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式卸料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76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式卸料平台,包括两根平行的料台支撑杆、分别安装在料台支撑杆两端的料台斗和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两个门型框单元和两块能够与上层楼板下表面抵接的顶撑件,两个门型框单元为第一门型框和第二门型框;靠近料台斗的为第一门型框,另一个为第二门型框;每个门型框单元包括两根斜顶撑和一个将两根斜顶撑的顶端连接的连接框,每个门型框单元上两根斜顶撑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料台支撑杆铰接;第一门型框和第二门型框顶端铰接,与料台支撑杆一起组成三角形结构;第一门型框的两根斜顶撑与料台支撑杆铰接处设置可拆卸的铰接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效率高的技术效果。

A supporting unload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式卸料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卸料平台,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式卸料平台。
技术介绍
参考图5,卸料平台是建筑施工用周转材料的转运平台,固定于楼板13边缘,用于临时堆放拆下的周转材料,便于塔吊等垂直运输机械将周转材料吊离。实现周转材料在各施工层间周转施工。现有的技术中一般采用钢丝绳为主卸荷受力结构。如图中所示,每个卸料平台安装4根卸荷钢丝绳12,每侧2根,均采用一整根钢丝绳12拉结卸料平台,钢丝绳12穿过钢丝绳吊环11与上层墙体穿墙螺栓14连接,同侧的两根钢丝绳12拉结点在同一水平线上,用卡环卡紧卡牢。这种固定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钢丝绳12安装固定时,需要塔吊等垂直运输机械一直悬吊住卸料平台,一般安装一个卸料平台需要20-40分钟,安装效率不高,极大影响垂直运输机械的使用效率;二是钢丝绳12容易受建筑边缘、固定件等磕碰,从而极易引起钢丝绳12损伤;三是料台两侧钢丝绳12安装时容易出现偏差,导致两侧长度不同,料台斗1会出现左右不平的现象,料台斗1出现变形,会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一提供一种安装效率高的支撑式卸料平台。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支撑式卸料平台,包括两根平行的料台支撑杆、分别安装在料台支撑杆两端的料台斗和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两个门型框单元和两块顶撑件,两个门型框单元为第一门型框和第二门型框;靠近料台斗的为第一门型框,另一个为第二门型框;每个门型框单元包括两根斜顶撑和一个将两根斜顶撑的顶端连接的连接框,每个门型框单元上两根斜顶撑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料台支撑杆铰接;第一门型框和第二门型框顶端铰接,与料台支撑杆一起组成三角形结构;第一门型框的两根斜顶撑与料台支撑杆铰接处设置可拆卸的铰接轴;顶撑件包括顶撑板和两块垂直固接在顶撑板下底面的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平行设置,顶撑板和固定板形成U型槽结构;顶撑件套设在两个门型框单元形成的三角形顶端,两个门型框单元的铰接杆垂直穿过固定板,将顶撑件和门型框单元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安装时,只要将第一门型框立起,使支撑架顶端与上层楼板抵接,安装铰接轴后形成三角结构固定即可,相比现有技术中安装钢丝绳的操作更加快速、安全,减少了垂直运输机械的使用时间;同时解决了两侧钢丝绳安装时容易出现偏差,导致两侧长度不同,料台会出现左右不平的现象。此外,由于支撑架可进行倾倒,降低了高度,方便该装置在换层操作中支撑架能够顺利插入楼层内或从楼层内移出,减少对建筑物,特别是对顶层楼板下突承重梁的磕碰,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装置的安拆效率,同时保护了建筑物和支撑架不被破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斜顶撑底部的铰接处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铰接板,铰接板的方向与料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相同,铰接板固接在料台支撑杆的上表面,斜顶撑底部和铰接板上设置有孔,铰接轴穿过铰接板和斜顶撑底部的孔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斜顶撑与料台支撑杆的铰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铰接轴为高强度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铰接轴被剪切断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斜顶撑底端的打开方向设置挡片;挡片固接在铰接板的端面,与两块铰接板形成三面围护的活动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铰接轴被剪切断裂后,造成支撑失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顶撑板和楼板之间塞有木板或橡胶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木板或橡胶板对间隙进行填充,使支撑结构更牢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料台斗包括料斗底板、侧护栏板和端部栏板;料台斗的料斗底板焊接固定在两根平行料台支撑杆的腹板的内侧;侧护栏板焊接在料台支撑杆的翼缘板上,端部栏板焊接在料台支撑杆的前端处,侧护栏板与端部栏板连接形成三面围护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成的料台斗围闭性好,使用安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料台支撑杆下表面固接能够与楼板边缘贴合的定位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吊装时,对卸料平台进行定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钢丝绳吊环和钢丝绳,钢丝绳吊环设置在料台支撑杆悬挑端,焊接在料台支撑杆的外侧;钢丝绳一端连接钢丝绳吊环,一端与上一层楼板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卸料平台结构形成第二道防护,增加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由于安装时,只要将第一门型框立起,使支撑架顶端与上层楼板抵接,安装铰接轴后形成三角结构固定即可,相比现有技术中安装钢丝绳的操作更加快速、安全,减少了垂直运输机械的使用时间;2.同时解决了两侧钢丝绳安装时容易出现偏差,导致两侧长度不同,料台会出现左右不平的现象;3.由于支撑架可进行倾倒,降低了高度,方便该装置在换层操作中支撑架能够顺利插入楼层内或从楼层内移出,减少对建筑物,特别是对顶层楼板下突承重梁的磕碰,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装置的安拆效率,同时保护了建筑物和支撑架不被破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架不降低高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架以不同方向降低高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料台斗;101、料斗底板;102、侧护栏板;103、端部栏板;2、料台支撑杆;211、上翼缘板;212、下翼缘板;213、腹板;3、支撑架;31、两个门型框单元;311、第一门型框;312、第二门型框;32、斜顶撑;33、连接框;4、铰接轴;5、铰接板;6、挡片;7、活动腔;8、顶撑件;81、顶撑板;82、固定板9、起吊吊环;10、定位挡块;11、钢丝绳吊环;12、钢丝绳;13、楼板;14、穿墙螺栓;15、U型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支撑式卸料平台,包括两根平行的料台支撑杆2、分别安装在料台支撑杆2两端的料台斗1和支撑架3。料台支撑杆2的一端伸入建筑楼层内,另一端延伸出建筑外。料台支撑杆2可以是H型钢、工字钢或槽钢等,该实施例中以H型钢进行说明,H型钢包括上翼缘板211、下翼缘板212和腹板213。结合图1与图2,料台斗1作为周转材料的堆放平台,被支撑杆2的一端悬挑在楼板13外。料台斗1包括料斗底板101、侧护栏板102和端部栏板103。料台斗1的料斗底板101焊接固定在两根平行料台支撑杆2的腹板213的内侧。侧护栏板102焊接在料台支撑杆2的翼缘板上,端部栏板103焊接在料台支撑杆2的前端处,侧护栏板102与端部栏板103连接形成三面围护结构,料台斗1朝向楼体楼板13的一端开口供材料出入。如图1所示,支撑架3包括两个门型框单元31和两块顶撑件8,两个门型框单元31为第一门型框311和第二门型框312;靠近料台斗1的为第一门型框311,另一个为第二门型框312。每个门型框单元31包括两根斜顶撑32和一个将两根斜顶撑32的顶端连接的连接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式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平行的料台支撑杆(2)、分别安装在料台支撑杆(2)两端的料台斗(1)和支撑架(3);/n支撑架(3)包括两个门型框单元(31)和两块顶撑件(8),两个门型框单元(31)为第一门型框(311)和第二门型框(312);靠近料台斗(1)的为第一门型框(311),另一个为第二门型框(312);每个门型框单元(31)包括两根斜顶撑(32)和一个将两根斜顶撑(32)的顶端连接的连接框(33),每个门型框单元(31)上两根斜顶撑(32)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料台支撑杆(2)铰接;第一门型框(311)和第二门型框(312)顶端铰接,与料台支撑杆(2)一起组成三角形结构;第一门型框(311)的两根斜顶撑(32)与料台支撑杆(2)铰接处设置可拆卸的铰接轴(4);/n顶撑件(8)包括顶撑板(81)和两块垂直固接在顶撑板(81)下底面的两个固定板(82),两个固定板(82)平行设置,顶撑板(81)和固定板(82)形成U型槽结构;顶撑件(8)套设在两个门型框单元(31)形成的三角形顶端,两个门型框单元(31)的铰接杆垂直穿过固定板(82),将顶撑件(8)和门型框单元(31)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式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平行的料台支撑杆(2)、分别安装在料台支撑杆(2)两端的料台斗(1)和支撑架(3);
支撑架(3)包括两个门型框单元(31)和两块顶撑件(8),两个门型框单元(31)为第一门型框(311)和第二门型框(312);靠近料台斗(1)的为第一门型框(311),另一个为第二门型框(312);每个门型框单元(31)包括两根斜顶撑(32)和一个将两根斜顶撑(32)的顶端连接的连接框(33),每个门型框单元(31)上两根斜顶撑(32)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料台支撑杆(2)铰接;第一门型框(311)和第二门型框(312)顶端铰接,与料台支撑杆(2)一起组成三角形结构;第一门型框(311)的两根斜顶撑(32)与料台支撑杆(2)铰接处设置可拆卸的铰接轴(4);
顶撑件(8)包括顶撑板(81)和两块垂直固接在顶撑板(81)下底面的两个固定板(82),两个固定板(82)平行设置,顶撑板(81)和固定板(82)形成U型槽结构;顶撑件(8)套设在两个门型框单元(31)形成的三角形顶端,两个门型框单元(31)的铰接杆垂直穿过固定板(82),将顶撑件(8)和门型框单元(31)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式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斜顶撑(32)底部的铰接处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铰接板(5),铰接板(5)的方向与料台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相同,铰接板(5)固接在料台支撑杆(2)的上表面,斜顶撑(32)底部和铰接板(5)上设置有孔,铰接轴(4)穿过铰接板(5)和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强马千里郝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