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41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所述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其结构式如下化学式1所示:

A blue light-emitting material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发光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有机电致发光现象。1963年,美国纽约大学的Pope等人在对有机芳香族蒽的晶体研究中发现,在蒽晶体上施加数百伏电压时,可观察到晶体有微弱的蓝光发射现象,就此开辟了对光电材料研发的道路。但由于需要的驱动电压过高,发光效率很低等原因,该发现并未能引起重视。1987年,邓青云博士报道了基于有机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二极管技术,主要采用真空蒸镀的方式,制备具有传输层和发光层的双层器件,量子效率提高至1%,在低于10V的工作电压下可达到1000cd/m2的亮度,引起了世界科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推动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向实用化阶段迈进的步伐。随着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发光器件(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s,简称OLEDs)凭借自发光、发光视角广、轻薄、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可弯曲折叠等优势,在信息显示和照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发光层作为OLEDs中重要组成部分,由红、绿、蓝三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组成,在这些发光材料中,蓝光材料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提供照明、显示所需的蓝光,还可以通过能量转移来获得红光和绿光。虽然是最早被发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但现有已公开的红光材料和绿光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均可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及应用,而蓝光材料因为具有较宽能隙,很难在低电压下提供较高的发光效率,所以寻找高性能的、稳定性好的蓝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成为OLEDs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其优势在于具有发光效率高、色彩饱和度高、成膜性好、较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其结构式如下化学式1所示:其中,R1~R8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表示H、氘、烷基、氧烷基、芳基、芳氧基、二芳基氨基、硅氧烷或甲硅烷基;L表示化学键、取代或非取代的C6-C60芳基、或者取代或非取代的C3-C60杂芳基;Ar1、A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氘、卤素、氰基、羧基、硝基、羟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杂芳基胺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60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C60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60脂烃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60烷氧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C60杂芳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R1~R8优选为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Ar1和Ar2相同或不同,且至少有一个选自于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C60杂芳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Ar1、Ar2与相邻取代基连接形成单环或多环,具体为C3-C60脂肪族环或芳香族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Ar1、Ar2与相邻取代基连接形成单环或多环时,其碳原子被至少一个氮、氧或硫原子取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Ar1和Ar2其上取代基优选为氘。上述“取代或非取代的”指:取代基为氘、卤素、氰基、羧基、硝基、羟基、C1-C60烷基、C6-C60芳基、C3-C60杂芳基、C3-C60环烷基、C3-C60环烯基、C1-C60烷基甲硅烷基、或C6-C60芳基甲硅烷基;优选为氘;上述“烃基”包括直链、支链和环状烃基,且环状烃基上的碳原子可被氧、氮、硫杂原子取代;上述“烃基”包括烷基、烯基、炔基;上述“烃基”优选为C1-C60烷基、C3-C60环烷基、C3-C60环烯基、C3-C60杂环烷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蓝光电致发光材料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蓝光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其用于制备有机发光器件。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有机材料层、及第二电极;其中有机材料层包含本专利技术化学式1所示的蓝光电致发光材料。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材料层包含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发光层、电子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其优势在于具有发光效率高、色彩饱和度高、成膜性好、较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蓝光电致发光材料与常规蓝色主体材料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具有制备的器件发光效率高和寿命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还发现利用氘元素的特性,在材料结构中引入氘元素,可以提高量子效率、色彩饱和度、使用寿命等,同时让材料在制备器件时具有更高的耐受性。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可以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方法1步骤1、将原料A-a与原料B-a充分反应,制得中间体C-a;步骤2、将中间体C-a与原料D-a充分反应,制得中间体E-a;步骤3、将中间体E-a与原料F-a充分反应,制得中间体G-a;步骤4、将中间体G-a与原料H-a充分反应,制得中间体I-a;步骤5、将中间体I-a与原料J-a充分反应,制得化学式1-a化合物。合成路线1:Ar1和Ar2都被氘取代时方法2步骤1、将原料A-b与原料B-b充分反应,制得中间体C-b;步骤2、将中间体C-b与原料D-b充分反应,制得中间体E-b;步骤3、将中间体E-b与原料F-b充分反应,制得中间体G-b;步骤4、将中间体G-b与原料H-b充分反应,制得化学式1-b化合物;合成路线2:Ar1被氘取代时方法3步骤1、将原料A-c与原料B-c充分反应,制得中间体C-c;步骤2、将中间体C-c与原料D-c充分反应,制得中间体E-c;步骤3、将中间体E-c与原料F-c充分反应,制得中间体G-c;步骤4、将中间体G-c与原料H-c充分反应,制得化学式1-c化合物;合成路线3:Ar2被氘取代时上述取代基中,Hal表示卤素,Ar1-D表示Ar1上的取代基为氘,Ar2-D表示Ar2上的取代基为氘,其他取代基分别为与化学式1中所述范围相同。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具体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制备编号为F002的化合物中间体C-2的制备:氮气置换反应容器,氮气气氛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原料A-2(85.6mmol,14.72g)、原料B-2(77.82mmol,20g)和碳酸钾(3.2g),氮气置换反应容器,氮气气氛下加入甲苯(400mL)、乙醇(200mL)、水(200mL),氮气置换反应器,搅拌均匀,氮气气氛下加入四(三苯基膦)钯(0.9g),90℃下反应16h。冷却至室温,分液得有机相,二氯甲烷(200mL)萃取水相,分液与有机相合并,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至50mL,倒入50mL甲醇中,抽滤得固体。将固体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硅胶,浓缩并干燥,使用二氯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化学式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化学式1所示:



其中,R1~R8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表示H、氘、烷基、氧烷基、芳基、芳氧基、二芳基氨基、硅氧烷或甲硅烷基;
L表示化学键、取代或非取代的C6-C60芳基、或者取代或非取代的C3-C60杂芳基;
Ar1、A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氘、卤素、氰基、羧基、硝基、羟基、烷基胺基、芳基胺基、杂芳基胺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60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C60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60脂烃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60烷氧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C60杂芳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R1~R8为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Ar1和Ar2相同或不同,且至少有一个选自于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C60杂芳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Ar1、Ar2与相邻取代基连接形成单环或多环,具体为C3-C60脂肪族环或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刘志远李建行段伟伟李猛张思铭马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