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及下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214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及下模组件,属于折弯机模具领域。它包括下模、模座、调节块、顶块、挡块、盖板、多组楔块和底座相互连接,其中,下模上设置防压痕组件,避免工件有明显的压痕;下模至少一侧面上具有两个折弯槽,相对的侧面上开设安装槽,两个折弯槽的对称中线到安装槽的对称中线的距离相等;模座上设有与安装槽配合的安装台,用于安装下模;调节块、顶块与挡块相对位置的配合用于调整调节块的水平位置;多组楔块的斜面凹凸成波浪形,用于对工件进行挠度补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模能在不更换下模的前提下对不同厚度的板材进行折弯,避免复杂的上下模校准,且能保证工件无明显的压痕,同时对工件进行挠度补偿。

A non indentation lower die and lower die assembly for be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及下模组件
本技术属于折弯机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及下模组件。
技术介绍
折弯机模具是用于产品弯曲、折弯、折边的工具之一,它可以把产品折成V型、弧形、圆形、直角型等,还可以根据要求设计加工特殊形状模具。但在采用普通V型模具折弯钢板(尤其是厚度在2mm以下的钢板)时,钢板工件表面经常因与模具接触摩擦而导致拉伤或划伤,严重影响工件的质量和外观,在产品表面质量和外观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例如高档宾馆、写字楼的电梯里面的镜面不锈钢板,加工时必须避免产生这种缺陷。而且,在弯折的过程中,上模和下模的配合需要根据折弯的角度以及板材的形状进行组合,并且适时更换。更换后,要求上模具刀口能够对准下模具槽口,操作中先是上模具安装在刀架上,再将下模具放置到工作台上,并不断调整使位置对准。目前人一般通过肉眼观察,人工手动推动下模具移动,或通过金属块敲击下模具调整,而下模具一般较重,人推较为费力,且调整时间较长,敲击调整不仅速度慢,噪音大,且会对下模具表面造成损伤。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314815.8,授权公开日为2012年12月12日的技术专利授权文件公开了折弯机下模及其辅助机构。该专利下模具有至少双面V形槽,所述辅助机构固定在一个V形槽的两侧,该机构包括活动定位板、弹簧、衬套、导向螺杆和底座,所述导向螺杆垂直连接活动定位板,导向螺杆与活动定位板之间设置有衬套,导向螺杆穿过弹簧,将弹簧压在活动定位板下,导向螺杆底部固定在底座上;辅助机构还具有滚柱,所述滚柱设置在另一V形槽的顶部两侧,V形槽的斜面与该滚柱圆周面相切或相交。但是,该双面V形槽下模进行换面时,需拆卸上一次折弯工作的V形槽两侧的辅助机构,待将下模另一面的V形槽翻转成水平面,重新在本次折弯工作所使用的V形槽两侧安装辅助机构,非常麻烦;一般的,折弯工作下模受力非常大,该专利通过螺丝将该下模固定在辅助机构的底座上,底座容易损坏,且折弯工作中,一旦螺钉损坏,折弯精度便不能保证,折弯过程中存在隐患,浪费劳动力,且下模安装不稳定,容易使工人受伤。另一个方面,当折弯机对板材进行折弯加工时,往往不可避免的存在工作台会因为刚度的不足而产生向下的弹性变形,这就造成了安装在工作台上端的模具发生同样的变形,使得上模进入下模的深度减小,导致折弯时模具之间压力分布不均匀,造成了沿模具长度方向上两端压力大于中间,虽然其变形量极其微小,但对于高精度折弯工件而言,被加工件依然容易产生挠度变形,无法保证角度的全长一致性,工件折弯角度中间大于两端、直线度中间劣于两端。因此在设计折弯机模具时,很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或减小折弯机模具产生的挠曲变形。因此,如何改进下模的结构从而避免钢板工件折弯过程产生划伤,如何在加工不同厚度板材时避免更换模具而再次进行上下模具的校准,同时如何减小下模具产生的挠曲变形,亟需开发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及且下模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其目的在于解决使用现有折弯机下模时,钢板工件在折弯过程中容易产生划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还进一步解决解决现有折弯机模具对于折弯不同厚度的板材需要更换不同的下模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又进一步解决下模定位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组件,其目的在于解决折弯机工作台直接接触下模而受折弯力的冲击大,造成其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组件还进一步解决因下模产生的挠度弯曲,而使工件相应产生的挠度弯曲的问题,保证工件折弯角度的全长一致性及工件的直线度。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其侧面上具有折弯槽,所述下模侧面上设有防压痕组件,所述防压痕组件包括辊轮,所述辊轮设在下模侧面上,位于折弯槽拐角处的弧形槽内,所述辊轮卡在沿该拐角处设置。于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辊轮通过安装在下模侧面的压板限位,压板上设有与辊轮配合的弧形面,所述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侧面上。于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至少一侧面上具有两个折弯槽,所述两个折弯槽的深度不相同,所述下模侧面上的两个折弯槽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两个折弯槽的对称中线到安装槽的对称中线的距离相等。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且具有偶数边,即下模的横截面为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优选横截面为四边形的下模。于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为长方体形状,其相邻两侧面上开设折弯槽,另外两侧面上开设安装槽。于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弯槽为V形槽,安装槽为矩形槽。进一步地,所述折弯槽的底部设有避让槽,作为工件折弯处释放应力的避让空间。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的两端面中心处设有提调孔,提调孔的轴线与下模的轴线相重合。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组件,包括上述的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以及模座;所述模座设有与所述下模的安装槽相配合的安装台。于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安装台上表面设有耐磨层,用于减小安装台的摩擦损失,相应下模安装槽内也设有耐磨层,用于减小安装槽与安装台摩擦产生的损失。于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盖板、底座和多组楔块;所述模座安装在盖板上,盖板位于底座上,且多组楔块沿长度方向设置于盖板的挠度补偿槽内,并支撑在底座上;所述每组楔块包括斜面配合的两个楔块,两个楔块的斜面配合为非平面接触配合,所述的非平面接触配合即为斜面为凹凸不平的结构相互配合卡接,包括但不限于锯齿形配合、矩形卡扣配合和波浪形配合,保证两个楔块的斜面相互配合的紧固性。于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楔块的斜面优选凹凸成波浪形。于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置于盖板上,模座安装在调节块上;所述盖板上端的前后两侧面上各安装挡块,盖板上端面上位于挡块与调节块之间设置顶块,挡块内设置可顶紧顶块的顶紧螺钉。于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和底座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上开设安装有碟簧的孔,缓冲螺钉穿过碟簧后连接盖板。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下模通过在其侧面与折弯槽拐角处设置辊轮,金属板材在弯折的过程中,用与辊轮之间滚动摩擦代替以往与下模工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避免金属板材上出现明显的压痕;压板带有与辊轮配合的弧形面,用于避免辊轮脱离下模;(2)本技术下模通过在其侧面上开设两个折弯槽,当仅在下模一个侧面上开设两个折弯槽时,在更换下模的前提下,根据所加工板材的厚度,可选择其中一个折弯槽将工件折弯成相应的角度;当在下模相邻两侧面均开设两个折弯槽时,由于折弯槽的对称中线到安装槽的对称中线的距离相等,只需将下模翻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其侧面上具有折弯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侧面上设有防压痕组件(1),所述防压痕组件(1)包括辊轮(101),所述辊轮(101)设在下模(2)侧面上,位于折弯槽拐角处的弧形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其侧面上具有折弯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侧面上设有防压痕组件(1),所述防压痕组件(1)包括辊轮(101),所述辊轮(101)设在下模(2)侧面上,位于折弯槽拐角处的弧形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101)通过安装在下模(2)侧面上的压板(102)限位,压板(102)上设有与辊轮(101)配合的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其特征在于:下模(2)至少一侧面上具有两个折弯槽,所述下模(2)侧面上的两个折弯槽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安装槽(206);所述两个折弯槽的对称中线到安装槽(206)的对称中线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且具有偶数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为长方体形状,其相邻两侧面上开设折弯槽,另外两侧面上开设安装槽(206),所述折弯槽为V形槽,安装槽(206)为矩形槽。


6.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用无压痕下模,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文胡有青张一帆张先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