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撕胶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64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9:5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撕胶带结构,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均具有一表面和一底面,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所述第二膜层的表面具有第一粘性层,其底面无粘性,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分别具有第二粘性层和第三粘性层,所述第二膜层表面和第三膜层的表面分别通过第一粘性层和第二粘性层贴合于第一膜层的底面,并处于同一结构层,所述第二膜层无粘性的底面形成手持部,所述第三膜层具有第三粘性层的底面形成粘合部。具有生产良率好、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A kind of hand tearing tap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撕胶带结构
本技术涉及胶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良率好、使用效果好的手撕胶带结构。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是电子产品的表面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磨损,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需要粘贴用以固定或者保护的保护膜,如手机厂家在出货时为保护手机屏都贴上一保护膜,又如单独出售贴膜产品时,会在产品膜表面贴上用于保护该产品膜的保护膜,以及需要保护某一区块表面时,也会贴上保护膜等等,保护膜具有一定的粘性,一旦粘贴之后不方便撕除。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220146865.5公开的一种手撕剥离胶,采用胶带一端粘帖面上设置非粘性膜,非粘性膜用于手持,未设置非粘性膜的胶带粘帖面,在方便取用的同时也便于剥离。但是,该种结构手撕剥离胶还具有不足之处:在生产上,固定住具有粘性的胶带,再将非粘性膜贴在胶带的粘帖面上,在贴非粘性膜时,胶带的粘帖面是裸露的,裸露时间较长,容易粘附灰尘且无法去除,进而影响粘性而导致良率降低。再者,胶带自带粘帖面,粘帖面与手持的非粘性膜之间存在高度差,当胶带的粘帖面贴合在产品上时,存在高度差的非粘性膜容易抵触并刮伤产品表面;同时,若所贴合的产品需要贴合的表面的面积小于胶带的粘帖面的面积时,或者所贴合的产品表面为不规则的异形表面时,胶带的粘帖面具有裸露的区域,裸露区域的粘帖面容易污染其他不需要贴合的表面,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良率好、使用效果好的手撕胶带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br>一种手撕胶带结构,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均具有一表面和一底面,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所述第二膜层的表面具有第一粘性层,其底面无粘性,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分别具有第二粘性层和第三粘性层,所述第二膜层表面和第三膜层的表面分别通过第一粘性层和第二粘性层贴合于第一膜层的底面,并处于同一结构层,所述第二膜层无粘性的底面形成手持部,所述第三膜层具有第三粘性层的底面形成粘合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膜层的材质为PET(涤纶树脂)、PI(聚酰亚胺)或PE(聚乙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三膜层均为透明膜。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膜层为具有颜色的麦拉膜。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膜层的表面的第一粘性层的黏度为0.5N/25mm-1N/25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膜层的材质为PET(涤纶树脂)、PI(聚酰亚胺)或PE(聚乙烯)。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的黏度大于底面的第三粘性层的黏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的黏度为8N/25mm-10N/25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膜层的底面的第三粘性层的黏度为8N/25mm-10N/25mm。进一步的,还包括载带膜,所述载带膜贴合于第二膜层表面和第三膜层的底面。进一步的,所述载带膜为无粘性膜层。进一步的,所述载带膜贴合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的表面为平滑面。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在生产作业时,将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具有粘性的表面裸露后可即刻贴合至第一膜层的底面,第一膜层即使较长时间的裸露也不易残留灰尘,相较于
技术介绍
中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升良率。同时,第二膜层表面和第三膜层处于同一结构层,无高度差或高度差可控,粘贴后第二膜层不会刮到被贴产品表面,又或者是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间隔设置,使手持部远离粘合部及产品,保证产品质量;且可根据实际产品的外形或面积来选择相适配的第三膜层,粘合部贴合于产品表面后,裸露部分为无粘性的第一膜层的底面,不会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手撕胶带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所示为实施例二中手撕胶带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4所示为实施例三中手撕胶带结构在隐藏第三粘性层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撕胶带结构,包括第一膜层10、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30,所述第一膜层10、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30均具有一表面和一底面,所述第一膜层10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所述第二膜层20的表面具有第一粘性层21,其底面无粘性,所述第三膜层30的表面和底面分别具有第二粘性层31和第三粘性层32,所述第二膜层20表面和第三膜层30的表面分别通过第一粘性层21和第二粘性层31贴合于第一膜层10的底面,并处于同一结构层,所述第二膜层20无粘性的底面形成手持部,所述第三膜层30具有第三粘性层32的底面形成粘合部。第一膜层10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在生产作业时,将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30具有粘性的表面裸露后可即刻贴合至第一膜层10的底面,第一膜层10即使较长时间的裸露也不易残留灰尘,相较于
技术介绍
中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升良率。同时,第二膜层20表面和第三膜层30处于同一结构层,无高度差或高度差可控,使用时,第三膜层30具有粘性的底面形成的粘合部贴合于产品的表面,粘贴后第二膜层20不会刮到被贴产品表面,又或者是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30间隔设置,使手持部远离粘合部及产品,保证产品质量;且可根据实际产品的外形或面积来选择相适配的第三膜层30,粘合部贴合于产品表面后,裸露部分为无粘性的第一膜层10的底面,不会造成污染。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10的材质为PET(涤纶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PI(聚酰亚胺)或PE(聚乙烯)等塑料材质替代。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10和第三膜层30均为透明膜,透明膜可观察到被贴合产品的表面,可直观的确认是否贴到位。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半透明膜或不透明膜。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层20为具有颜色的麦拉膜,在颜色上区别于粘合部,能够使使用者快速区分,且麦拉膜表面较为粗糙,容易被抓取。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膜层。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层20的表面的第一粘性层21的黏度为0.5N/25mm,使第二膜层20能够黏贴于第一膜层10底面即可,第二膜层20采用低黏度,能够节省一定的成本。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膜层30的材质为PET(涤纶树脂),同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当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均具有一表面和一底面,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所述第二膜层的表面具有第一粘性层,其底面无粘性,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分别具有第二粘性层和第三粘性层,所述第二膜层表面和第三膜层的表面分别通过第一粘性层和第二粘性层贴合于第一膜层的底面,并处于同一结构层,所述第二膜层无粘性的底面形成手持部,所述第三膜层具有第三粘性层的底面形成粘合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均具有一表面和一底面,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所述第二膜层的表面具有第一粘性层,其底面无粘性,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分别具有第二粘性层和第三粘性层,所述第二膜层表面和第三膜层的表面分别通过第一粘性层和第二粘性层贴合于第一膜层的底面,并处于同一结构层,所述第二膜层无粘性的底面形成手持部,所述第三膜层具有第三粘性层的底面形成粘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的材质为PET、PI或P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三膜层均为透明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层为具有颜色的麦拉膜。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木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驰晟胶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