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577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23
一种连接器连接结构,能够阻挡液体向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外部泄漏,并且能够减小包括数个元件和密封液体的箱体的装置的尺寸且减少电连接点的数量。连接器连接结构(1)设置有:固定至AT箱体(11)的AT连接器(100)(第一连接器);连接至AT连接器(100)(第一连接器)的ECU连接器(200)(第二连接器);密封AT箱体(11)(填充有液体的箱体)与AT连接器(100)(第一连接器)之间的空间的第一密封部件(130);以及密封ECU侧壳体(210)(第二壳体)与阳型端子(220)(第二端子)之间的空间的第二密封部件(230)。

Conne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内部装置电连接到外部装置的连接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地,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很多情况下,用于变速器的润滑油与诸如变速器和各种传感器这样的内部装置一起密封在箱体内部。自动变速器连接至外部装置并且受外部装置的操作控制。于是,已经提出了一种用于将自动变速器的内部装置电连接至外部装置同时防止向箱体外部漏油的连接器连接结构(例如见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中,设置在来自内部装置的电线的端部处的连接器与固定至外部装置的箱体的连接器经由固定于自动变速器的中继连接器而连接至自动变速器的箱体。然后,为中继连接器设置各种密封部件,防止油泄漏到自动变速器的箱体外部。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1-111382
技术实现思路
此处,对于上述使用中继连接器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在部件数量、自动变速器尺寸和电连接点数量等方面存在改善空间。注意,此处说明的具有改善空间的事实是以用于箱体填充有润滑油的自动变速器的连接器连接结构作为实例。然而,这样的情况不限于用于自动变速器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并且一般只要是用于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内部装置与外部装置的电连接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就可能发生。因此,本专利技术着眼于上述改善空间,并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结构,其能够抑制部件的数量、抑制具有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装置的尺寸以及抑制电连接点的数量,同时防止油泄漏到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外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将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内部装置电连接至外部装置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容纳在第一壳体中的第一端子,该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来自所述内部装置的电线的端部处,并且固定至所述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括容纳在第二壳体中的第二端子,该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电线的端部处或者固定至所述外部装置的箱体,并且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第一密封部件,该第一密封部件用于密封所述填充有液体的箱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的空间;以及第二密封部件,该第二密封部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连接结构中,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来自内部装置的电线的端部并且固定至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来自外部装置的电线的端部或者固定至外部装置的箱体,该第一连接器连接至该第二连接器。换言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连接结构,涉及连接的连接器的数量能够减少为两个。因此,与上述使用中继连接器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部件的数量、抑制具有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装置的尺寸的增大以及抑制电连接点的数量。而且,第一密封部件防止液体从填充有液体的箱体与第一连接器之间泄漏,第二密封部件防止液体通过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端子泄漏。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连接结构,能够抑制部件的数量、抑制具有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设备的尺寸的增大和抑制连接点的数量。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图1中的区域A11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的区域A12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图1至3所示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比较例的连接器连接的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图6是图5中的区域A21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图5和6中所示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比较例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图9是图8中的区域A31的放大图。参考标记列表1、6、9连接器连接结构6a端子连接区域6b环形间隙10AT11AT箱体(填充有液体的箱体)11a、21a开口11b第一阶部11c第二阶部12电线20ECU(外部装置)21ECU箱体21b周壁22电路板100、600、900AT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10、610、910AT侧壳体(第一壳体)111端子壳体112突出部112a槽113部分114、214固定凸缘120阴型端子130第一密封部件140第三密封部件200、700ECU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10、710ECU侧壳体(第二壳体)211凹部212筒部213底壁213a凹部220阳型端子230第二密封部件740第四密封部件911阻挡肋D11连接方向O11、O12、O21油L11液体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首先将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图1中的区域A11的放大图,并且图3是图1中的区域A12的放大图。该连接器连接结构1将车辆自动变速器(AT:AutomaticTransmission)中的诸如各种传感器这样的内部装置与用于控制AT10的ECU(EngineControlUnit,发动机控制单元)20连接。AT10在AT箱体11(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内部具有传动装置和用于传动装置的润滑油以及诸如各种传感器这样的内部装置。连接器连接结构1防止油从AT箱体11泄漏,并且将内部装置连接至ECU20(外部装置)。连接器连接结构1包括AT连接器100(第一连接器)和ECU连接器200(第二连接器)。AT连接器100设置在来自AT箱体11的内部装置的电线12的端部处并且固定至AT箱体11。开口11a设置在AT箱体11中,并且AT连接器100固定为封闭开口11a。另一方面,ECU连接器200连接至内置于ECU20中的电路板22,并且固定于构成ECU20的ECU箱体21。ECU箱体21也设置有开口21a,并且ECU连接器200固定为封闭开口21a。在本实施例中,ECU连接器200与ECU20一起在图中的连接方向D11上可拆卸地连接至AT连接器100。AT连接器100具有设置在AT侧壳体110(第一壳体)中的多个触点(未示出),所述AT侧壳体110容纳多个阴型端子120(第一端子),电线120的端部压配合到每个阴型端子120。AT侧壳体110设置有突出部112,其充当AT连接器100中的进入ECU连接器200内的部分。用于阴型端子120的入口在该突出部112中的ECU连接器200侧开口,该入口与端子容纳室111连通。另外,AT侧壳体110设置有固定凸缘114,用于以前述突出部112从AT箱体11向外突出并且其余部分113进入AT箱体11中的状态将AT连接器100固定至AT箱体11。在AT箱体11处,箱体的外表面侧上的开口11a的缘部从箱体的外表面开始以两阶台阶式地凹入。然后,AT连接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将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内部装置电连接至外部装置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包括:/n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容纳在第一壳体中的第一端子,该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来自所述内部装置的电线的端部处,并且该第一连接器固定至所述填充有液体的箱体;/n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括容纳在第二壳体中的第二端子,该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电线的端部处或者固定至所述外部装置的箱体,并且该第二连接器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n第一密封部件,该第一密封部件用于密封所述填充有液体的箱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的空间;以及/n第二密封部件,该第二密封部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9 JP 2018-1160581.一种用于将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内部装置电连接至外部装置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容纳在第一壳体中的第一端子,该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来自所述内部装置的电线的端部处,并且该第一连接器固定至所述填充有液体的箱体;
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括容纳在第二壳体中的第二端子,该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电线的端部处或者固定至所述外部装置的箱体,并且该第二连接器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
第一密封部件,该第一密封部件用于密封所述填充有液体的箱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的空间;以及
第二密封部件,该第二密封部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有固定凸缘,该固定凸缘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在该第一连接器的一部分进入所述填充有液体的箱体的状态下固定至所述填充有液体的箱体,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在与所述填充有液体的箱体和所述固定凸缘都紧密接触的状态下由所述填充有液体的箱体和所述固定凸缘这二者夹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端子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表面都紧密接触的状态下填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进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突出部,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健治佐藤旭水野清隆杉山贵洋加藤晃央神户陆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