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负压点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05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08
一种多工位负压点镀装置,包括工作架、药水槽、工作台和模具组件,所述工作架上设置有真空泵,所述药水槽中设置有与真空泵连接的负压盒,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一垂直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矩形定位架和水平架设在矩形定位架内的两个相对称的导向辊组,每个导向辊组形成一个点镀工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在申请人研发的上一代点镀机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进,将原有的单工位点镀加工操作优化为双工位点镀加工操作,生产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倍,且不再需要使用原有的相对复杂的模具组件,降低了设备成本。

A multi station negative pressure spot pl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负压点镀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镀设备
,具体为一种多工位负压点镀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产品的表面性能,很多的产品在其表面进行电镀,在表面增加增加镀层,以提高产品的某一方面的性能,如耐磨性、导电性;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在导电端子上镀金,形成金手指,以提高导电性能和通信性能。其中针对电子元器件的电镀,应用较多的是点镀技术。目前通行的点镀技术原理是对工件非处理区域进行遮蔽,然后对遮蔽剩余区域用药水进行高速冲击,使药水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在预设区域。目前申请人根据负压点镀工艺,在自主研发的点镀装置专利号为201721258673.2的实际应用中,点镀效果好,但是存在生产效率低的弊端,其单次只能实现一个待镀工件的点镀操作,待完成后需要人工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多工位负压点镀装置,具有多工位点镀区,能够同时实现两个待镀工件的点镀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工位负压点镀装置,包括工作架、药水槽、工作台和模具组件,所述工作架上设置有真空泵,所述药水槽中设置有与真空泵连接的负压盒,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一垂直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矩形定位架和水平架设在矩形定位架内的两个相对称的导向辊组,每个导向辊组均包括两个导向辊,四个导向辊共同形成“八”型结构,且同一导向辊组中的两个导向辊之间的顶部切线所在的平面为一倾斜的点镀面,矩形定位架内位于每个点镀面上侧处均固定设置有与点镀面平行的用于固定待镀工件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与点镀面之间设置有药水带,所述药水带底壁紧贴每个导向辊绕设在两个导向辊组上,药水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药管和出药管,所述进药管通过上药管与药水槽连通,出药管通过下药管与负压盒内腔连通,药水带上位于定位台与点镀面之间的带体顶部表面开设有与待镀工件待镀区位置对应的药水孔,每个药水孔的孔口处内置有惰性电极,工作架顶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点镀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柜。作为优选的,所述工作架由底座和垂直设置在底座上的立架构成。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待镀工件的卡扣。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台上的待镀工件表面与药水带之间紧密贴合。作为优选的,所述负压盒上设置有通向药水槽的单向阀。作为优选的,所述工作架底部设置有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一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装置,在申请人研发的上一代点镀机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进,将原有的单工位点镀加工操作优化为双工位点镀加工操作,生产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倍,且不再需要使用原有的相对复杂的模具组件,降低了设备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模具组件与药水带的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模具组件与药水带的右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模具组件与药水带的左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多工位负压点镀装置,包括工作架1、药水槽2、工作台3和模具组件4,所述工作架1上设置有真空泵5,所述药水槽2中设置有与真空泵5连接的负压盒6,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4包括一垂直设置在工作台3上的矩形定位架7和水平架设在矩形定位架7内的两个相对称的导向辊组8,每个导向辊组8均包括两个导向辊81,四个导向辊81共同形成“八”型结构,且同一导向辊组8中的两个导向辊81之间的顶部切线所在的平面为一倾斜的点镀面,矩形定位架7内位于每个点镀面上侧处均固定设置有与点镀面平行的用于固定待镀工件的定位台9,所述定位台9与点镀面之间设置有药水带10,所述药水带10底壁紧贴每个导向辊81绕设在两个导向辊组8上,药水带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药管11和出药管12,所述进药管11通过上药管13与药水槽2连通,出药管12通过下药管14与负压盒6内腔连通,药水带10上位于定位台9与点镀面之间的带体顶部表面开设有与待镀工件待镀区位置对应的药水孔15,每个药水孔15的孔口处内置有惰性电极,工作架1顶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点镀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柜16。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优化或限定。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架1由底座和垂直设置在底座上的立架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台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待镀工件的卡扣。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台9上的待镀工件表面与药水带10之间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盒6上设置有通向药水槽2的单向阀61。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架1底部设置有滑轮。本技术所述的装置,在申请人研发的上一代点镀机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进,将原有的单工位点镀加工操作优化为双工位点镀加工操作,生产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倍,且不再需要使用原有的相对复杂的模具组件,降低了设备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描述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所述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的些许更动或修饰均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负压点镀装置,包括工作架(1)、药水槽(2)、工作台(3)和模具组件(4),所述工作架(1)上设置有真空泵(5),所述药水槽(2)中设置有与真空泵(5)连接的负压盒(6),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4)包括一垂直设置在工作台(3)上的矩形定位架(7)和水平架设在矩形定位架(7)内的两个相对称的导向辊组(8),每个导向辊组(8)均包括两个导向辊(81),四个导向辊(81)共同形成“八”型结构,且同一导向辊组(8)中的两个导向辊(81)之间的顶部切线所在的平面为一倾斜的点镀面,矩形定位架(7)内位于每个点镀面上侧处均固定设置有与点镀面平行的用于固定待镀工件的定位台(9),所述定位台(9)与点镀面之间设置有药水带(10),所述药水带(10)底壁紧贴每个导向辊(81)绕设在两个导向辊组(8)上,药水带(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药管(11)和出药管(12),所述进药管(11)通过上药管(13)与药水槽(2)连通,出药管(12)通过下药管(14)与负压盒(6)内腔连通,药水带(10)上位于定位台(9)与点镀面之间的带体顶部表面开设有与待镀工件待镀区位置对应的药水孔(15),每个药水孔(15)的孔口处内置有惰性电极,工作架(1)顶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点镀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柜(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负压点镀装置,包括工作架(1)、药水槽(2)、工作台(3)和模具组件(4),所述工作架(1)上设置有真空泵(5),所述药水槽(2)中设置有与真空泵(5)连接的负压盒(6),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4)包括一垂直设置在工作台(3)上的矩形定位架(7)和水平架设在矩形定位架(7)内的两个相对称的导向辊组(8),每个导向辊组(8)均包括两个导向辊(81),四个导向辊(81)共同形成“八”型结构,且同一导向辊组(8)中的两个导向辊(81)之间的顶部切线所在的平面为一倾斜的点镀面,矩形定位架(7)内位于每个点镀面上侧处均固定设置有与点镀面平行的用于固定待镀工件的定位台(9),所述定位台(9)与点镀面之间设置有药水带(10),所述药水带(10)底壁紧贴每个导向辊(81)绕设在两个导向辊组(8)上,药水带(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药管(11)和出药管(12),所述进药管(11)通过上药管(13)与药水槽(2)连通,出药管(12)通过下药管(14)与负压盒(6)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思水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琳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