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4367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和装置。现阶段萃取香气的茶叶样品大多使用冻干样品,不能真实反应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循环泵给置于样品瓶内的茶叶加工在制品通气,吸附柱进行气体吸附采集,使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采集存储于吸附柱内;吸附柱带回实验室进行热脱附,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热脱附后的挥发性气体进行分析鉴定,分析出气体成分。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进行冻干茶叶样品等操作,能真实反应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变化。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al-time coll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gases in tea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挥发性气体采集方法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也是茶叶加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现阶段茶叶挥发性气体物质的采集多采用固相微萃取、同时蒸馏萃取、减压蒸馏萃取、超临界萃取等方法,存在前处理复杂,香气吸附量少,萃取量低,与实际茶香不符等问题。且由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较为笨重,不便携带,置于炒茶现场又容易损坏,因此,现阶段萃取香气的茶叶样品,大多使用冻干样品,经过低温冷冻及后期萃取后,不能真实反应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萃取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具体如下:步骤一、称取茶叶加工在制品装入样品瓶,将瓶盖拧紧在样品瓶上;打开循环泵,抽气3-5min;循环泵抽取的空气与玻璃管内的活性炭作用后经多孔式出气件排入样品瓶内,从而不断排出样品瓶内气体杂质。步骤二、将瓶盖的开口与吸附柱的通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吸附柱进行气体吸附采集,使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采集存储于吸附柱内。步骤三、拔下吸附柱,对吸附柱的通气口进行密封。步骤四、将吸附柱接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吸附柱内的挥发性气体进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热脱附后的挥发性气体进行分析鉴定,分析出气体成分。优选地,步骤一中,称取茶叶加工在制品20g。优选地,步骤二中,气体吸附采集10min。本专利技术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装置,包括循环泵、玻璃管、样品瓶、吸附柱和管路;所述循环泵的出气口与玻璃管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玻璃管内放置有活性炭;玻璃管的出气口与多孔式出气件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该管路穿过瓶盖;瓶盖与样品瓶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多孔式出气件设有沿周向均布的多个出气口;多孔式出气件置于样品瓶内;瓶盖的开口与吸附柱的通气口通过管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瓶盖与样品瓶通过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现场取样,可实时采集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采集过程简单,采集量大;采集的挥发性气体吸附在吸附柱中,可带回实验室进行热脱附,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热脱附后的挥发性气体进行分析鉴定,分析出气体成分。因此,不需要进行冻干茶叶样品等操作,能真实反应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在发酵2小时过程样中采集到的挥发性气体总离子色谱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在发酵2小时过程样中采集到的挥发性气体总离子色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具体如下:步骤一、称取茶叶加工在制品装入样品瓶,将瓶盖拧紧在样品瓶上;打开循环泵,抽气3-5min;循环泵抽取的空气与玻璃管内的活性炭作用后经多孔式出气件排入样品瓶内,从而不断排出样品瓶内气体杂质。步骤二、将瓶盖的开口与吸附柱的通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吸附柱进行气体吸附采集,使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采集存储于吸附柱内。步骤三、拔下吸附柱,对吸附柱的通气口进行密封。步骤四、将吸附柱接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吸附柱内的挥发性气体进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热脱附后的挥发性气体进行分析鉴定,分析出气体成分。实施例1:2016年9月,采摘鸠坑品种一芽二叶,按照工夫红茶标准加工工艺进行工夫红茶加工。主要工序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鲜叶在萎凋架进行自然萎凋,温度22℃,萎凋时间19h,萎凋结束时含水量61%;采用30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70min,空-轻-中-重循环加压,萎凋结束鲜叶条索紧细,有茶汁;发酵在人工气候箱进行,处理温度35℃,相对湿度90%,发酵处理时间8h,每间隔1h抽20g样品用本专利技术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进行挥发性气体采集;采集挥发性气体后,经毛火120℃,足火95℃干燥固样,制成成品茶。本实施例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采用GC-MS进行挥发性气体分析鉴定时的GC条件:柱箱温度45℃,进样口温度200℃,流量控制方式为压力,压力145.1kPa,柱流量1.30ml/min。采用GC-MS进行挥发性气体分析鉴定时的MS条件: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50℃,溶剂延迟时间6.2min,结束时间80min。GC-MS根据发酵第2小时采集到的挥发性气体生成总离子色谱图,如图2所示,从而定性并定量过程样挥发性成分。图2中纵坐标为信号强度值(信号强度值的数量级为107),横坐标为时间。可见,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实现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实时采集和分析检测。实施例22018年9月,采摘中茶108品种一芽二叶,按照工夫红茶标准加工工艺进行工夫红茶加工。主要工序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鲜叶在萎凋架进行自然萎凋,温度27℃,萎凋时间19h,萎凋结束时含水量60%;采用3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80min,空-轻-中-重循环加压,萎凋结束鲜叶条索紧细,有茶汁;发酵在人工气候箱进行,处理温度28-32℃,相对湿度90%,发酵处理时间5h,每间隔1h抽20g样品用本专利技术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进行挥发性气体采集;采集挥发性气体后,经毛火120℃,足火95℃干燥固样,制成成品茶。本实施例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采用GC-MS进行挥发性气体分析鉴定时的GC条件:柱箱温度45℃,进样口温度200℃,流量控制方式为压力,压力145.1kPa,柱流量1.30ml/min。采用GC-MS进行挥发性气体分析鉴定时的MS条件: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50℃,溶剂延迟时间6.2min,结束时间80min。GC-MS根据发酵第2小时采集到的挥发性气体生成总离子色谱图,如图3所示,从而定性并定量过程样挥发性成分。可见,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实现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实时采集和分析检测。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装置,包括循环泵1、玻璃管3、样品瓶6、吸附柱8和管路9;循环泵1设有进气口2;循环泵1的出气口与玻璃管3的进气口通过管路9连接;玻璃管内放置有活性炭4;玻璃管3的出气口与多孔式出气件5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该管路穿过瓶盖7;瓶盖与样品瓶6通过螺纹连接;多孔式出气件设有沿周向均布的多个出气口;多孔式出气件置于样品瓶内;瓶盖的开口与吸附柱8的通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如下:/n步骤一、称取茶叶加工在制品装入样品瓶,将瓶盖拧紧在样品瓶上;打开循环泵,抽气3-5min;循环泵抽取的空气与玻璃管内的活性炭作用后经多孔式出气件排入样品瓶内,从而不断排出样品瓶内气体杂质;/n步骤二、将瓶盖的开口与吸附柱的通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吸附柱进行气体吸附采集,使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采集存储于吸附柱内;/n步骤三、拔下吸附柱,对吸附柱的通气口进行密封;/n步骤四、将吸附柱接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吸附柱内的挥发性气体进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热脱附后的挥发性气体进行分析鉴定,分析出气体成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称取茶叶加工在制品装入样品瓶,将瓶盖拧紧在样品瓶上;打开循环泵,抽气3-5min;循环泵抽取的空气与玻璃管内的活性炭作用后经多孔式出气件排入样品瓶内,从而不断排出样品瓶内气体杂质;
步骤二、将瓶盖的开口与吸附柱的通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吸附柱进行气体吸附采集,使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采集存储于吸附柱内;
步骤三、拔下吸附柱,对吸附柱的通气口进行密封;
步骤四、将吸附柱接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吸附柱内的挥发性气体进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热脱附后的挥发性气体进行分析鉴定,分析出气体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阳陈琳杨云飞涂政王玉婉伍洵林家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