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退渔还湿的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135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退渔还湿的排水装置,包括底座、上层排水设备和筒体,所述底座为一水泥圆台用于将装置固定在鱼塘内,底座的中部竖直固定有一根圆柱,底座上方设有上层排水设备,上层排水设备包括柱壁部、浮球施力部和止水曲杆部;所述柱壁部由橡胶止水环、上部溢流孔、球壳形顶盖、进水孔和出水口组成;圆柱顶部与柱壁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浮球施力部由浮球、连杆和施力盘组成;所述止水曲杆部由曲杆、止水塞、固定铰支和环形曲柄组成;所述出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安装有污泥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鱼塘的污泥回到鱼塘内,避免资源浪费,省时省力效率高,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退渔还湿的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退渔还湿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退渔还湿的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中国湿地指中国境内的湿地。中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到2005年2月2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龙江省兴凯湖等30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改革开放开始以后,由于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截至2002年6月,中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其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46处,面积402万公顷,省级121处;总计保护面积1600万公顷;大约有40%的天然湿地得到保护。黑龙江省扎龙等30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内蒙古达赉湖等4块湿地列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网络。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100公顷以上的大型湿地面积为38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36万公顷。国内各地均在实行退渔还湿工作,逐步恢复自然水生态系统,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退渔还湿的排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退渔还湿的排水装置,包括底座、上层排水设备和筒体,所述底座为一水泥圆台用于将装置固定在鱼塘内,底座的中部竖直固定有一根圆柱,底座上方设有上层排水设备,上层排水设备包括柱壁部、浮球施力部和止水曲杆部;所述柱壁部由橡胶止水环、上部溢流孔、球壳形顶盖、进水孔和出水口组成;圆柱顶部与柱壁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浮球施力部由浮球、连杆和施力盘组成;所述止水曲杆部由曲杆、止水塞、固定铰支和环形曲柄组成;所述出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安装有污泥泵,排水管的末端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为圆筒形结构,筒体底部焊接设置有泥斗,泥斗为锥形体,泥斗底部设置有集泥坑,集泥坑下方设置有排泥管,排泥管延伸至鱼塘内;所述筒体下方设置有多个圆形柱脚,圆形柱脚底部设置有底脚,圆形柱脚之间焊接有加强筋,筒体上部侧面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与排水管连通;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槽钢架,槽钢架外侧与筒体内壁焊接;所述槽钢架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进水中心筒,进水中心筒与槽钢架固定连接,进水中心筒与进水管连通,进水中心筒中心同轴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上方与减速电机轴连接,旋转轴下方与轴承架轴连接,轴承架焊接固定在所述集泥坑边缘,轴承架上焊接有轴承,轴承与旋转轴底部轴连接;所述旋转轴底部均匀焊接固定有多个刮泥臂,刮泥臂倾斜设置,其倾斜的角度与泥斗的锥度匹配设置,刮泥臂上螺接固定设置有多个刮泥板。进一步的,所述浮球施力部与止水曲杆部沿上层排水设备的中轴线连续等距布置,排满整个柱壁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浮球呈球形或椭球形。进一步的,所述槽钢架为井字形槽钢焊接架。进一步的,所述刮泥板上设有橡胶刮板,橡胶刮板与泥斗内锥面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使用时,当水位很高时,水可以通过上部溢流孔流出,当水位低于上部溢流孔的高度时,就可通过进水孔来进水,因为柱壁部最下端为出水口,所以只要有水从出水口被抽走,则柱壁内水位就会低于柱壁外水位,随着水位的下降,紧邻柱壁内水位的那一个浮球就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降,通过连杆带动施力盘下降,施力盘下降后,就不会挤压曲杆上的止水塞堵住进水孔,在柱壁外的水压力下,止水塞被推开,水就通过柱壁外水位下的第一个进水孔进入柱壁内,进而从出水口被抽出;而对于处于柱壁内水位以下的浮球而言,由于水将浮球淹没,浮球带着连杆和施力盘始终处在最高处,使得曲杆被挤压,进而使止水塞堵住进水孔,由于橡胶止水环的配合,密封很严密,水不会漏进柱壁内;此时浮球要足够大,使得只要在柱壁内水位淹没浮球时,施力盘施加的力可以将进水孔完全堵住,不会被柱壁外的水压力顶开而产生漏水现象;本技术通过上层排水设备可以抽取鱼塘中层仅含有少量泥沙和水草的水,按照水流方向,少量泥沙和水草的水从所述进水管导入到所述进水中心筒,沿所述进水中心筒往下按设计沉降流速往下运动,颗粒经过沉淀区沉淀到底部污泥区,上清液进入清水区后通过出水区均匀排放;底部污泥区的污泥,由设计好的底部坡度和刮臂上刮板旋转的带动,将污泥刮向底部中心排泥区排出,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沉淀设备沉淀性能,使得污泥区内污泥基本完全排出,使得鱼塘的污泥回到鱼塘内,避免资源浪费,省时省力效率高,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实施。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退渔还湿的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退渔还湿的排水装置,包括底座1、上层排水设备2和筒体5,所述底座1为一水泥圆台用于将装置固定在鱼塘内,底座1的中部竖直固定有一根圆柱11,底座1上方设有上层排水设备2,上层排水设备2包括柱壁部、浮球施力部和止水曲杆部;其中,浮球施力部与止水曲杆部沿上层排水设备2的中轴线连续等距布置,排满整个柱壁长度,使之可连续抽取上层水;所述柱壁部由橡胶止水环21、上部溢流孔22、球壳形顶盖23、进水孔24和出水口25组成;圆柱11顶部与柱壁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浮球施力部由浮球31、连杆32和施力盘33组成,浮球31呈球形或椭球形;所述止水曲杆部由曲杆41、止水塞42、固定铰支43和环形曲柄44组成;当水位很高时,水可以通过上部溢流孔22流出,当水位低于上部溢流孔22的高度时,就可通过进水孔24来进水,因为柱壁部最下端为出水口25,所以只要有水从出水口25被抽走,则柱壁内水位就会低于柱壁外水位,随着水位的下降,紧邻柱壁内水位的那一个浮球31就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降,通过连杆32带动施力盘33下降,施力盘33下降后,就不会挤压曲杆41上的止水塞42堵住进水孔24,在柱壁外的水压力下,止水塞42被推开,水就通过柱壁外水位下的第一个进水孔24进入柱壁内,进而从出水口25被抽出;而对于处于柱壁内水位以下的浮球31而言,由于水将浮球31淹没,浮球31带着连杆32和施力盘33始终处在最高处,使得曲杆41被挤压,进而使止水塞42堵住进水孔24,由于橡胶止水环21的配合,密封很严密,水不会漏进柱壁内;此时浮球31要足够大,使得只要在柱壁内水位淹没浮球31时,施力盘33施加的力可以将进水孔24完全堵住,不会被柱壁外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退渔还湿的排水装置,包括底座、上层排水设备和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一水泥圆台用于将装置固定在鱼塘内,底座的中部竖直固定有一根圆柱,底座上方设有上层排水设备,上层排水设备包括柱壁部、浮球施力部和止水曲杆部;所述柱壁部由橡胶止水环、上部溢流孔、球壳形顶盖、进水孔和出水口组成;圆柱顶部与柱壁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浮球施力部由浮球、连杆和施力盘组成;所述止水曲杆部由曲杆、止水塞、固定铰支和环形曲柄组成;所述出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安装有污泥泵,排水管的末端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为圆筒形结构,筒体底部焊接设置有泥斗,泥斗为锥形体,泥斗底部设置有集泥坑,集泥坑下方设置有排泥管,排泥管延伸至鱼塘内;所述筒体下方设置有多个圆形柱脚,圆形柱脚底部设置有底脚,圆形柱脚之间焊接有加强筋,筒体上部侧面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与排水管连通;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槽钢架,槽钢架外侧与筒体内壁焊接;所述槽钢架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进水中心筒,进水中心筒与槽钢架固定连接,进水中心筒与进水管连通,进水中心筒中心同轴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上方与减速电机轴连接,旋转轴下方与轴承架轴连接,轴承架焊接固定在所述集泥坑边缘,轴承架上焊接有轴承,轴承与旋转轴底部轴连接;所述旋转轴底部均匀焊接固定有多个刮泥臂,刮泥臂倾斜设置,其倾斜的角度与泥斗的锥度匹配设置,刮泥臂上螺接固定设置有多个刮泥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退渔还湿的排水装置,包括底座、上层排水设备和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一水泥圆台用于将装置固定在鱼塘内,底座的中部竖直固定有一根圆柱,底座上方设有上层排水设备,上层排水设备包括柱壁部、浮球施力部和止水曲杆部;所述柱壁部由橡胶止水环、上部溢流孔、球壳形顶盖、进水孔和出水口组成;圆柱顶部与柱壁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浮球施力部由浮球、连杆和施力盘组成;所述止水曲杆部由曲杆、止水塞、固定铰支和环形曲柄组成;所述出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安装有污泥泵,排水管的末端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为圆筒形结构,筒体底部焊接设置有泥斗,泥斗为锥形体,泥斗底部设置有集泥坑,集泥坑下方设置有排泥管,排泥管延伸至鱼塘内;所述筒体下方设置有多个圆形柱脚,圆形柱脚底部设置有底脚,圆形柱脚之间焊接有加强筋,筒体上部侧面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与排水管连通;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槽钢架,槽钢架外侧与筒体内壁焊接;所述槽钢架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进水中心筒,进水中心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晓强于丹丹胡飞龙马月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