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995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鞍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所述鞍座本体中的鞍座底板的上端设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包括多个重力感应单元且多个重力感应单元沿鞍座本体长度方向设置,在任意一个或多个重力感应单元中的第一感应片和第二感应片接触后重力传感器将产生电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安全性高、适用性好、使用效果好、使用便捷等有益效果。

An electric vehicle sad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鞍座
本技术涉及鞍座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鞍座。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电动自行车已经成本日常短途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但是电动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疏忽驾驶人员在车辆停放后未能及时扒拉钥匙,较小且调皮的小孩(其以正常骑行姿态坐在电动车鞍座上是无法触碰到电动自行车旋转加速阀门的),其动动电动自行车旋转加速阀门后造成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也成了电动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的一项缺陷问题,现有的解决该问题的方案不是要求增加驾驶人员的使用操作步骤,就是要驾驶人员改变已有的驾驶习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设计一种不仅能够在不增加驾驶操作步骤、不改变原有驾驶习惯的前提的同时提高了电动车的使用安全性,而且适用性好,同时使用效果好、使用便捷的一种电动车鞍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所述鞍座本体中的鞍座底板的上端设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包括多个重力感应单元且多个重力感应单元沿鞍座本体长度方向设置,在任意一个或多个重力感应单元中的第一感应片和第二感应片接触后重力传感器将产生电信号。这样的好处是,一是启动电动车时,需要驾驶人员坐在电动车鞍座上并同时转动钥匙才能启动电动车(当驾驶人员没有坐在电动车鞍座上或没有转动电动车钥匙时,电动车无法启动前行),在不增加驾驶操作步骤、不改变原有驾驶习惯的前提的同时提高了电动车的使用安全性;二是由于重力传感器中有多个重力感应单元,当驾驶人员坐在电动车鞍座时只要有一个重力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应片和第二感应片接触重力传感器将产生电信号,这样不同身材、体重的驾驶人员以驾驶姿态坐在电动车鞍座时重力传感器都能够感应到,从而提高了电动车鞍座及安装电动车鞍座的电动车的适用性。作为优选,所述重力传感器安装在鞍座底板的上端面,鞍座底板的上端面发泡形成海绵芯且海绵芯包裹住重力传感器,所述海绵芯外表面包有一层皮革。这样的好处是,鞍座底板的上端面发泡形成海绵芯且海绵芯包裹住重力传感器,这样增设的重力传感器不会影响电动车鞍座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发泡形成海绵芯对重力传感器起到限定作用,确保重力传感器的使用效果。作为优选,所述重力传感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多个由第一感应片和第二感应片组成的重力感应单元和多条导线;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开有多个感应片嵌装槽且相邻的两个感应片安装槽间开有导线嵌装槽,多个感应片嵌装槽内分别嵌装有一个第一感应片,每个导线嵌装槽中都嵌装有一条导线且导线的两端端头分别于对应的第一感应片连接;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开有多个感应片嵌装槽且相邻的两个感应片安装槽间开有导线嵌装槽,多个感应片嵌装槽内分别嵌装有一个第二感应片,每个导线嵌装槽中都嵌装有一条导线且导线的两端端头分别于对应的第二感应片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插柱,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插槽,所述上壳体通过两个插柱与对应插槽插接配合后安装在下壳体上且第一感应片与第二感应片间留有间隙。这样的好处是,一是重力传感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多个由第一感应片和第二感应片组成的重力感应单元和多条导线等部件,使得重力传感器的部件较少,结构简单,这样不仅提高了重力传感器的使用稳定性,而且降低了重力传感器的生产成本;二是在上壳体和下壳体插接装配后第一感应片和第二感应片都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的壳体内,这样的结构不仅对第一感应片、第二感应片和导线起到保护作用,而且提高了重力传感器的使用安全性;三是上壳体通过两个插柱与对应插槽插接配合后安装在下壳体,这样提高了重力传感器安装便捷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感应片的尺寸小于第二感应片的尺寸。这样的好处是,当驾驶人员坐在电动车鞍座上时重力传感器中的上壳体在人体重量的作用下其本体向下弯曲形变(弯曲形变在塑料质地的上壳体的弹性伸缩幅度内,在驾驶人员离开电动车鞍座时上壳体恢复原状),第一感应片的尺寸小于第二感应片的尺寸,这样两者更易实现接触。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由塑料制成,所述上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其本体的弹性伸缩幅度大于第一感应片与第二感应片间的间隙距离。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感应片嵌装在上壳体中后第一感应片的下端伸出其所在的上壳体感应片嵌装槽。这样的好处是,第一感应片的下端伸出其所在的上壳体感应片嵌装槽,进一步提升两者使用过程中的接触容易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感应片和第二感应片均为铜片。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是电动车鞍座在鞍座本体内增设了重力传感器,这样在不增加驾驶操作步骤、不改变原有驾驶习惯的前提的同时提高了电动车的使用安全性;二是重力传感器中有多个重力感应单元,这样不同身材、体重的驾驶人员以驾驶姿态坐在电动车鞍座时重力传感器都能够感应到,从而提高了电动车鞍座及安装电动车鞍座的电动车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电动车鞍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重力传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上壳体(嵌装第一感应片及导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下壳体(嵌装第二感应片及导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重力传感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参照附图1-图3。一种电动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1,所述鞍座本体1中的鞍座底板2的上端设有重力传感器3,所述重力传感器3包括多个重力感应单元4且多个重力感应单元4沿鞍座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在任意一个或多个重力感应单元4中的第一感应片33和第二感应片34接触后重力传感器3将产生电信号;在电动车鞍座安装在电动车上后重力传感器3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电动车中的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能够接收并处理重力传感器3传来的信号。所述重力传感器3安装在鞍座底板2的上端面,鞍座底板2的上端面发泡形成海绵芯5且海绵芯5包裹住重力传感器3,所述海绵芯5外表面包有一层皮革6;在重力传感器3安装在鞍座底板2的上端面后鞍座底板2的上端直径通过海绵发泡形成海绵芯5,使得重力传感器3和海绵芯5融合在一起。所述第一感应片33和第二感应片34均为铜片。所述重力传感器3前端与鞍座本体1的前端间的距离为150mm-210mm。所述重力传感器3前端与鞍座本体1的前端间的距离为180mm。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4-图7。所述重力传感器3包括上壳体31、下壳体32、多个由第一感应片33和第二感应片34组成的重力感应单元4和多条导线35;所述上壳体31的下端面开有多个感应片嵌装槽且相邻的两个感应片安装槽间开有导线嵌装槽,上壳体31中的多个感应片嵌装槽呈“一”字形分布,多个感应片嵌装槽内分别嵌装有一个第一感应片33,每个导线嵌装槽中都嵌装有一条导线35且导线35的两端端头分别于对应的第一感应片33连接,即多个第一感应片33通过导线35串联在一起;所述下壳体32的上端面开有多个感应片嵌装槽且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1),所述鞍座本体(1)中的鞍座底板(2)的上端设有重力传感器(3),其特征是:所述重力传感器(3)包括多个重力感应单元(4)且多个重力感应单元(4)沿鞍座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在任意一个或多个重力感应单元(4)中的第一感应片(33)和第二感应片(34)接触后重力传感器(3)将产生电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1),所述鞍座本体(1)中的鞍座底板(2)的上端设有重力传感器(3),其特征是:所述重力传感器(3)包括多个重力感应单元(4)且多个重力感应单元(4)沿鞍座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在任意一个或多个重力感应单元(4)中的第一感应片(33)和第二感应片(34)接触后重力传感器(3)将产生电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鞍座,其特征是:所述重力传感器(3)安装在鞍座底板(2)的上端面,鞍座底板(2)的上端面发泡形成海绵芯(5)且海绵芯(5)包裹住重力传感器(3),所述海绵芯(5)外表面包有一层皮革(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鞍座,其特征是:所述重力传感器(3)包括上壳体(31)、下壳体(32)、多个由第一感应片(33)和第二感应片(34)组成的重力感应单元(4)和多条导线(35);所述上壳体(31)的下端面开有多个感应片嵌装槽且相邻的两个感应片安装槽间开有导线嵌装槽,多个感应片嵌装槽内分别嵌装有一个第一感应片(33),每个导线嵌装槽中都嵌装有一条导线(35)且导线(35)的两端端头分别于对应的第一感应片(33)连接;所述下壳体(32)的上端面开有多个感应片嵌装槽且相邻的两个感应片安装槽间开有导线嵌装槽,多个感应片嵌装槽内分别嵌装有一个第二感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威李俞坤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豪派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