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67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组件,包括第一圆管、具有第二圆管的管件和过渡圆管;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过渡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筒、中间过渡筒和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中间过渡筒的内表面为平滑过渡面,所述平滑过渡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之间;所述第一圆筒与所述第一圆管热熔连接,所述第二圆筒与所述第二圆管热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管组件,其能够将不同壁厚的管材与管件快速热熔接在一起,可任接多规格管材,并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A tub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组件
本技术涉及供给管道
,尤其涉及一种管组件。
技术介绍
管材是建筑工程必需的材料,常用的有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电线导管、雨水管等。管件是管道系统中起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的零部件的统称。目前PE供水管材有SDR11、SDR13.6、SDR17、SDR21、SDR26、SDR33多种规格。每个系列管材壁厚均不相同,且系列数字越大,壁厚越薄。为降低生产成本,市面上仅有SDR11、SDR17两个系列的管件。选用壁厚大于或等于管材壁厚的管件,与管材进行热熔连接。在将不同壁厚的管材与管件连接时,在热熔连接过程中,因壁厚不同,所要求的加热时间不同,热熔对接工艺难控制。很容易存在因加热时间不充分,使得管材与管件连接不牢固,或加热时间过程管材受损情况。此外壁厚不同,热熔对接后的管材与管件连接处形成小台阶,增加了流体输送阻力,提高了流体输送成本。另外小台阶的存在,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PE管材,很容易残留污渍。以上情况,如若增加管件规格系列,模具成本太高,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组件,其能够将不同壁厚的管材与管件快速热熔接在一起,并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管组件,包括第一圆管、具有第二圆管的管件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之间的过渡圆管;所述第一圆管、所述过渡圆管和所述第二圆管的外径相等,并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r>所述过渡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筒、中间过渡筒和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中间过渡筒的内表面为平滑过渡面,所述平滑过渡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之间;所述第一圆筒与所述第一圆管热熔连接,所述第二圆筒与所述第二圆管热熔连接;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圆管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管的内表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管、所述第二圆管和所述过渡圆管的外表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筒、所述中间过渡筒和所述第二圆筒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平滑过渡面为倾斜延伸的过渡平面;在沿着从所述第一圆筒至所述第二圆筒的方向上,所述过渡平面朝向所述中间过渡筒的轴线侧倾斜延伸。进一步地,在沿着所述过渡圆管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圆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圆筒的长度。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圆筒和所述第二圆筒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刻度尺。进一步地,所述管件还包括第三圆管,所述第三圆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圆管远离所述过渡圆管侧的管口上;所述第三圆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圆管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三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的所述管口贯通;所述第三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连接呈T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圆管上靠近所述第三圆管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一凸台部;在所述第三圆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凸台部,所述第二凸台部以所述第二圆管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凸台部与所述第一凸台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三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第一凸台部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凸台部的厚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管组件,通过设置过渡圆管,使得过渡圆管的一端的第一圆筒的筒壁厚度与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相等,从而可以快速将第一圆筒与第一圆管热熔接在一起;使得过渡圆管的另一端的第二圆筒的筒壁厚度与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相等,从而可以快速将第二圆筒与第二圆管热熔接在一起。通过该种方式的热熔接,还提高了第一圆筒与第一圆管、第二圆筒与第二圆管之间连接的牢靠性。并通过将中间过渡筒的内表面设置为平滑过渡面,从而不会在连接处形成台阶,利于液体在管道内快速流动,且不容易残留污渍。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管组件,其能够将不同壁厚的管材与管件快速热熔接在一起,方便加工、可任接多规格管材,并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可减少开发注塑管件模具的数量,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管组件的剖视图;图2为管件的剖视图;图3为过渡圆管的剖视图;图4为在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上设置有刻度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组件,包括第一圆管1、具有第二圆管21的管件2和连接在第一圆管1与第二圆管21之间的过渡圆管3。第一圆管1、过渡圆管3和第二圆管21的外径相等,并同轴布置。第一圆管1的管壁厚度小于第二圆管21的管壁厚度。过渡圆管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筒31、中间过渡筒33和第二圆筒32。第一圆筒31的筒壁厚度等于第一圆管1的管壁厚度,第二圆筒32的筒壁厚度等于第二圆管21的管壁厚度。中间过渡筒33的内表面为平滑过渡面331,平滑过渡面331连接在第一圆筒31的内表面311与第二圆筒32的内表面321之间。第一圆筒31与第一圆管1热熔连接,第二圆筒32与第二圆管21热熔连接。第一圆筒31的内表面311与第一圆管1的内表面11平齐,第二圆筒32的内表面321与第二圆管21的内表面211平齐。该管组件主要由管材、管件和过渡管组成。管材可以为第一圆管1,管件2包括有第二圆管21。第二圆管21的外径与第一圆管1的外径相等,第二圆管21的内径小于第一圆管1的内径,从而使得第一圆管1的管壁厚度小于第二圆管21的管壁厚度。也即是,第一圆管1的管壁比第二圆管21的管壁薄,第二圆管21的管壁比第一圆管1的管壁厚。过渡管可以为过渡圆管3,其外径与第一圆管1的外径相等,从而也与第二圆管21的外径相等。过渡圆管3连接在第一圆管1与第二圆管21之间,第一圆管1、过渡圆管3和第二圆管21同轴布置。其中,过渡圆管3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圆筒31、中间过渡筒33和第二圆筒32组成。该第一圆筒31的外径等于第一圆管1的外径,第一圆筒31的内径等于第一圆管1的内径,从而使得第一圆筒31的筒壁厚度与第一圆管1的管壁厚度相等。该第二圆筒32的外径等于第二圆管21的外径,第二圆筒32的内径等于第二圆管21的内径,从而使得第二圆筒32的筒壁厚度与第二圆管2的管壁厚度相等。因此,第二圆筒32的内径小于第一圆筒31的内径,使得第一圆筒31的筒壁厚度小于第二圆筒32的筒壁厚度。该第三圆筒33的外径分别与第一圆筒31和第二圆筒32的外径相同,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管、具有第二圆管的管件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之间的过渡圆管;/n所述第一圆管、所述过渡圆管和所述第二圆管的外径相等,并同轴布置;/n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n所述过渡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筒、中间过渡筒和第二圆筒;/n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n所述中间过渡筒的内表面为平滑过渡面,所述平滑过渡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之间;/n所述第一圆筒与所述第一圆管热熔连接,所述第二圆筒与所述第二圆管热熔连接;/n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圆管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管的内表面平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管、具有第二圆管的管件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之间的过渡圆管;
所述第一圆管、所述过渡圆管和所述第二圆管的外径相等,并同轴布置;
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
所述过渡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筒、中间过渡筒和第二圆筒;
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圆管的管壁厚度,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圆管的管壁厚度;
所述中间过渡筒的内表面为平滑过渡面,所述平滑过渡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之间;
所述第一圆筒与所述第一圆管热熔连接,所述第二圆筒与所述第二圆管热熔连接;
所述第一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圆管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圆管的内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管、所述第二圆管和所述过渡圆管的外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所述中间过渡筒和所述第二圆筒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过渡面为倾斜延伸的过渡平面;
在沿着从所述第一圆筒至所述第二圆筒的方向上,所述过渡平面朝向所述中间过渡筒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练兵刘文杰汪磊
申请(专利权)人: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日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