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光电转化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901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8:51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含氮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光电转化器件,属于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该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化学式1所示。该氮化合物能够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光电转化器件的性能。

Nitrogen compound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a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The structure of the nitrogen compound is shown in Formula 1. The nitrogen compound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氮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光电转化器件
本公开涉及电子元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含氮化合物、应用该含氮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应用该含氮化合物的光电转化器件。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科学的进步,用于实现电致发光或者光电转化的电子元器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类电子元器件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阴极和阳极,以及设置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功能层。该功能层由多层有机或者无机膜层组成,且一般包括能量转化层、位于能量转化层与阳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位于能量转化层与阴极之间的电子传输层。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例,其一般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空穴传输层、作为能量转化层的电致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当阴阳两极施加电压时,两电极产生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阴极侧的电子向电致发光层移动,阳极侧的空穴也向发光层移动,电子和空穴在电致发光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处于激发态向外释放能量,进而使得电致发光层对外发光。现有技术中,KR1020180113731、CN201710407382.3、CN201610183587.3、CN201380045022.3、CN201180044705.8等公开了可以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制备空穴传输层的材料。然而,依然有必要继续研发新型的材料,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氮化合物、应用该含氮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应用该含氮化合物的光电转化器件,用于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光电转化器件的性能。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含氮化合物,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化学式1所示:其中,L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亚杂芳基;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5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5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3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5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杂芳基;所述Ar1、Ar2以及L的取代基分别独立地选自:氘、氰基、硝基、卤素、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4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4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4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40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4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4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4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0的烷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4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4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40的芳烷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24的杂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45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50的芳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芳硫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阳极和阴极,以及设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含上述的含氮化合物。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电转化器件,所述光电转化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阳极和阴极,以及设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含上述的含氮化合物。本公开提供的含氮化合物、应用该含氮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应用该含氮化合物的光电转化器件中,含氮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特性,能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光电转化器件的阳极与能量转化层之间,以提高阳极与能量转化层之间的空穴传输效率,进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光电转化器件的发电效率。该含氮化合物还具有更高的电子耐受度以及成膜性,能够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光电转化器件的效率和寿命。不仅如此,该含氮化合物还具有更佳的热稳定性,能够在长时间高温下保持结构稳定,既保证了不同阶段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光电转化器件的性能均一稳定,又保证了在量产后期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光电转化器件的性能不下降。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光电转化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阳极;200、阴极;300、功能层;310、空穴注入层;320、空穴传输层;321、第一空穴传输层;322、第二空穴传输层;330、有机电致发光层;340、空穴阻挡层;350、电子传输层;360、电子注入层;370、光电转化层。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主要技术创意。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含氮化合物,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化学式1所示:其中,L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亚杂芳基;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5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5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3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5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杂芳基;所述Ar1、Ar2以及L的取代基分别独立地选自:氘、氰基、硝基、卤素、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4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化学式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4 CN 2019105157331;20190815 CN 2019107555071.一种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化学式1所示:



其中,L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亚杂芳基;
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5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5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3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5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杂芳基;
所述Ar1、Ar2以及L的取代基分别独立地选自:氘、氰基、硝基、卤素、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4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4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4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40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4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4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4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0的烷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4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4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40的芳烷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24的杂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45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50的芳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芳硫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化合物选自如下化合物所组成的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于7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选自单键、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12的亚芳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选自单键或者如下取代基:



其中,表示化学键;
*表示上述取代基用于与基团连接;
**表示上述取代基用于与基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Ar2分别独立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天天聂齐齐李红燕冯震孙占义王亚龙沙荀姗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