出水口(3)内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器(4)和透水结构(5),所述连接器(4)由连接管(41)、插孔(42)、插杆(43)、密封圈(44)、内管(45)、通孔(46)、过滤网(47)、限位板(48)、卡槽(49)和卡块(410)组成,所述连接管(41)呈两端相贯通状且连接管(41)内侧端面与水管主体(1)外侧端面活动连接,所述插孔(42)开设于连接管(41)顶端面左右两端,所述插杆(43)底端与水管主体(1)顶端面左右两侧为一体化结构且插杆(43)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于插孔(42)内侧端面,所述密封圈(44)安装于连接管(41)内侧左右两端,并且密封圈(44)内侧端面紧密贴合于水管主体(1)外侧左右两端,所述内管(45)设置于连接管(41)内侧且内管(45)呈右端面密封左端面镂空状,所述通孔(46)贯通于内管(45)内侧端面和连接管(41)内侧,所述过滤网(47)固定安装于内管(45)内侧右端,并且过滤网(47)右端面完全覆盖于内管(45)内侧右端面,所述限位板(48)分布于连接管(41)内侧顶端面中部和内侧底端面中部,且限位板(48)与连接管(41)内侧端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槽(49)开设于限位板(48)左端面,所述卡块(410)设置于内管(45)右端面顶侧中部和右端面底侧中,并且卡块(410)的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于卡槽(49)内侧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植物灌溉专用排水管,包括水管主体(1)、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水管主体(1)呈内部中空状且水管主体(1)首尾两端中部分别开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进水口(2)内侧贯通于出水口(3)内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器(4)和透水结构(5),所述连接器(4)由连接管(41)、插孔(42)、插杆(43)、密封圈(44)、内管(45)、通孔(46)、过滤网(47)、限位板(48)、卡槽(49)和卡块(410)组成,所述连接管(41)呈两端相贯通状且连接管(41)内侧端面与水管主体(1)外侧端面活动连接,所述插孔(42)开设于连接管(41)顶端面左右两端,所述插杆(43)底端与水管主体(1)顶端面左右两侧为一体化结构且插杆(43)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于插孔(42)内侧端面,所述密封圈(44)安装于连接管(41)内侧左右两端,并且密封圈(44)内侧端面紧密贴合于水管主体(1)外侧左右两端,所述内管(45)设置于连接管(41)内侧且内管(45)呈右端面密封左端面镂空状,所述通孔(46)贯通于内管(45)内侧端面和连接管(41)内侧,所述过滤网(47)固定安装于内管(45)内侧右端,并且过滤网(47)右端面完全覆盖于内管(45)内侧右端面,所述限位板(48)分布于连接管(41)内侧顶端面中部和内侧底端面中部,且限位板(48)与连接管(41)内侧端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槽(49)开设于限位板(48)左端面,所述卡块(410)设置于内管(45)右端面顶侧中部和右端面底侧中,并且卡块(410)的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于卡槽(49)内侧端面。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幸陈梓
申请(专利权)人:张幸陈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