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11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该装置包括冷凝室、内挡板和传输管道;传输管道底部套接连通真空泵,传输管道上半部从冷凝室的底部穿入并置于冷凝室内部,所述冷凝室内于传输管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内挡板,且内挡板与传输管道顶部之间设有间隙;内挡板为锥状,内挡板的正上方设有一“L”型冷却管道,冷却管道一端开口向下并正对内挡板几何中心,冷却管道另一端连接风机;冷凝室的顶部连通废气收集管道,底部还设有集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高温炉中排出的高温废气进行降温和油气分离处理,既防止高温废气中直接进入废气收集管道,又实现对油气的分离和收集处理,进而减少对后续装置的二次污染,延长后续装置的使用寿命。

An interface device for waste gas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高温炉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废气,为了保护环境,工业废气都需要经处理后才能排放。现今废气处理装置主要是直接将高温废气或简单降温后直接输送到废气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在这过程中,废气的油污也会直接进入到废气输送管道中,使得废气输送管道使用寿命缩短。废气输送管道的频繁更换即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废气处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冷凝室、内挡板、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底部套接连通真空泵,传输管道上半部从冷凝室的底部穿入并置于冷凝室内部,所述冷凝室内于传输管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内挡板,且内挡板与传输管道顶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内挡板为锥状,内挡板的正上方设有一“L”型冷却管道,冷却管道一端开口向下并正对内挡板几何中心,冷却管道另一端连接风机;所述冷凝室的顶部连通废气收集管道,底部还设有集油口。优选地,所述传输管道上半部侧面设有若干个出气孔,出气孔均位于冷凝室内。优选地,该装置设有内罩,所述内罩上半部侧面设有风机孔,其与冷却管道固连,且所述冷却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风机孔伸入冷凝室内。优选地,该装置设有外罩,所述外罩底部设有管道孔,其与传输管道固连,且所述传输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管道孔伸入冷凝室内。优选地,管道孔的形状与传输管道的形状相互匹配;风机孔的形状与冷却管道的形状相互匹配。优选地,管道孔与传输管道连接处设有密封层;风机孔与冷却管道连接处设有密封层。优选地,外罩呈漏斗状。优选地,所述风机能够输送比从所述真空泵过来的高温废气温度低的气体。优选地,内挡板末端沿周向向外翘起。优选地,内挡板外圈上设置有若干个孔。优选地,所述集油口连接输油管一端,输油管另一端与油污收集箱可拆卸连接。优选地,输油管呈“S”型结构,输油管下端出口远离传输管道连接油污收集箱。优选地,输油管上设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通过该装置可将高温炉中排出的高温废气进行降温和油气分离处理,既防止高温废气中的油污直接进入废气收集管道,又实现对油气的分离和收集处理,进而减少对后续装置的二次污染,延长后续管道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废气输送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废气输送接口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多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做出详细描述,本说明中设计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例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实施例1:本实施例关于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该装置包括冷凝室2、内挡板5、传输管道12;所述传输管道12底部套接连通真空泵13,传输管道12上半部从冷凝室2的底部穿入并置于冷凝室2内部,所述冷凝室2内于传输管道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内挡板5,且内挡板5与传输管道12顶部之间设有间隙,供挡板挡住的油和水通过。所述内挡板5为锥状,内挡板的正上方设有一“L”型冷却管道4,冷却管道4一端开口向下并正对内挡板5几何中心,冷却管道4另一端连接风机3。所述开口正对内挡板5几何中心,使得由风机3吹入的外界空气均匀分流,更好的冷却内档板,均匀分流后的外界空气沿着末端沿周向向外翘起方向吹向内罩1,以冷却内罩1。高温废气向上运动被内挡板挡住,高温废气中一部分汽态油和汽态水遇冷液化,并沿着锥状内挡板5在末端汇集,滴落在冷凝室2底部。所述冷凝室2的顶部连通废气收集管道15,底部还设有集油口22,集油口22的设置能够便于对底部油污进行排放。所述冷凝室2腔室由内罩1底部外圈和外罩8内圈套接连通组成。从传输管道12输送的废气与从冷却管道4吹入的外界空气在冷凝室2中充分混合降温。所述传输管道12上半部侧面设有若干出气孔6,出气孔6均位于冷凝室2内。从所述真空泵过来的高温废气经传输管道12向上运动后被内挡板5挡住,一部分高温废气经过内挡板5与传输管道12间间隙进入冷凝室2,剩余部分高温废气通过出气孔6向四周扩散,进入冷凝室2。由于从所述真空泵13过来的高温废气中的油与水蒸气汽化温度均远大于外界空气温度,因此风机3可直接从外界空气抽取,也可以从其他排放冷却空气的装置中抽取。内罩1上半部呈锥形结构,高温废气碰壁后进一步降温,同时废气中的油污和水蒸气遇冷液化附着在内罩1内壁上,汇集成滴后向下流动到外罩8上,以便于油污的收集和排放。内罩1顶部套接连通废气收集管道15,可防止废气泄漏。必要时,仅需将内罩1取出,即可对装置内部结构进行清洁或部件更换工作。该装置设有外罩8,外罩8底部设有一管道孔20,管道孔20的形状可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本实施例中管道孔20的形状为圆形,传输管道12也相应的设置成圆柱体,使得传输管道12能够通过管道孔20伸入到冷凝室2中;管道孔20与传输管道1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层16,可避免高温废气向外泄漏。另外,内罩1上半部侧面设有风机孔21,风机孔21的形状可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本实施例中风机孔21的形状为圆形,冷却管道4也相应的设置成圆柱体,使得冷却管道4能够通过风机孔21伸入到冷凝室2中,冷却管道4与风机孔21连接处设有密封层17,可避免高温废气向外泄漏。外罩8呈漏斗状,便于冷凝油和水的流动。所述集油口22连接输油管9一端,输油管9另一端与油污收集箱11可拆卸连接。输油管9呈“S”型结构,使得输油管9下端出口远离传输管道12,以防使用者拆卸油污收集箱11的过程中被传输管道12烫伤以及防止油污的二次加热。输油管9上还设有阀门10,防止在油污收集箱11与输油管9的拆卸更换过程中油污和水经输油管9下端出口泄漏,污染工作环境。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高温炉14产生的高温废气由真空泵13喷出,从所述真空泵过来的高温废气经传输管道12向上运动。此时高温废气被内挡板5挡住,改变运动方向,高温废气中的油颗粒和部分油蒸气遇冷液化附着在内挡板5上。进一步,部分高温废气通过出气孔6向四周扩散,撞到内罩1向上运动,与经冷却管道4传输进来的低温空气混合降温。混合后的废气碰壁后进一步降温,同时混合废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冷凝室(2)、内挡板(5)和传输管道(12);/n所述传输管道(12)底部套接连通真空泵(13),传输管道(12)上半部从冷凝室(2)的底部穿入并置于冷凝室(2)内部,所述冷凝室(2)内于传输管道(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内挡板(5),且内挡板(5)与传输管道(12)顶部之间设有间隙;/n所述内挡板(5)为锥状,内挡板的正上方设有一“L”型冷却管道(4),冷却管道(4)一端开口向下并正对内挡板(5)几何中心,冷却管道(4)另一端连接风机(3);/n所述冷凝室(2)的顶部连通废气收集管道(15),底部还设有集油口(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冷凝室(2)、内挡板(5)和传输管道(12);
所述传输管道(12)底部套接连通真空泵(13),传输管道(12)上半部从冷凝室(2)的底部穿入并置于冷凝室(2)内部,所述冷凝室(2)内于传输管道(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内挡板(5),且内挡板(5)与传输管道(12)顶部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内挡板(5)为锥状,内挡板的正上方设有一“L”型冷却管道(4),冷却管道(4)一端开口向下并正对内挡板(5)几何中心,冷却管道(4)另一端连接风机(3);
所述冷凝室(2)的顶部连通废气收集管道(15),底部还设有集油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道(12)上半部侧面设有若干个出气孔(6),出气孔(6)均位于冷凝室(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内罩(1),所述内罩(1)上半部侧面设有风机孔(21),其与冷却管道(4)固连,且所述冷却管道(4)的一端通过所述风机孔(21)伸入冷凝室(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气输送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外罩(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候振华龙晟李恒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石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