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泵的新型叶轮组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85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离心泵的新型叶轮组合体,包括离心泵叶轮与导液盖。离心泵叶轮包括叶轮面板和叶轮叶片,呈火山状。导液盖内腔与离心泵叶轮相匹配,扣罩在离心泵叶轮上。导液盖的螺柱上带有水气分离板。导液盖的回水自吸流道有三个,与出水流道一起首尾相对地顺次排列在导液盖面板的外缘处。回水自吸流道与出水流道均为宽度及深度向外递增、首尾端敞口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同等外径下,加长了叶轮叶片长度,增加了叶轮叶片有效增压长度,提高了扬程,增大了流量;减少了直接冲击带来的能量损耗;增大了排空气的能力;提升了泵自吸能力。

A new impeller combination of centrifugal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泵的新型叶轮组合体
本技术涉及离心泵
,具体是一种离心泵的新型叶轮组合体。
技术介绍
泵类产品是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重要通用机械产品之一,离心泵更是以高效率,大流量的特性被广泛应用。离心泵的核心结构便是叶轮与导液盖的组合,其作为流体动力传动装置极大程度决定了泵的效率以及性能。离心泵在工作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自吸把气体排出,泵体里吸满水才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而传统的离心泵叶轮是一种扁平的饼形,其组合赋予泵的只有大流量,自吸能力是很差,启动半天打不上水来,始终弥补不了扬程低,自吸能力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突破传统的离心泵模式,提供一种离心泵的新型叶轮组合体,有效弥补了传统的离心泵扬程低,自吸能力差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离心泵的新型叶轮组合体,包括离心泵叶轮与导液盖;所述的离心泵叶轮包括叶轮面板和叶轮叶片;所述的叶轮叶片沿叶轮面板正面环形排布,呈螺旋状升高并逐渐向中心缩口呈火山状;叶轮面板中央有一中心孔,中心孔为通孔;所述的导液盖包括导液盖面板、进水口、水气分离板、导液盖螺柱、出水流道、出水口、回水自吸流道和自吸口;导液盖也呈火山状,其内腔与所述的离心泵叶轮相匹配;所述的进水口位于导液盖中央,与离心泵叶轮的中心孔相对应;所述的导液盖螺柱有三个,排列在导液盖边沿;每一导液盖螺柱上带有一个与其为一体的水气分离板,水气分离板呈长条形贴合在导液盖面板的外表面,其另一端指向导液盖中心;所述的回水自吸流道有三个,与出水流道一起首尾相对地顺次排列在导液盖面板的外缘处;回水自吸流道与出水流道均为弧形,各是一个宽度及深度向外递增、内为中空、首尾端敞口的结构;出水流道的敞口端是出水口,回水自吸流道的敞口端是自吸口;导液盖扣罩在离心泵叶轮上,导液盖的内表面与叶轮叶片相贴合且留有均等间隙。所述的叶轮叶片与叶轮面板之间为无缝式一体结构。所述的叶轮面板底部设有叶轮螺柱,在同一圆周上等距离排列。优选的,所述的叶轮螺柱为三个。所述的回水自吸流道与出水流道均为弧形。所述的出水流道的长度比回水自吸流道长。所述的进水口外设有O型圈槽。本技术的优异效果是:1.叶轮叶片由传统的径向的二维排布设计成三维排布,拓展了轴向空间,同等外径下,加长了叶轮叶片长度;同时由于轴向空间的拉伸,增加了叶轮叶片有效增压长度,提高了扬程;2.火山形的叶轮面板相较于传统的饼型叶轮面板,大幅度增加了进水口与叶片之间的流道角度,在液体进入进水口时,与叶轮面板的切入角被加大,从而提供更大的缓冲空间,减少了直接冲击带来的能量损耗;3.水气分离板的设计,通过施加一定的阻力增大了排空气的能力;4.设置3个自吸口,在泵自吸时增大回水空间,且3个自吸口朝上,利用重力促进流体回落,较大程度提升了泵自吸能力;5.将导液盖边沿空间分为1较大出水口,3较小自吸口,出水口超下设置,利用重力促进液体增压,一定程度上提高扬程;3个自吸口,在完成自吸后充当出水口,增大了流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离心泵叶轮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离心泵叶轮正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离心泵叶轮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离心泵叶轮底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导液盖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导液盖俯视示意图;图7本技术导液盖底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离心泵叶轮与导液盖组合时组合体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叶轮面板;2、叶轮叶片;3、叶轮螺柱;4、进水口;5、水气分离板;6、导液盖面板;7、导液盖螺柱;8、出水流道;9、回水自吸流道;10、自吸口;11、出水口;12、中心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离心泵的新型叶轮组合体,包括离心泵叶轮与导液盖。如图1-图4所示,所述的离心泵叶轮包括叶轮面板1和叶轮叶片2。所述的叶轮叶片2沿叶轮面板1正面环形排布,呈螺旋状升高并逐渐向中心缩口呈火山状;叶轮叶片2与叶轮面板1之间为无缝式一体结构;叶轮面板1中央有一中心孔12,中心孔12为通孔,用于固定在离心泵的转轴上。叶轮面板1底部设有叶轮螺柱3,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叶轮螺柱3为三个,在同一圆周上等距离排列。如图5-图7所示,所述的导液盖包括导液盖面板6、进水口4、水气分离板5、导液盖螺柱7、出水流道8、出水口11、回水自吸流道9和自吸口10。导液盖也呈火山状,其内腔与所述的离心泵叶轮相匹配。所述的进水口4位于导液盖中央,与离心泵叶轮的中心孔12相对应。所述的导液盖螺柱7有三个,排列在导液盖边沿。每一导液盖螺柱7上带有一个与其为一体的水气分离板5,水气分离板5呈长条形贴合在导液盖面板6的外表面,其另一端指向导液盖中心。所述的回水自吸流道9有三个,与出水流道8一起首尾相对地顺次排列在导液盖面板6的外缘处。回水自吸流道9与出水流道8均为弧形,各是一个宽度及深度向外递增、内为中空、首尾端敞口的结构。出水流道8长度最长,回水自吸流道9长度较短。出水流道8的敞口端是出水口11,回水自吸流道9的敞口端是自吸口10。所述的进水口4外设有O型圈槽,用于与离心泵的泵体(图中未显示)连接时密封。图8是离心泵叶轮与导液盖组合时组合体图,见图中所示,导液盖扣罩在离心泵叶轮上,导液盖的内表面与叶轮叶片2相贴合且留有均等间隙。本技术离心泵叶轮与导液盖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导液盖与离心泵叶轮分别通过导液盖螺柱7与叶轮螺柱3与泵体固定,导液盖与离心泵叶轮拼合,且中间留有均等间隙,工作时导液盖相对地面静止,离心泵叶轮高速旋转,液体从进水口4吸入,通过叶轮叶片2推动加速后,进入出水流道8调整水流方向,从出水口11排出,然后冲击水气分离板5进行初次水气分离,气体排出,液体通过三个自吸口进入自吸流道回落到导液盖内,如此循环多次后,完成自吸。导液盖安装角度固定,如图6所示,较大出水口11朝向地面,利用重力促进液体增压,三个较小自吸口10开口朝上,便于水气分离后的的液体利用重力回落到导液盖内,加强自吸。当泵完成自吸后,三个回水自吸流道9充当出水流道,三个自吸口10充当出水口,充分利用空间提高流量。出水流道(主流道)8排水需要畅快不能受阻,所以需要尺寸较大;其次另外三个小的流道只在自吸状态的时候充当回水自吸流道,当泵完成自吸的时候会变成正常的出水流道,作为自吸完成后的次要出水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泵的新型叶轮组合体,包括离心泵叶轮与导液盖;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离心泵叶轮包括叶轮面板和叶轮叶片;所述的叶轮叶片沿叶轮面板正面环形排布,呈螺旋状升高并逐渐向中心缩口呈火山状;叶轮面板中央有一中心孔,中心孔为通孔;/n所述的导液盖包括导液盖面板、进水口、水气分离板、导液盖螺柱、出水流道、出水口、回水自吸流道和自吸口;导液盖也呈火山状,其内腔与所述的离心泵叶轮相匹配;所述的进水口位于导液盖中央,与离心泵叶轮的中心孔相对应;所述的导液盖螺柱有三个,排列在导液盖边沿;每一导液盖螺柱上带有一个与其为一体的水气分离板,水气分离板呈长条形贴合在导液盖面板的外表面,其另一端指向导液盖中心;所述的回水自吸流道有三个,与出水流道一起首尾相对地顺次排列在导液盖面板的外缘处;回水自吸流道与出水流道均为弧形,各是一个宽度及深度向外递增、内为中空、首尾端敞口的结构;出水流道的敞口端是出水口,回水自吸流道的敞口端是自吸口;/n导液盖扣罩在离心泵叶轮上,导液盖的内表面与叶轮叶片相贴合且留有均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泵的新型叶轮组合体,包括离心泵叶轮与导液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离心泵叶轮包括叶轮面板和叶轮叶片;所述的叶轮叶片沿叶轮面板正面环形排布,呈螺旋状升高并逐渐向中心缩口呈火山状;叶轮面板中央有一中心孔,中心孔为通孔;
所述的导液盖包括导液盖面板、进水口、水气分离板、导液盖螺柱、出水流道、出水口、回水自吸流道和自吸口;导液盖也呈火山状,其内腔与所述的离心泵叶轮相匹配;所述的进水口位于导液盖中央,与离心泵叶轮的中心孔相对应;所述的导液盖螺柱有三个,排列在导液盖边沿;每一导液盖螺柱上带有一个与其为一体的水气分离板,水气分离板呈长条形贴合在导液盖面板的外表面,其另一端指向导液盖中心;所述的回水自吸流道有三个,与出水流道一起首尾相对地顺次排列在导液盖面板的外缘处;回水自吸流道与出水流道均为弧形,各是一个宽度及深度向外递增、内为中空、首尾端敞口的结构;出水流道的敞口端是出水口,回水自吸流道的敞口端是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定泽徐培坚王胜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禺工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