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64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0:20
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包括底座、上模、下模、放置支架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底部安装在在底座上,所上模设置在下模的上方,所述放置支架设置在底座的一侧,所述固定装置通过金属杆与底座相连接,所述上模包括碗型浇注口、多个主流道和多个竖直分流道,所述多个主流道分别与多个竖直分流道相对应,所述碗型浇注口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上模还设置有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外部连接有抽真空装置,所述下模设置有膜腔,所述膜腔设置在竖直分流道的下方。

A semi-automatic casting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铸造模具是金属加工设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当今社会中,工厂中所使用的金属铸造模具大多体积庞大,移动不方便,而且操作较为复杂,无论是上模还是下模移动起来都非常不方便,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铸造时间较久,通常模具由上模和下模形成,再向模具内浇注高温的液态金属,等待液态金属冷却后,分离开上模与下模形成就完成浇注加工,在锻造时的液态金属具有较大的热量,人们通常分离时将固定夹具夹住上模通过人工或者顶起机构将上模顶起,这样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有可能还会产生危险,并且现有的铸造模具在放置的时候不能牢固的进行放置,这样就需要借助别的工具来进行固定,这样就具有费事费力的特点,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危险系数低,方便上模移动和生产效率较高的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包括底座、上模、下模、放置支架和固定装置,所述下模底部安装在在底座上,所上模设置在下模的上方,所述放置支架设置在底座的一侧,所述固定装置通过金属杆与底座相连接,所述上模包括碗型浇注口、多个主流道和多个竖直分流道,所述多个主流道分别与多个竖直分流道相对应,所述碗型浇注口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上模还设置有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外部连接有抽真空装置,所述下模设置有膜腔,所述膜腔设置在竖直分流道的下方,所述放置支架上设置有拉起装置,所述下模可拆卸的与放置支架相连接,所述拉起装置拉起机构、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所述拉起机构一端与放置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上模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分别与拉起机构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由四块金属板、直角金属板和螺栓组成,所述每一块金属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孔且每两块金属板上所设置的圆孔相互对应,所述直角金属板上设置有与金属板相对应的圆孔,所述圆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栓穿过圆孔将四块金属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为了更加牢固将四块金属板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四块金属板和直角金属板上分别设置有多各个相互对应的圆孔。为了更加方便的将上模与下模进行分离,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拉起机构包括机械手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上模连接,所述机械手一端与放置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相连接。为了更加方便的将上模与下模进行分离,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上模上表面设置有通透圆孔,所述支撑杆穿过通透圆孔与上模相连接。为了更加稳定的进行驱动,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驱动电机采用伺服电机进行驱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危险系数低,多个主流道的设计使得液体可以更加精确的进入到膜腔内,并且对于一些特殊造型的膜腔,多个主流道和多个竖直分流道的设计可以使得液体流动的更加均匀,避免了产生气泡的情况,所述放置支架和拉起装置的设计使得上模和下模可以更加方便安全的进行分离,避免了人们直接抬起上模,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且无需人工靠近上模,提高了铸造时的安全性,所述固定装置的设计使得整个模体更加稳定牢固,提高了上模和下模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设备的局部示意图;标号说明:1-底座;2-上模;3-下模;4-放置支架;5-金属杆;6-碗型浇注口;7-主流道;8-竖直分流道;9-过滤网;10-透气通道;11-抽真空装置;12-膜腔;13-四块金属板;14-直角金属板;15-螺栓;16-圆孔;17-内螺纹;18-机械手;19-支撑杆;20-通透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参照附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包括底座1、上模2、下模3、放置支架4和固定装置,所述下模3底部安装在在底座1上,所上模2设置在下模3的上方,所述放置支架4设置在底座1的一侧,所述固定装置通过金属杆5与底座1相连接,所述上模2包括碗型浇注口6、多个主流道7和多个竖直分流道8,所述多个主流道7分别与多个竖直分流道8相对应,所述碗型浇注口6底部设置有过滤网9,所述上模2还设置有透气通道10,所述透气通道外部连接有抽真空装置11,所述下模3设置有膜腔12,所述膜腔12设置在竖直分流道8的下方,所述放置支架4上设置有拉起装置,所述下模3可拆卸的与放置支架4相连接,所述拉起装置拉起机构、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所述拉起机构一端与放置支架4相连接,另一端与上模2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分别与拉起机构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由四块金属板13、直角金属板14和螺栓15组成,所述每一块金属板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孔16且每两块金属板13上所设置的圆孔16相互对应,所述直角金属板14上设置有与金属板13相对应的圆孔16,所述圆孔16内设置有内螺纹17,所述螺栓15穿过圆孔16将四块金属板13固定连接在一起。为了更加牢固将四块金属板进行固定,所述四块金属板13和直角金属板14上分别设置有多各个相互对应的圆孔16。为了更加方便的将上模2与下模3进行分离,所述拉起机构包括机械手18和支撑杆19,所述支撑杆19与上模2连接,所述机械手18一端与放置支架4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19相连接。为了更加方便的将上模2与下模3进行分离,所述上模2上表面设置有通透圆孔20,所述支撑杆19穿过通透圆孔20与上模2相连接。为了更加稳定的进行驱动,所述驱动电机采用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将下模3安装在底座1上,将下模3与放置支架4相连接,然后将准备好的液体通过碗型浇注口6倒入到上模2中,液体通过过滤网9的筛选进入到多个主流道7中,接着流入到竖直分流道8中,从而进入到膜腔12内,同时通过四块金属板13将上下模进行固定,当膜腔12内液体定型后,通过控制装置对机械手18进行控制,机械手18通过将支撑杆19托起,从而将上模2与下模3进行了分离,托起后的上模2放置在放置支架4上,从而完成模具任务。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包括底座、上模、下模、放置支架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底部安装在在底座上,所上模设置在下模的上方,所述放置支架设置在底座的一侧,所述固定装置通过金属杆与底座相连接,所述上模包括碗型浇注口、多个主流道和多个竖直分流道,所述多个主流道分别与多个竖直分流道相对应,所述碗型浇注口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上模还设置有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外部连接有抽真空装置,所述下模设置有膜腔,所述膜腔设置在竖直分流道的下方,所述放置支架上设置有拉起装置,所述下模可拆卸的与放置支架相连接,所述拉起装置拉起机构、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所述拉起机构一端与放置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上模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分别与拉起机构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由四块金属板、直角金属板和螺栓组成,所述每一块金属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孔且每两块金属板上所设置的圆孔相互对应,所述直角金属板上设置有与金属板相对应的圆孔,所述圆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栓穿过圆孔将四块金属板固定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化铸造模具,包括底座、上模、下模、放置支架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底部安装在在底座上,所上模设置在下模的上方,所述放置支架设置在底座的一侧,所述固定装置通过金属杆与底座相连接,所述上模包括碗型浇注口、多个主流道和多个竖直分流道,所述多个主流道分别与多个竖直分流道相对应,所述碗型浇注口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上模还设置有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外部连接有抽真空装置,所述下模设置有膜腔,所述膜腔设置在竖直分流道的下方,所述放置支架上设置有拉起装置,所述下模可拆卸的与放置支架相连接,所述拉起装置拉起机构、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所述拉起机构一端与放置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上模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分别与拉起机构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由四块金属板、直角金属板和螺栓组成,所述每一块金属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孔且每两块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邳州市政隆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